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五洲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池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下腰椎恶性肿瘤的应用解剖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为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下腰椎恶性肿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2具成人尸体标本上模拟经后路下腰椎全脊椎切除手术,观测两侧L2/3、L3/4腰神经前支汇合形成的区域面积、L2和L3神经根在弓根外缘向外侧牵拉距硬膜外缘的最大距离,L3、L4椎体侧方腰大肌自椎体外侧缘向外侧可拉开的最大宽度,椎体前方大血管向前方可推开的最大距离,L4椎体下缘与两侧髂嵴顶点连线上下的关系和b、L4椎体的中矢状径、中高及中横径及最大矢状径。结果:L2/3、L3/4。腰神经前支围成的区域面积分别为(352.52±55.66)mm2、(418.65±64.26)mm2;L3、L4神经根在弓根水平向外侧牵拉后距硬膜外缘的最大距离为(26.79±2.23)ram、(27.33±3.37)mm;L3、L4椎体侧方腰大肌自椎体外侧缘向侧方可拉开的最大宽度为(37.96±1.62)mm、(38.37±2.70)mm,L3、L4椎体的最大矢状径(30.32±2.44)mm、(31.15±2.38)mm;L3、L4椎体前大血管向前可推开最大距离分别为(19.07±1.51)mm、(17.66±2.87)mm2L4椎体下缘位于两侧髂嵴顶点连线以上的有8例(66.67%),位于连线下方的有4例(33.33%)。结论:(1)通过分离腰丛神经和牵开腰大肌可以在其间获得一个安全的路径旋出前方椎体,避免了从神经根之间旋出椎体而带来的神经损伤和硬膜撕裂的风险。(2)对于L1节段和部分k节段下缘较高的病例,实施单纯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是完全可行的。
- 张靖周新社方五洲
- 关键词:后路全脊椎切除术下腰椎恶性肿瘤
- 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8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226例四肢创伤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Lasso分析筛选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预测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列线图模型,并对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65岁、术中出血量≥300 mL、胃肠功能损伤、肺部感染、术前白蛋白<35 g/L、衰弱、输注胶体液及蛋白等是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列线图模型的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度较好;模型的AUC是0.84[95%CI:(0.80,0.87)];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2%~75%范围内时,应用该列线图预测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净获益值较高。结论 女性、年龄≥65岁、术中出血量≥300 mL、胃肠功能损伤、肺部感染、术前白蛋白<35 g/L、衰弱、输注胶体液及蛋白等是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基于以上8项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能够对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防治工作起到帮助作用。
- 朱爱朝魏建军周俊方五洲程恺
- 关键词:骨折四肢骨折固定术低蛋白血症列线图
- 顶尖距在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和探讨传统的顶尖距参数应用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价值及存在问题。方法自2014年1月—2016年11月池州市人民医院应用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62例,获得完整随访40例,通过手术资料、术中、术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患者的手术一般结果、骨折复位情况、螺旋刀片的位置包括Cleveland分区和顶尖距(tip-apex distance,TAD)以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评价髋关节功能使用牛津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3.8个月。手术切口平均为(67±18)mm,手术时间平均为(95.1±28.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30±148)ml,住院时间平均为(17.8±7.3)d。术后髋关节功能满意,优良率95%。40例随访患者中有2例出现螺旋刀片切割现象,2例切割的螺旋刀片头部分别位于Cleveland分区的"1"区和"5"区,该2例患者TAD均小于20 mm。TAD为20~30 mm的患者中未发现螺旋刀片切割现象。结论 PFNA系统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参照传统的顶尖距置入螺旋刀片时会出现一定的股骨头切割并发症,若将PFNA螺旋刀片的顶尖距参数控制在20~30 mm时,股骨头切割风险可得到有效的规避。
- 张靖周骏武方五洲陈晓东
- 关键词:PFNA股骨转子间骨折
- 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的优势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3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为胸大肌三角肌入路,使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在钢板孔中植入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分析33例患者骨折分型、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结果 33例采用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Ⅱ型16例、NeerⅢ型13例、NeerⅣ型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8±12.3)岁、平均手术时间(102.6±29.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7.6±121.5)mL、平均切口长度(12.5±2.6)cm、平均住院时间(13.3±6.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7.9%。结论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其优势:①能够有效复位及稳定大结节及小结节骨折块;②修复损伤肩袖、降低肩袖对肱骨头的内翻应力从而减少肱骨头螺钉切出风险;③肱骨距螺钉位于骨质密度较高区域,螺钉把持力及稳定性好,能降低肱骨头内翻及螺钉切出几率;④术后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且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方五洲牛国旗廖士平舒芳芳周俊朱勋兵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肩关节功能肩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