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华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细胞
  • 2篇来氟米特
  • 2篇狼疮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 1篇多血管炎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炎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溶液
  • 1篇引流
  • 1篇治疗类风湿关...
  • 1篇肾镜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安全

机构

  • 5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篇周华
  • 4篇张晓
  • 1篇崔阳
  • 1篇姚如愚
  • 1篇董光富
  • 1篇石韫珍
  • 1篇罗日强

传媒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赣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或羟基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张晓崔阳罗日强姚如愚周华
关键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基氯喹类风湿关节炎RA副反应
一种经皮肾镜激光光纤稳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皮肾镜激光光纤稳固装置,涉及经皮肾镜激光光纤稳固技术领域,包括经皮肾镜、激光光纤固定器和光纤。将光纤插入经皮肾镜,把激光光纤固定器套入经皮肾镜镜身的表面,利用激光光纤固定器的光纤限位筒限位稳固光纤,...
洪余德周华赵崇玉唐国军
来氟米特对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作用机制的初探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LEF)处理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树突状细胞(DC)表面标志及功能的改变,揭示LEF治疗SLE的作用机制,为开展“抑制性DCs”治疗SLE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1)分离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细胞因子诱导DC成熟, LEF组再加入A7717262(来氟米特的活性代谢产物)培养。第9天收集DC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CD83、CD86和HLA DR的表达。(2)分别将A771726处理或不处理的第9天DC和T细胞进行培养, 72h后用MTT法检测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FACS检测T细胞亚群和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 10和IFNγ水平。结果A771726处理后虽DC形态无改变,但DC表达CD83、CD86和HLA DR百分数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72 70±1 77vs 79 36±4 80, 63 50±14 06vs. 83 91±9 81, 80 44±12 56vs. 90 51±8 63,P值均<0 01)。A771726处理后的DC,其刺激T细胞增殖相应的吸光度值明显降低,混合培养的上清液中IL 10水平较无A771726处理的DC与T细胞的混合培养上清液明显降低,而IFNγ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但见CD+4 CD+25CTLA+4 T细胞百分比增高。结论 LEF在体外可抑制SLE患者外周血DC的成熟;未成熟DC能抑制T细胞增殖及T细胞向Th2 细胞转化,诱导CD+4 CD+25CTLA+4 T细胞产生,从而纠正SLE患者的部分免疫紊乱。
张晓周华董光富石韫珍
关键词:来氟米特树突状细胞SLE系统性红斑狼疮DC
树突状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被引量:1
2003年
周华张晓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应答发病机制骨髓祖细胞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病例分析及进展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是一种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以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纤维素样坏死性改变为主要病理特征,同时也可累及中等动脉,与内芽肿形成无关,亦不同于结节性多动脉炎(PAN)。临床上易误诊和漏诊,...
周华张晓
文献传递
胰岛素溶液间断灌洗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性下肢溃疡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溶液间断灌洗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性下肢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100例糖尿病性下肢溃疡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50)为封闭式负压持续引流治疗,研究组(n=5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胰岛素溶液间断灌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肉芽覆盖率、肉芽厚度、细菌清除率、炎性因子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3±7.7)%vs(61.6±8.2)%,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肉芽组织覆盖率[(61.5±7.6)%vs(30.5±7.9)%],且肉芽组织厚度[(3.52±0.29)mm vs(2.48±0.2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炎性指标[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炎性指标更低{IL-6[(16.5±2.6)pg·mL^(-1)vs(23.5±4.2)pg·mL^(-1)]、PCT[(0.21±0.10)ng·L^(-1)vs(0.5±0.19)ng·L^(-1)]、CRP[(6.3±1.4)mg·L^(-1)vs(12.6±2.2)m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2周后,VEGF水平更高[(585.6±4.8)pg·mL^(-1)vs(464.5±5.5)p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别是(85.3±5.1)分和(72.5±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下肢溃疡创面予以胰岛素溶液间断灌洗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可加速肉芽组织生长以及促进生长因子的整体分泌,减轻创面的炎性反应,加速溃疡创面愈合,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周华余昌龙熊俊林黄毅陈星光
关键词:腿溃疡灌洗疗法封闭式负压引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