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 作品数:15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白芍总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29
- 2009年
-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患者血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TGP产生疗效的机制。方法:将98例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TGP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第1、12周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并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12周后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主要临床表现和病情活动性评价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12周的疗效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异,但胃肠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TGP组为6.1%,SASP组为22.4%,以前者显著为低(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中IL-6、IL-10、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12周后TGP组血清IL-10、TNF-α的水平显著低于SASP组(P均<0.05)。结论:TGP治疗AS疗效与SASP相近,但其胃肠道外的不良反应较少;TGP的疗效可能与其抑制患者血清中TNF-α等促炎性细胞因子有关。
- 李志军刘雁梅永君王涛陈琳洁谢长好李茂胜
- 关键词:白芍总苷强直性脊柱炎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白介素-6的表达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浆白介素(IL)-6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RA患者99例为研究组,按照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分为:高度疾病活动期组36例,中度疾病活动期组25例,低度疾病活动期组21例,缓解期组1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作对照组。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定各组研究对象25(OH)D及IL-6水平。结果对照组、缓解期组、低度活动期组、中度活动期组及高度活动期组25(OH)D水平依次降低,IL-6水平依次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与IL-6水平、DSA28评分呈负相关(r=-0.746、-0.787,P<0.01);IL-6水平与DSA28评分呈正相关(r=0.886,P<0.01)。25(OH)D水平与D-二聚体(D-D)、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TJC)呈负相关(P<0.01)。IL-6水平与D-D、ESR、CRP、抗CCP抗体、SJC、TJC呈正相关(P<0.01)。结论RA患者外周血25(OH)D水平降低,IL-6水平增高,二者联合监测可用以判断RA疾病活动程度。
- 孟静楠赵韵琦张伦军王涛陈琳洁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白介素-6
- 脐带间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亚群的影响
- 为了解脐带间质干细胞(UC-MSC)对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和CD4~+白细胞介素(IL)-17~+(Th17)细胞的影响,选择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
- 李志军徐若南福军亮王福生陈琳洁谢长好李季青范晓云梅永君王涛孙红启施明
- 白芍总苷治疗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疗效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对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6例uSpA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TGP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于治疗1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同时,测定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主要临床表现和病情活动性评价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胃肠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TGP组为8.6%,SASP组为2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42,P=0.014)。2组血清中IL-6、IL-10、TNF-α水平的差异治疗前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72、2.483和2.088,P值分别为0.009、0.014和0.039)。结论TGP治疗uSpA的疗效与SASP相近,但其胃肠道外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TGP的疗效可能与抑制uSpA患者血清中IL-6、IL-10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
- 李志军梅永君陈琳洁侯传云王涛谢长好李茂胜
- 关键词: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白芍总苷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
- 73例成人斯蒂尔病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成人斯蒂尔病(AOSD)的病情特点及疾病转归。方法分析了73例AOSD患者临床及长期随访资料。结果 AOSD临床以发热、皮疹、关节痛/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白细胞升高、骨髓培养(-)、血沉、C反应蛋白及血清铁蛋白升高、抗核抗体(-)是本病的实验室特征。发病后患者均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部分患者加用缓解病情抗风湿药。治疗后28例(38.4%)病情长期稳定,其中13例停用药物治疗;36例(49.3%)病情反复发作,其中24例(66.6%)1年内反复发作,8例(22.2%)3年内间歇发作;2例(2.7%)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5.5%)演变成类风湿关节炎;2例为未定性关节炎;1例死亡。结论 AOS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演变走向呈多种模式,规则用药是保持病情稳定的关键。
- 刘梦茹陈琳洁王涛侯传云范晓云谢长好
-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转归
- 脐带间质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6例临床初步观察
- 李志军徐若南福军亮孙红启陈琳洁谢长好范晓云梅永君王涛李季青王福生施明
- 不明原因关节炎191例临床分析
- 探讨不明原因关节炎的性质、诊断分析的思路,避免误诊及漏诊。对1990—2006年诊治的病程在6周以上的不明原因关节炎19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1例患者,男性66例,女性125例,年龄14~81岁。关节炎病因构成以...
- 陈琳洁谢长好王涛
- 文献传递
- PBL、CBL联合角色模拟在《风湿病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究以问题为中心(PBL)、案例教学法(CBL)联合模拟角色在《风湿病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实习生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PBL-CBL-模拟角色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评价。结果在教学效果方面,实验组优良率为86.66%,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CBL-模拟角色教学应用在《风湿病学》课程教学中效果明显,可提升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得学生的高度认可。
- 王健郭文静梅永君王涛李志军王信
- 关键词:风湿病学PBLCBL教学效果满意度
- 血清ADA、ANA、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抗核抗体(AN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骨关节炎(OA)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RA合并OA88例患者,根据预后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RF<16.294 IU/mL,n=78)L和预后不良组(RF≥16.294 IU/mL,n=10),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以及血清ADA表达水平以及ANA和抗CCP抗体的阳性率;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各组患者血清ADA、ANA、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合并OA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判断血清ADA、ANA、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血清ADA、ANA、抗CCP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4,x^(2)=4.412,5.533,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患者的血清ADA、ANA、抗CCP抗体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DA、ANA、抗CCP抗体为RA合并O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DA、ANA、抗CCP抗体以及联合检测预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826、0.841、0.911。结论血清ADA、ANA、抗CCP抗体三者联合检测预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可以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患者预测预后结局提供理论依据。
- 魏竹节王涛李志军
- 关键词:血清腺苷脱氨酶抗环瓜氨酸肽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
- TGF-β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9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产生多种抗体和细胞因子,累及多个系统.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一种重要的负性免疫调节因子,能抑制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细胞因子和抗体的产生,在活动性SLE患者中,TGF-β1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减弱,使得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失衡,导致了自身反应性T、B淋巴细胞产生和过度激活,参与SLE发病.以下主要对近年来关于TGF-β1与SLE的关系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王涛江超李志军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