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品数:1,801 被引量:3,943H指数:22
相关作者:夏日光黄坚陈可培季红琴陈建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40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09篇语言文字
  • 274篇文化科学
  • 227篇文学
  • 25篇哲学宗教
  • 23篇经济管理
  • 19篇艺术
  • 13篇社会学
  • 12篇历史地理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医药卫生
  • 5篇政治法律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379篇英语
  • 327篇翻译
  • 223篇教学
  • 131篇语言
  • 129篇大学英语
  • 105篇英译
  • 98篇文化
  • 85篇汉语
  • 68篇英语教学
  • 66篇译本
  • 64篇语篇
  • 59篇隐喻
  • 53篇教育
  • 47篇译者
  • 47篇词汇
  • 46篇习得
  • 46篇课程
  • 43篇语境
  • 40篇文学
  • 38篇语言学

机构

  • 1,558篇长沙理工大学
  • 16篇中南大学
  • 14篇湖南大学
  • 12篇湖南师范大学
  • 9篇湖南城市学院
  • 7篇湖南农业大学
  • 7篇上海电力学院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 5篇长沙学院
  • 5篇湖南工程学院
  • 5篇西南大学
  • 4篇湖南工业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嘉兴学院
  • 4篇南华大学
  • 4篇邵阳学院
  • 4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65篇周雪婷
  • 49篇夏日光
  • 49篇黄坚
  • 34篇边立红
  • 34篇彭小红
  • 33篇季红琴
  • 29篇刘坛孝
  • 28篇潘卫民
  • 28篇陈建生
  • 28篇吴丽林
  • 27篇阎瑾
  • 26篇陈可培
  • 25篇扈启亮
  • 24篇熊丽君
  • 21篇申连云
  • 21篇吴迪龙
  • 19篇涂靖
  • 19篇李冀宏
  • 18篇张薇
  • 18篇黄月华

传媒

  • 66篇长沙理工大学...
  • 44篇湖南科技学院...
  • 38篇湖南医科大学...
  • 36篇长沙铁道学院...
  • 36篇牡丹江大学学...
  • 34篇牡丹江教育学...
  • 32篇海外英语
  • 20篇宜宾学院学报
  • 20篇重庆交通大学...
  • 18篇求索
  • 17篇哈尔滨学院学...
  • 17篇怀化学院学报
  • 16篇郑州航空工业...
  • 16篇当代教育理论...
  • 16篇河北理工大学...
  • 15篇重庆科技学院...
  • 14篇湖北经济学院...
  • 13篇湘潭师范学院...
  • 13篇外语教学
  • 13篇邵阳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9篇2023
  • 40篇2022
  • 41篇2021
  • 44篇2020
  • 37篇2019
  • 57篇2018
  • 54篇2017
  • 53篇2016
  • 62篇2015
  • 92篇2014
  • 106篇2013
  • 92篇2012
  • 104篇2011
  • 129篇2010
  • 139篇2009
  • 157篇2008
  • 111篇2007
  • 94篇2006
  • 50篇2005
1,8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外语教学思辨能力研究现状与反思
2023年
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我国学者关于思辨能力的研究将近三十年,见证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关于思辨能力培养各方面的成果。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关于思辨能力英语教学研究的文献,总结近三十年研究的趋势和特点,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建议,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好地为培养思辨型人才服务。
高海英
关键词:思辨能力英语教学
传播学观照下中国文化走出去与翻译策略选择——以《西洲曲》和《木兰辞》英译为例
2017年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国家战略,译介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中国文化外译研究已成当务之急。本文以Arthur Waley和许渊冲《西洲曲》及《木兰辞》译本为例,分析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受众、译介途径、译介效果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认为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文化走出去需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周雪婷何庆庆
关键词: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学译介《西洲曲》《木兰辞》翻译策略
威廉·布莱克:文化边缘的履冰者——《老虎》与《羔羊》诗的互文性解读被引量:1
2010年
《老虎》与《羔羊》的创作思路,体现了威廉.布莱克颠覆西方传统思维模式,采取东方式心物一元化思维的策略。诗人创造了朴素、简洁而又具有深奥、奇诡、崇高特质的艺术风格,他是诗画互相文境界里走钢丝的艺术玩味者,也是东西方文化边缘的履冰者。对其《老虎》与《羔羊》诗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关的互文解读,可以深入领会诗人的整体风格,挖掘其作品的隐文效果及其蕴涵的文本多元性和异质性。互文性文本理论,不但为这两首名诗提供了新的阐释空间,而且也使相关诗文得到再阐释,从而为步入布莱克诗的神秘之境开掘新的路子。
唐梅秀
关键词:《老虎》互文性
不同反馈类型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复合词重音感知效用研究
2019年
本研究以英语复合词重音为切入点,以六十名英语专业学生为被试,采用"前测-后测-延迟后测"设计,探究交际型语言教学课堂中重铸和提示反馈对学习者感知英语词重音的影响。通过比较两个实验组(即教学重铸组和教学提示组)与控制组的词重音感知表现,发现课堂反馈与交际型语言练习相结合对英语复合词重音习得具有促进作用,反馈效果得到持续保留;提示反馈对重音感知习得的效果显著优于重铸,交际教学与提示结合的干预方式对词重音习得的促进效果最明显。
姚尧
关键词:词重音
《黑隐士》中的“他者”书写
2023年
后殖民语境下的“他者”问题是当代非洲文学研究的热点。肯尼亚杰出戏剧家恩古吉·瓦·提安哥有着对种族歧视、部落主义、非洲社会现实及非洲人身份认同与重构的极度敏感认知,是书写非洲“他者”的杰出代表,其处女作《黑隐士》(1962)与其一生的经历及肯尼亚争取独立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本文通过研究剧作家对不同“他者”形象的刻画来引申探究非洲民众的困境及剧作家的创作深意,并得出结论:受困于“他者”身份束缚是非洲民众无法获得独立自由和终身解脱的根本原因,而“他者”的自我意识觉醒对独立解放起着决定性作用。
龙洋
关键词:他者后殖民文化
假设与期待理论指导下的体育英语翻译被引量:1
2009年
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逐步转向市场化,尤其是伴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胜利举行,国际体育交流日益频繁,体育英语的高质量翻译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尤其是从熟悉英语专业词汇的方面,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但是事实证明,仅仅熟悉专业的英语词汇是远远不够的。从认知语言学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设与期待的角度,为体育英语的翻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王小飒
“山寨”英译及其他
2010年
简要介绍"山寨"一词的新涵义,从我国的音译历史、音译词对文化身份的构建作用以及音译词的语义涵盖面三个方面阐述了"山寨"音译的合理性,分析了在文化输出的过程中,音译词对抵制英语文化霸权的积极作用,以期对统一"山寨"一词的译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王莹
关键词:山寨音译译名
林纾翻译动机再分析
2010年
林纾作为一个翻译家,在翻译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一页。他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然而对于他的翻译动机,仅仅从他所翻译作品的序、跋中解读是不够全面的。笔者认为:动机来源于心理学领域,所以从其内部心理及外部现实进行分析其动机会更具价值,对林纾的认识才能公允。
王鹏
关键词:翻译动机
索绪尔语言任意性中的非任意性解读
2015年
国内外许多学者把索绪尔定义为语言任意论者,这种评价有失偏颇。索绪尔曾客观地谈到了语言有其任意性也有非任意性,任意性与非任意性是并存互补的。文章通过对索绪尔语言任意性中的非任意性解读,从语音、词汇和句法层面论述索绪尔语言任意性中的非任意性,认为:以往不少学者对索绪尔的研究只着眼于其语言任意性的论述,而忽视了他的语言非任意性的论述,学者们对索绪尔也应该有重新的认识,不可片面地把他定义为语言任意论者。
段胜峰李诗慧
关键词:语言任意性
中国翻译文本内外研究统计分析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翻译研究经历了一场大的变革,随着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研究逐步由纯文本内转向文本外。统计并分析了国内主要翻译刊物上论文3092篇,按文本内研究和文本外研究逐一展开定量与定性分析,为研究中国翻译走向提供...
潘卫民宋卫阳
关键词:翻译文本统计分析翻译研究
文献传递
共15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