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100 被引量:1,697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天文地球
  • 4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5篇盆地
  • 41篇四川盆地
  • 27篇油气
  • 18篇三叠
  • 16篇地质
  • 16篇成藏
  • 13篇气藏
  • 12篇须家河组
  • 12篇同位素
  • 11篇三叠统
  • 11篇上三叠统
  • 11篇天然气
  • 11篇气田
  • 10篇地球化
  • 10篇地球化学
  • 10篇地质意义
  • 9篇震旦
  • 9篇水溶气
  • 9篇四川盆地中部
  • 8篇地层

机构

  • 100篇中国石油天然...
  • 13篇中国石油勘探...
  • 7篇中国石油
  • 6篇长江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四川科技职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00篇李伟
  • 17篇邹才能
  • 13篇秦胜飞
  • 12篇陈竹新
  • 12篇李伟
  • 9篇杨庚
  • 9篇杨晓萍
  • 8篇胡国艺
  • 7篇张宝民
  • 7篇高晓辉
  • 7篇卢远征
  • 7篇邓胜徽
  • 7篇张志杰
  • 7篇陶士振
  • 6篇李鑫
  • 6篇贾鹏
  • 5篇王晓波
  • 5篇雷永良
  • 5篇樊茹
  • 5篇周慧

传媒

  • 20篇石油勘探与开...
  • 16篇天然气工业
  • 8篇石油学报
  • 4篇地学前缘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勘探家(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能源与环保
  • 2篇第八届中国含...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3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2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及其天然气勘探潜力(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天然气资源潜力被引量:25
2018年
四川盆地二叠系发育中二叠统海相碳酸盐岩和上二叠统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两套烃源岩,由于其热演化程度高,造成对烃源岩原始生烃潜力及天然气资源潜力认识不清。为此,通过研究该盆地内探井及盆地周缘剖面大量二叠系烃源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随成熟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二叠系烃源岩的原始生烃潜力以及在地质历史时期生排烃量、干酪根与原油裂解生成天然气的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上二叠统龙潭组泥岩和碳质泥岩总有机碳含量高、原始生烃潜力大,是二叠系中最主要的油气烃源岩,龙潭组煤层也是非常重要的气源岩,上二叠统大隆组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力也很高,是四川盆地北部重要的油气源岩,中二叠统碳酸盐岩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与原始生烃潜力低,是次要的油气源岩;(2)二叠系烃源岩在地质历史时期生成原油3 290×10~8 t,生成天然气420×10^(12) m^3,龙潭组烃源岩对原油和天然气的贡献率分别为80%和85%;(3)二叠系烃源岩形成的古油藏原油资源量为580×10~8 t,原油裂解气资源量为4.45×10^(12) m^3,干酪根直接生成的天然气资源量约为2.10×10^(12) m^3,天然气资源总量可达6.55×10^(12) m^3,其中原油裂解气占70%。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北部和中部—东南部是二叠系的两个生烃中心,也是最有利的二叠系油气成藏和天然气勘探区域,古油藏是最具天然气资源潜力的勘探目标。
陈建平李伟李伟李伟倪云燕邓春萍戴鑫
关键词:四川盆地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天然气资源潜力有利勘探区
中国海相含盐地层天然气成藏机制与大规模聚集规律
<正>中国海相含盐或含膏地层发现大规模天然气聚集的主要是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与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然而,这两个盆地天然气的大规模聚集机理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的气源主要是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并是...
李伟张宝民涂建琪胡国艺邓胜徽周慧卢远征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被引量:56
2000年
依据钻井、露头的生物地层研究成果 ,特别是以冷科 1井的生物地层标定为基础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柴北缘覆盖区侏罗系进行了地震地层的追踪对比与地震相、沉积相研究 ,并探讨了层序格架内烃源岩、储层的发育特征。其结果表明 ,柴北缘侏罗系可划分为 5个层序、11个体系域。其中 ,下侏罗统可划分为两个层序 ,沉积相均以扇三角洲与半深湖—深湖相为特征 ;中侏罗统为一个层序 ,沉积相主体为河流、沼泽相 ,仅该层序顶部发育浅湖—半深湖相 ;上侏罗统为两个层序 ,沉积相以氧化宽浅湖、三角洲、河流为特征。烃源岩发育于中下侏罗统中。而侏罗系砂体分布广泛 ,可构成天然气的优质储层 。
杨永泰张宝民李伟瞿辉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沉积相生物地层
四川盆地中南部地区洗象池群沉积旋回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四川盆地中南部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群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原始海洋的同位素组成,笔者根据该地区采集的88 个碳、氧同位素数据,研究、讨论了中上寒武统碳酸盐岩不同尺度沉积旋回中的碳、氧同位...
贾鹏李伟卢远征樊茹李鑫
关键词:沉积旋回古环境地质意义
应用油气运聚单元改善圈闭预测及评价质量被引量:13
2001年
含油气系统思路为认识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和远景目标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 ,但是研究存在尺度效应。大多数情况下 ,含油气系统研究评价成藏组合 ,油气运聚单元研究评价圈闭。运聚单元具有相对明确的边界和边界流量定义 ,是实现运聚过程动态模拟的最小成因单元。在运聚单元中进行圈闭研究时 ,边界的选择必须以目标圈闭的形成和发育期为依据。同时 ,为了体现地层和断块等多种圈闭类型的流场特征 ,运聚单元的纵向尺度要细划到层序体系域。与传统方法比较 ,基于运聚单元的圈闭分析更加强调输导网络的有效性 ,以及关键时刻的圈闭条件。只要能够建立关键时刻与圈闭尺度匹配的运聚体系框架 ,及相对确定的油气源分析 。
张映红赵文智李伟门相勇
关键词:含油气系统
川东石炭系大型岩性地层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被引量:24
2010年
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经过30多年以构造圈闭为目的的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已经成为了四川盆地重要的产气层系。近来以岩性地层气藏为目标进行了新一轮的地层、沉积微相、储层、烃源岩、构造、成藏与圈闭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川东石炭系发育构造与岩性地层两类目标。石炭系内幕因粒屑滩微相控制与埋藏白云化不均一影响,储层具有不连续性,存在岩性圈闭;石炭系大范围尖灭与大面积残留,在尖灭带与残留区发育大型地层圈闭。川东石炭系具备岩性地层气藏形成条件,目前发现4个有利区带和12个有利目标,展示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邹才能徐春春李伟张志杰沈平党录瑞杨金利
关键词:四川盆地石炭系储层非均质性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香溪群储层成岩相特征与次生溶蚀孔隙带的分布规律
川中香溪群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为典型的低孔低渗透储层.主要特征是砂岩纵向上累积厚度大,平面上大面积连片发育,但有效砂岩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给有效储层的预测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研究认为埋藏成岩过程中强烈的压实作用是砂...
杨晓萍邹才能李伟
关键词:四川盆地油气储层
文献传递
川中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岩相组合与沉积特征被引量:17
2009年
根据露头剖面、钻测井资料,分析和总结了川中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原称香溪群)的岩相组合、沉积特征及有利储层评价。研究区内须家河组可识别出11种岩相类型、7种岩相组合。川中广安地区在须家河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了湖泊沉积体系和3个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砂体以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微相的正韵律砂体叠置发育为特征,三角洲体系中的主干河道叠置带明显控制了有利储层的平面分布,三角洲平原-前缘的过渡区为最有利储层的发育区。
张志杰李伟杨家静杨晓萍李登华
关键词:须家河组
吐鲁番坳陷侏罗系泥岩超压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被引量:9
2008年
吐鲁番坳陷已发现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中侏罗统,上侏罗统、白垩系及第三系也有分布,为了查明该坳陷油气藏的分布与超压泥岩地层的关系,对泥岩地层超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坳陷存在多套超压泥岩盖层,其中最稳定与最有利的区域封盖层是中侏罗统七克台组超压泥岩段。吐鲁番坳陷侏罗系及其以上的油气藏分布主要受超压泥岩盖层的控制,在没有超压泥岩段发育的地区,油气藏由于多期断裂的活动而遭受破坏。此外,油藏与气藏对超压泥岩盖层的依存度存在差别,超压泥岩段对油藏的封盖作用多表现为间接封堵,而对气藏与气顶油藏的封盖作用多表现为直接封堵。分析认为,在中国西部多旋回叠合盆地中,如果没有盐岩、膏岩存在,超压泥岩在油气成藏及油气藏的后期保存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李伟谢俊高晓辉张龙海于芳
关键词:泥岩超压油气藏油气运移
吐鲁番-哈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含油气远景综合评价
翟光明宋建国柴桂林王昌桂赵文智袁非燕烈灿李伟邹才能王武和龙道江李万生郭彦如
在野外调查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解释的基础上,确定和统一了全盆地的地层划分、对比,总结了从基底到第三系的岩性特征、化石面貌及其在平面上的变化;论述了盆地的构造演化、类型及局部构造圈闭的形成、组合及分布规律;对侏罗系划分出七...
关键词:
关键词:石油地质特征岩性特征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