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芳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疗效
  • 2篇儿童
  • 1篇单切口
  • 1篇悬吊
  • 1篇悬吊术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诊疗分析
  • 1篇治疗仪
  • 1篇治疗仪治疗
  • 1篇弱视
  • 1篇弱视患儿
  • 1篇弱视治疗
  • 1篇弱视治疗仪
  • 1篇上睑
  • 1篇上睑下垂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内斜

机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陈志钧
  • 5篇陈娟
  • 5篇梅芳
  • 3篇钱晶
  • 1篇程海霞

传媒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弱视治疗仪治疗392例弱视患儿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弱视治疗仪用于弱视儿童的临床效果,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392例弱视患儿均采用色光弱视治疗仪进行治疗,调节频率在40~50次/min,红光光谱波长610~710 nm,绿光530~570 nm,分为单眼和双眼2种,根据患者瞳距调整闪光点,确保正对眼睛中心点,20 min/(次·d),30 d为1个疗程,屈光不正患儿给予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同时应用遮盖疗法、压抑疗法及精细目力训练等辅助治疗措施,对本组392例患儿的总体疗效进行评价,并分别针对屈光性质、弱视类型、弱视程度、初治年龄、注视性质等因素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次治愈506眼(77.8%),进步112眼(17.2%),无效32眼(4.9%),总有效率为95.1%;从屈光性质来看,远视性弱视和散光性弱视的疗效较好,治愈率分别达到86.3%、83.9%,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近视性弱视治愈率仅为54.4%,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从弱视类型来看,疗效对比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弱视程度来看,疗效轻度>中度>重度,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初诊年龄来看,各组间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从注视性质来看,中心注视疗效显著优于旁中心注视(P<0.05)。结论:弱视治疗仪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弱视儿童的疗效较好,屈光性质、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注视性质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陈娟梅芳陈志钧
关键词:弱视弱视治疗仪影响因素
儿童泪膜破裂时间与瞬目异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瞬目异常常见病因及其与泪膜破裂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治疗瞬目异常患儿286例(524眼)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按照临床问诊及眼部检查结果对研究组患儿瞬目异常常见病因进行分析,并检查两组泪膜破裂时间,观察瞬目异常与泪膜破裂时间的关系。结果:患儿瞬目异常主要病因有不良用眼习惯(54.90%)、屈光不正与斜视(44.76%)、不良饮食与卫生习惯(35.66%)、眼表炎症(34.62%)、干眼症(22.38%)、多发性抽动症(21.33%)等,且有多种因素共同存在者。对照组两眼泪膜破裂时间均高于研究组(P<0.05)。不同年龄研究组两眼泪膜破裂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眼泪膜破裂时间无性别差异,无眼别差异(P>0.05)。结论:不良用眼习惯、屈光不正与斜视、不良饮食与卫生习惯、眼表炎症、干眼症、多发性抽动症等是儿童瞬目异常的常见病因,临床可将泪膜破裂时间作为检测儿童瞬目异常的一个重要指标。
陈娟梅芳陈志钧
关键词:儿童病因泪膜破裂时间
儿童眶蜂窝织炎165例诊疗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总结儿童眶蜂窝织炎的发病特征和治疗经验,为眶隔后蜂窝织炎与眶隔前蜂窝织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5例眶蜂窝织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病变部位分为眶隔前蜂窝织炎(139例)和眶隔后蜂窝织炎(26例)两组,比较两组间一般特征、发病诱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等差异。结果眶隔前蜂窝织炎组患儿139例,眶隔后蜂窝织炎组患儿26例,眶隔后蜂窝织炎患儿平均年龄大于眶前隔蜂窝织炎患儿,而两组间性别比例相似,均为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诱因均以鼻窦炎为主。眶隔后蜂窝织炎患儿与眶隔前蜂窝织炎患儿相比发病年龄更大、病史更长、眼球固定、眼球突出比例更高、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更高、抗生素使用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长(P<0.05)。结论眶隔后蜂窝织炎与眶隔前蜂窝织炎相比更加隐匿、危害更大、全身反应更重、治疗时间更长;鉴别两者必须依靠CT检查,而非临床症状;静脉抗生素辅以适当手术疗效显著。
梅芳陈娟钱晶陈志钧
单切口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的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2022年
目的评价单切口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的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单切口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的中重度上睑下垂191例(223眼)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29例,女62例,年龄3~15岁。术后6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术前弱视49眼,术后11眼弱视治愈。201眼(90.13%)效果良好,8眼(3.59%)过矫,14眼(6.28%)欠矫。上睑内翻6眼,结膜脱垂者3眼,暴露性角膜炎12眼,眉眶部血肿4眼。结论单切口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的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良好。
程海霞陈娟梅芳钱晶陈志钧
超常量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大角度先天性内斜视的疗效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常量内直肌后徙对大角度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62例大角度(>60PD)先天性内斜视分为观察组33例(双眼内直肌超常量后徙5.5 mm^10.0 mm)和对照组29例(双眼内直肌后徙5.0 mm+主斜眼外直肌缩短)。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和6个月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分别为84.5%、12.1%、3.0%和75.8%、18.2%、6.1%;对照组术后1周和6个月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分别为89.6%、6.9%、3.4%和79.3%、10.3%、10.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6个月,内转功能受限发生率分别为观察组7例和2例、对照组5例和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常量内直肌后徙与常量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缩短治疗大角度先天性内斜视,效果相当,但手术肌肉数量更少,值得推广。
梅芳陈娟钱晶陈志钧
关键词:手术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