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墨龙

作品数:55 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昌市第九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7篇肝炎
  • 19篇衰竭
  • 19篇肝衰
  • 19篇肝衰竭
  • 17篇血浆
  • 15篇血浆置换
  • 15篇重型
  • 15篇重型肝炎
  • 13篇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10篇人工肝
  • 10篇急性肝
  • 10篇急性肝衰
  • 10篇急性肝衰竭
  • 9篇慢加急性肝衰...
  • 7篇细菌性
  • 7篇腹膜
  • 7篇腹膜炎
  • 7篇肝炎患者
  • 7篇病毒

机构

  • 53篇南昌市第九医...
  • 3篇南昌大学
  • 3篇江西省儿童医...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宜春学院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江西护理职业...

作者

  • 55篇熊墨龙
  • 29篇谢能文
  • 20篇何金秋
  • 9篇朱龙川
  • 8篇杨文龙
  • 6篇张雪珍
  • 6篇涂鸣汉
  • 6篇邹波
  • 4篇张晓青
  • 4篇祁红霞
  • 4篇杨玲玲
  • 4篇欧阳兵
  • 3篇欧阳兵
  • 3篇张珍
  • 3篇吴蔚
  • 3篇吴敏
  • 3篇涂慧敏
  • 2篇胡青青
  • 2篇罗序睿
  • 2篇付苏红

传媒

  • 8篇中国现代医生
  • 4篇临床肝胆病杂...
  • 4篇现代诊断与治...
  • 3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当代医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第一届全国疑...
  • 1篇药物与人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效果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3^(rd)GC)治疗社区获得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CASBP)效果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南昌市第九医院新入院的肝硬化伴CASBP患者50例,随机分为优化治疗组(n=25)与传统治疗组(n=25),前者基于效果预测模型采用头孢他啶或亚胺培南初治,后者均采用头孢他啶初治,此后依据初治效果调整抗生素,比较两组的初治有效率、第5天治愈率及30天病死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优化治疗组初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88.0%vs 60.0%,χ^(2)=5.094,P=0.024),两组第5天治愈率相当(80.0%vs 56.6%,χ^(2)=3.309,P=0.069)。均使用头孢他定初治的患者中,优化治疗组初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88.9%vs 60.0%,χ^(2)=4.341,P=0.037),两组第5天治愈率相当(83.3%vs 56.0%,χ^(2)=2.425,P=0.119)。两组患者的30天病死率分别为8.0%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4,P=0.415)。所有入组患者初治有效与第5天治愈关联明显(OR=9.643,95%CI:2.292~40.564),第5天治愈与患者30天死亡关联明显(OR=0.138,95%CI:0.023~0.813)。结论该疗效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筛选3rdGC治疗的优势患者,提高3rdGC经验性治疗CASBP的初治疗效。
朱龙川吴蔚甘达凯张伟徐意珍熊墨龙
关键词:腹膜炎社区获得性感染头孢菌素类
低血糖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低血糖对肝衰竭预后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将82例肝衰竭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低血糖组(45例,血糖值<3.9 mmol·L-1,轻度26例,中度15例,重度4例)及正常血糖组(37例,3.9~6.1 mmol·L-1)。分析血糖水平的变化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82例肝衰竭患者中发生空腹低血糖者45例(54.9%),其中死亡24例,病死率为53.3%;肝衰竭晚期低血糖发生率最高为78.95%,与早、中期肝衰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5.56、4.01,均P<0.05);早期肝衰竭与中期肝衰竭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组患者其病死率(53.33%)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13.51%),且血糖越低,病死率越高(P<0.01或P<0.05)。中、重度低血糖肝衰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轻度低血糖肝衰竭患者(均P<0.05),且预后差。结论肝衰竭患者常并发空腹血糖低下,其病死率高;血糖水平与肝衰竭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检测空腹血糖对早期评价肝衰竭程度、指导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谢能文何金秋熊墨龙胡佳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低血糖预后
重型肝炎患者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生化指标改变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被临床确诊为重症肝炎患者入院后对其营养状况采用综合性评价,数字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肝病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方法依据患者个体化差异采用肠内、肠外二者相结合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肝病综合治疗,不给予针对性营养支持治疗。检测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治疗后所有患者营养状况均不同程度改善,重型肝炎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4周后,生化指标(ALT、TBIL、ALB、GLU)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患者肝功能效果更加显著。结论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肝炎有效,营养支持过程中应遵循个体化差异,依据患者自身病情及疾病发展过程制订合理恰当的营养支持计划,配合肝病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疗效。
熊墨龙王小花欧阳兵熊云逢谢能文
关键词:重症肝炎个体化营养治疗生化指标
持续缓慢血浆置换透析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估重型肝炎患者持续缓慢血浆置换透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本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200例,均予持续缓慢血浆置换透析治疗,治疗405例次。收集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ALT、AST、TBIL、CHE、ALB),凝血功能(PTA、INR),血常规(WBC、HGB、PLT),电解质(K^+、Na^+、Cl^-、Ca^(2+)),肾功能(BUN、Cr)。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变化(乏力、纳差、腹胀、精神状况等),以及观察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持续缓慢血浆置换透析治疗后,患者精神、食欲、乏力感及消化道等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ALT、AST、TBIL均显著下降,CHE、ALB显著升高,显示肝功能明显改善。PTA上升,INR下降,凝血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的K^+、Na^+、Cl^-、Ca^(2+)明显改善,持续缓慢血浆置换透析治疗能调节电解质。患者发生并发症69例次,经一般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恢复正常,对人工肝治疗没有影响。结论持续缓慢血浆置换透析治疗重型肝炎的黄疸下降显著,调节电解质、肾功能,既能去除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素,又能清除水溶性毒素,对重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
熊墨龙欧阳兵熊云逢谢能文
关键词:重型肝炎疗效安全性
低容量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与血浆置换+血浆滤过透析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低容量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并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人工肝治疗的228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人工肝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26例。对照组给予血浆置换+血浆滤过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容量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测体内的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因子1(IL-1))和细胞因子6(IL-6)。结果在肝功能指标方面,两组ALT、ALP、AST和TBIL均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ALT、ALP、AST和TBIL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炎症因子方面,两组的TNF-α、IL-1和IL-6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TNF-α、IL-1和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容量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对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炎症因子具有改善作用,治疗效果较好。
张雪珍谢能文邹波张晓青张珍熊墨龙何金秋
关键词:胆红素吸附重型肝炎
两种不同孔径分离器血浆置换后对血细胞的影响探讨
[目的]两种不同孔径的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EC-40W与EC-50W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对重型肝炎患者血细胞数的影响。[方法]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51例次,应用ACH-10型血浆置换装置...
熊墨龙何金秋杨玲玲杨文龙谢能文祁红霞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型肝炎
文献传递
重型肝炎患者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营养状况变化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后的营养状况变化。方法 60例被临床确诊为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后对其营养状况采用综合性评价,数字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前两组之间营养状况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在常规肝病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方法依据患者个体化差异采用肠内、肠外二者相结合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肝病综合治疗,不给予针对性营养支持治疗。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用SGA营养评价表评价营养状况并测量患者的静息能量代谢、体重、体质指数。结果治疗前60例均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在营养支持治疗4周后,治疗组共23例转为营养良好(A级),营养状况显著改善;对照组共4例转为营养良好(A级),营养状况好转不明显;治疗组静息能量代谢、体重、体重指数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营养状况的改善更明显。结论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肝炎有效,营养支持过程中应遵循个体化差异,依据患者自身病情及疾病发展过程制订合理恰当的营养支持计划,配合肝病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疗效,且无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熊墨龙王小花欧阳兵熊云逢谢能文
关键词:重症肝炎个体化营养治疗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39例被引量:24
2010年
背景:目前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惟一有效手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供体短缺、价格昂贵及免疫排斥反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避免以上缺点。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和慢性重症患者改善作用。方法:纳入纳入终末期肝病患者39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2例,慢性重肝衰竭患者7例。分离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肝动脉插管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1,2,4,8周进行生化检测,并观察其移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分别计算出CTP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观察各个时间段分值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4,8周,37例(93%)患者丙氨酸转氛酶逐渐降低,白蛋白、胆碱脂酶活力、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均升高(P<0.01)。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移植后8周内腹水减轻32例(80%),食欲改善34例(85%),乏力好转37例(93%),腹胀减轻34例(85%)。CTP-B级和CTP-C级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降低。所有移植患者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何金秋潘兴南王崇国杨文龙熊墨龙涂鸣汉熊志群杨玲玲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终末期肝病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
人工肝治疗对肝衰竭患者代谢组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3年
肝衰竭作为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进展快,死亡率高。人工肝是临床有效的主要治疗肝衰竭的方法之一,其可通过部分干扰肝脏物质代谢过程和清除代谢产物改善肝衰竭患者病情,对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有益。随着个体化治疗理念的推广,更为细化的亚病种模式不断发展,组合型人工肝治疗模式日渐复杂化、多样化,技术成熟度显著提升,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不同模式的人工肝对人体物质代谢的影响存在差异,治疗效果各有不同,比较各型人工肝模式对肝衰竭患者代谢组学的影响有助于更合理地选择人工肝治疗模式,更好地把握人工肝治疗时机、适应证、疗效,提高人工肝治疗水平。
万娇甘达凯谢能文曾雨雨熊墨龙
关键词:肝衰竭人工肝治疗代谢组学代谢物
肝衰竭患者的胃粘膜病变特点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肝病基础上肝衰竭患者的胃粘膜病变特点,指导临床肝衰竭治疗。方法对72例肝衰竭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做胃粘膜组织病理检查,分析不同肝病基础上肝衰竭患者的胃粘膜损伤情况。结果 72例肝衰竭患者行胃镜检查,其中ALF...
谢能文何金秋熊墨龙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