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成

作品数:15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液相色谱
  • 5篇液相色谱法
  • 5篇色谱
  • 5篇色谱法
  • 5篇相色谱
  • 5篇高效液相
  • 5篇高效液相色谱
  • 5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血药
  • 2篇血药浓度
  • 2篇药浓度
  • 2篇药物
  • 2篇用药
  • 2篇稳定性
  • 2篇销售金额
  • 2篇病历
  • 2篇病历分析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清

机构

  • 15篇广东医学院附...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嘉应学院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深圳大佛药业...

作者

  • 15篇李成
  • 8篇李玉珍
  • 7篇曾繁涛
  • 6篇王蔓琳
  • 4篇刘新宇
  • 4篇路伟
  • 4篇徐玉红
  • 2篇刘君波
  • 1篇何绪屏
  • 1篇杨惠
  • 1篇姚苑梅
  • 1篇邓新云
  • 1篇吴芳
  • 1篇张文
  • 1篇钟达
  • 1篇陈连剑
  • 1篇李衡梅

传媒

  • 5篇中国药房
  • 4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南药学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蛇床子素在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血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在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血浆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合并鹅膏蕈氨酸损毁Meynert核的AD大鼠模型,以40mg/kg的剂量灌胃蛇床子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的蛇床子素血药浓度。结果蛇床子素的体内动态过程呈二房室开放模型,Cmax为(2.742±0.83)μg/ml,tmax(0.56±0.18)h,MRT(6.03±3.2)h,t(5.26±2.6)h,AUC0-24(10.62±4.65)μg·h/ml,AUC00-∞(11.22±4.15)μg·h/ml。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蛇床子素血药浓度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刘新宇何绪屏陈连剑吴芳李成
关键词:蛇床子素药代动力学老年性痴呆
381例次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通过对癫痫患者的381例次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对347例患者的381例次血药浓度进行分析,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值在4~12mg·L-1内的有311例次(82.1%),单用卡马西平与合用其它抗癫痫药物时分别有274、37例次,其中有91.6%的可基本控制癫痫发作或改善,3.9%的出现不良反应;低于4mg·L-1的有51例次(13.4%);高于12mg·L-1的有19例次(5.0%),其中有84.2%的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马西平有效血药浓度范围设为4~12mg·L-1是比较合理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强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是保证疗效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李玉珍陈日来李衡梅刘新宇李成曾繁涛王蔓琳
关键词:卡马西平血药浓度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万古霉素浓度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万古霉素浓度。方法血清样品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处理,以去甲万古霉素为内标。色谱柱:Hypersil ODS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mol/LKH2PO4(含0.1%三乙胺,磷酸调pH=3.5)(9:91),检测波长:236nm,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50μL。结果万古霉素在2.5~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最低检测浓度1.0μg/mL,方法回收率97.1%~104.2%,绝对回收率>70%,日内、日间RSD低于6.1%。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临床血清万古霉素的浓度监测。
路伟王蔓琳李成曾繁涛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固相萃取万古霉素血药浓度
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2012年
目的:制备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液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溶解法制备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液,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丙托溴铵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Hypersil ODS;流动相:乙腈-0.25%庚烷磺酸钠(含0.5%三乙胺,磷酸调pH=3.2)=22∶7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对制剂进行光照、高温和加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制备的雾化吸入液为几乎无色的澄清液体,鉴别及检查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相关规定;异丙托溴铵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50~250 μg·mL-1(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60%(RSD=0.58%,n=9);光照和高温试验表明样品主药含量略有下降、有关物质含量略有上升。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质量可控,宜置于凉暗处保存。
路伟李玉珍李成罗意文王蔓琳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稳定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PCI术后临床用药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手术后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9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PCI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历502例,通过拟定若干指标(年龄、体质量、血脂、病变部位、用药情况等)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在28~92岁之间,男376例,女126例,其中50~70岁发病率最高,占82.1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各占63.17%、53.98%和31.27%;PCI术后再狭窄96例,占19.12%;PCI术后均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并与抗高血压类、调血脂类等药物合用。结论:该院PCI术后临床用药状况基本合理。
曾繁涛陈旎旎李成姚苑梅张文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PCI临床用药分析
某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2年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更合理应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1年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2012年1—3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对其所用的中药注射剂说明书进行规范化统计。结果该院2011年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逐季增长,单品销售金额排序每季度有所不同,但排位变化不大。2012年1—3月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率为74.39%。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所占比重较小,销售金额与用药频率同步性欠佳。中药注射剂总体使用情况较为合理,主要用于改善微循环及提高免疫力。其说明书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曾繁涛李成王蔓琳陈旎旎刘君波杨惠
关键词:注射剂售后药物利用中药注射剂产品标签销售金额病历分析
法莫替丁生物黏附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评价法莫替丁生物黏附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建立法莫替丁生物黏附缓释片释放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运用Higuchi方程、Ritger-Peppas方程拟合其释放过程,采用Peppas修正式分析释放过程中不同机制的释药比例。结果:Ritger-Peppas方程更能拟合法莫替丁生物黏附缓释片的释放,凝胶骨架溶蚀机制在法莫替丁生物黏附缓释片的释放评价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结论:Peas修正式可定量评价法莫替丁生物黏附缓释片的体外释放。
李玉珍陈日来李衡梅刘新宇李成徐玉红李红侠
关键词:法莫替丁
注射用加替沙星和甲硝唑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和甲硝唑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前后2种药物的含量,并观察和测定外观性状、pH变化。结果注射用加替沙星和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及35℃放置24 h,配伍溶液外观性状、pH值及2种组分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至少24 h内稳定,可配伍使用。
李玉珍徐玉红李成王蔓琳
关键词:加替沙星甲硝唑高效液相色谱法配伍稳定性
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液的制备与主药含量测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制备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液并建立主药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溶解法制备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液,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丙托溴铵的含量。结果制备的雾化吸入液为几乎无色的澄清液体;异丙托溴铵检测浓度在50~25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0.58%,n=9)。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主药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
路伟李成罗意文李玉珍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剖宫产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2009年
目的:分析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1 504例剖宫产患者的病历,编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率为100%;给药途径均采用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应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以头孢替安和头孢替唑钠为主;单联用抗菌药物1 293例(85.97%),二联203例(13.50%),三联8例(0.53%);术前预防给药9例,占0.60%,断脐后给药362例,占24.07%,术后100%给药;抗菌药物用药天数≤2d的仅占0.53%,平均疗程5.31d。结论: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首次给药时机,品种选择,用法及用量基本合理,但用药疗程偏长。
曾繁涛李成钟达
关键词: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