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 作品数:17 被引量:18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及其天然气勘探潜力(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天然气资源潜力被引量:30
- 2018年
- 四川盆地二叠系发育中二叠统海相碳酸盐岩和上二叠统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两套烃源岩,由于其热演化程度高,造成对烃源岩原始生烃潜力及天然气资源潜力认识不清。为此,通过研究该盆地内探井及盆地周缘剖面大量二叠系烃源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随成熟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二叠系烃源岩的原始生烃潜力以及在地质历史时期生排烃量、干酪根与原油裂解生成天然气的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上二叠统龙潭组泥岩和碳质泥岩总有机碳含量高、原始生烃潜力大,是二叠系中最主要的油气烃源岩,龙潭组煤层也是非常重要的气源岩,上二叠统大隆组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力也很高,是四川盆地北部重要的油气源岩,中二叠统碳酸盐岩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与原始生烃潜力低,是次要的油气源岩;(2)二叠系烃源岩在地质历史时期生成原油3 290×10~8 t,生成天然气420×10^(12) m^3,龙潭组烃源岩对原油和天然气的贡献率分别为80%和85%;(3)二叠系烃源岩形成的古油藏原油资源量为580×10~8 t,原油裂解气资源量为4.45×10^(12) m^3,干酪根直接生成的天然气资源量约为2.10×10^(12) m^3,天然气资源总量可达6.55×10^(12) m^3,其中原油裂解气占70%。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北部和中部—东南部是二叠系的两个生烃中心,也是最有利的二叠系油气成藏和天然气勘探区域,古油藏是最具天然气资源潜力的勘探目标。
- 陈建平李伟李伟李伟倪云燕邓春萍戴鑫
- 关键词:四川盆地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天然气资源潜力有利勘探区
- 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期-寒武纪早期台盆的形成与演化
- 基于钻测井、地震和露头资料,从沉积、构造和岩溶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期-寒武纪早期台盆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利用灯影组三段+灯影组四段的残余厚度、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的厚度及麦地坪组的岩相分区特点综合确定了台盆的展布...
- 周慧李伟张宝民刘静江邓胜徽张师本单秀琴张静王晓波姜华
- 关键词:四川盆地震旦纪寒武纪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
- 文献传递
- 水溶气脱溶成藏——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重要机理之一被引量:32
- 2011年
- 近年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现了大量岩性气藏及构造-岩性复合气藏,且普遍含水。通过开展流体性质与特征研究,发现了水溶气脱溶成藏的天然气组分变化依据与碳同位素特征变化依据:远离气源中心区的水溶气脱溶气藏甲烷含量高、干燥系数较大、异构烷烃与正构烷烃比值大、甲烷与乙烷碳同位素较重。水溶气脱溶成藏主要存在地层抬升减压降温脱溶成藏与水溶气顺层侧向运移减压脱溶成藏两种模式,川中地区具有水溶气脱溶成藏所需的有利条件,即丰富的水溶气资源、地层强烈抬升、流体减压降温及地层水矿化度局部浓缩等。水溶气的脱溶成藏是大川中地区大面积岩性气藏发育及天然气规模聚集的重要成藏机理之一,也是合川—安岳地区须一段烃源岩发育很差而须二段却能形成大规模天然气聚集的重要原因。
- 李伟李伟秦胜飞胡国艺
- 关键词: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水溶气成藏机理
-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水溶气的长距离侧向运移与聚集特征被引量:23
- 2012年
- 四川盆地水溶气的脱溶成藏是众多地质工作者研究的重要问题,但仅有少数人找到了不同地区水溶气脱溶成藏的证据。经过对大量天然气的组分特征、同位素特征及成藏条件的研究,认识到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确实存在水溶气的长距离侧向运移与脱溶成藏事件,并从天然气性质的变化特征、同位素特征等方面找到了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该区水溶气的长距离侧向运移存在气源区的超高压、非均质致密储层、强烈侧向压差等3个有利条件,同时也具备顺层压差驱动下的水溶气幕式运移、运移过程中的断续脱气与聚集、天然气聚集规模受连通储集体大小控制等3个重要运聚特点。水溶气的脱溶成藏具有运移距离越远、成藏越晚、天然气越干、越富集重同位素13 C或2 H等特征。水溶气的脱溶成藏也解释了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普遍含水且气水关系复杂现象的原因。丰富的水溶气资源也是四川盆地未来天然气发展的重要新类型与新领域,值得重视。
- 李伟李伟秦胜飞
- 关键词: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水溶气侧向运移晚期成藏
- 四川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黄龙组沉积体系及其演化被引量:18
- 2011年
- 以川东上石炭统黄龙组碳酸盐岩岩性地层气藏为目标,开展新一轮系统基础地质研究。根据陆源碎屑沉积发育特点与悬浮且具有一定磨圆度砾石的发育位置推断海侵方向与潮汐沉积体系分布,认为上石炭统黄龙组发育云阳东南部与达州西北部两个海侵通道,并形成了重庆—万州与达州东南部两个潮坪沉积体系,发育了一套由低水位体系域(C2h1)—海进体系域(C2h2)—早期高水位体系域(C2h3)组成的较完整的I型层序。精细刻画黄龙组各段沉积微相分布特征,川东晚石炭世中期为海进体系域发育期,浅滩与藻云坪微相较发育,有利于碳酸盐岩岩性圈闭的形成;晚石炭世早期与晚期分别为低位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发育期,其浅滩沉积微相发育局限,不利于碳酸盐岩岩性圈闭的规模形成。
- 李伟李伟张志杰
- 关键词:四川盆地东部黄龙组碳酸盐岩沉积微相
- 气田水三维荧光特征对天然气运聚的指征——以川中—川西地区二叠系—三叠系气田水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依据气田水芳烃荧光光谱的三维形态、激发光强度及指纹图谱特征等,研究四川盆地川中—川西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的运移路径与聚集规律。川中—川西地区二叠系—三叠系气田水具有(凝析)气藏影响特征,存在基峰、双峰与异峰等3大亚类7种三维荧光特征的气田水,以基峰亚类中的稳定型为主。二叠系—中下三叠统地层水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水三维荧光特征有较大差异,前者主要受高—过成熟的下古生界海相泥页岩及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所生烃类的影响;而后者主要受其自身烃源岩成熟度差异与有机质类型差异的影响。气田水三维荧光特征研究表明,磨溪构造上二叠统—中下三叠统气藏以垂向运移聚集为主,雷口坡组以下气藏的天然气主要来自龙潭组煤系,而雷口坡组气藏还存在膏盐岩层段生成的天然气;平落坝构造须家河组气藏的天然气主要通过构造中南部的断裂运移而来,平面上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烈。
- 李伟
- 关键词:二叠系三叠系气田水三维荧光天然气聚集
- 吐哈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 本文首先对吐哈盆地油气勘探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然后主要对三叠系稀油勘探领域、中下侏罗统隐蔽油气藏勘探领域及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作重点分析。
- 李伟
- 关键词:吐哈盆地油气勘探
- 文献传递
- 中西部含油气盆地喜山期强烈隆升剥蚀与大气田的成藏效应被引量:13
- 2012年
- 地层强烈隆升与天然气成藏效应的关系一直是地质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对于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喜山期的强烈隆升剥蚀与大气田的成藏效应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却很少。为此,通过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不同盆地不同区带喜山期的强烈隆升剥蚀及其与大气田成藏效应关系的分析,认为这种强烈隆升与剥蚀对大规模天然气的聚集成藏,不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会因所处地质条件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成藏效应差异,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膏盐发育区的挤压冲断与快速隆升剥蚀,产生流体高效抽吸效应;②大规模储集体发育区持续隆升剥蚀,产生大面积水溶气的减压脱溶效应;③高泥地比与高热演化区持续隆升剥蚀,产生大面积地层减压吸水效应。之所以会产生上述3种不同的成藏效应,是其成藏地质条件差异大所造成的。结论认为:流体高效抽吸效应,主要形成于有膏岩与盐岩封盖很好的冲断构造带;大面积水溶气脱溶效应主要发生在储集体巨大、天然气充注不足的地层;大面积泥岩吸水效应,主要发育于气源较充足且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泥岩含量高的地层。
- 李伟李伟朱智鹏
- 关键词:喜山期隆升剥蚀
- 西藏羌塘盆地中生代海相地层含油气系统及勘探方向被引量:6
- 2003年
- 青藏高原地处著名的“特提斯”含油气构造域的中段 ,是我国目前尚未进行过全面石油勘探但又寄予希望的油气新区。其中 ,羌塘盆地是中国特提斯域最大和最具有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 ,该盆地勘探程度较低。文章依据该盆地大量野外油气地质调查的实测资料和露头样品的地球化学与盆地模拟研究成果 ,根据盆地内油气显示与油源对比、中生代三套主力生油岩分布和背斜带发育特征及油气运移指向等 ,初步在羌塘盆地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中划分出了三个含油气系统。并对含油气系统特征及形成与演化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指出了油气勘探方向。这不仅对该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而且还将对中国特提斯域其它地区油气地质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 丁文龙苏艾国李伟
- 关键词:羌塘盆地中生代海相地层含油气系统
- 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及其天然气勘探潜力(一)——烃源岩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37
- 2018年
- 二叠系—中下三叠统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之一,已发现的许多大中型气田的天然气都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但目前对于该层系烃源岩的主要类型与空间分布规律尚缺乏系统完整的认识。为此,通过对该盆地典型井/剖面二叠系烃源岩发育层位的精细地球化学标定,结合钻井、录井资料,探讨了二叠系烃源岩的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该盆地二叠系普遍发育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和上二叠统泥质岩两套烃源岩,局部发育上二叠统大隆组海相泥岩烃源岩;(2)上二叠统龙潭组泥质岩类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且广泛分布于全盆地,是二叠系中最主要的烃源岩,其中盆地北部的苍溪—云阳地区厚度最大(80~140 m),南部的成都—重庆—泸州地区厚度次之(60~100 m),而中部地区则相对较薄(40~80 m);(3)龙潭组煤层也是该盆地非常重要的烃源岩之一,盆地中部—东南部的南充—綦江—泸州地区煤层厚度最大(5~15 m),川东北地区煤层厚度次之(2~5 m);(4)上二叠统长兴组烃源岩发育程度差,但大隆组烃源岩分布于盆地北部开江—广元一线,厚度介于5~25 m,是盆地北部地区重要的烃源岩;(5)中二叠统碳酸盐岩烃源岩广泛分布于全盆地,其中东北部和东南部厚度介于50~150 m,其他地区的厚度则一般小于50 m,是二叠系中次要的烃源岩。
- 陈建平李伟李伟李伟倪云燕边立曾
- 关键词:四川盆地二叠纪龙潭组大隆组泥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