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佩佩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单萜苷
  • 1篇学成
  • 1篇皮素
  • 1篇紫斑
  • 1篇紫斑牡丹
  • 1篇芫花
  • 1篇芫花素
  • 1篇苷类
  • 1篇苷类成分
  • 1篇迷迭香
  • 1篇抗氧化
  • 1篇抗氧化成分
  • 1篇抗氧化活性
  • 1篇抗氧化活性成...
  • 1篇类化
  • 1篇类化合物
  • 1篇化合物
  • 1篇化学成分
  • 1篇活性
  • 1篇活性成分

机构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邓瑞雪
  • 2篇刘普
  • 2篇许艺凡
  • 2篇刘佩佩
  • 1篇张惠芳
  • 1篇吴珂

传媒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草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HPLC-DAD法测定迷迭香茎和叶中11种抗氧化活性成分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建立HPLC-DAD同时测定迷迭香叶和茎中11种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Aq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A)-磷酸二氢钾缓冲盐(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绿原酸、咖啡酸、迷迭香酸、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芫花素的检测波长为328 nm,丹皮酚、迷迭香酚、橙皮素、鼠尾草酚和鼠尾草酸的检测波长为284 nm,进样量10μL。结果绿原酸、咖啡酸、迷迭香酸、丹皮酚、迷迭香酚、橙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鼠尾草酚、芫花素和鼠尾草酸分别在2.02~64.64μmol/mL,r=0.999 97;1.74~55.68μmol/mL,r=0.999 97;2.76~88.32μmol/mL,r=0.999 97;0.24~7.68μmol/mL,r=0.996 63;0.46~14.72μmol/mL,r=0.999 97;0.22~7.04μmol/mL,r=0.998 64;0.72~23.04μmol/mL,r=0.999 37;3.74~119.68μmol/mL,r=0.999 80;5.1~163.28μmol/mL,r=0.996 18;0.4~12.8μmol/mL,r=0.996 35;5.22~167.04μmol/mL,r=0.996 98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100.5%,RSD为0.67%~2.14%。结论该方法准确,实用性好,可用于迷迭香叶和茎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许艺凡刘普刘佩佩邱赛西高晓丹许肖锋常盛邓瑞雪
关键词:迷迭香抗氧化成分芫花素橙皮素
紫斑牡丹籽饼粕单萜苷类成分的分离鉴定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紫斑牡丹榨油后的籽饼粕单萜苷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探索油用牡丹籽油制备过程中的副产物——牡丹籽饼粕的研究开发价值。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油用牡丹籽饼粕中共分离的8个单萜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gentiobiosyl-paeoniflorin(1)、白芍苷(2)、氧化白芍苷(3)、牡丹酮-1-O-β-D-吡喃葡萄糖苷(4)、白芍苷R1(5)、paeonifanin(6)、8-O-去苯甲酰白芍苷(7)、牡丹皮苷F(8)。结论:上述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斑牡丹榨油后的牡丹籽饼粕中分离得到。结果表明油用牡丹籽饼粕中含有大量的单萜苷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价值。
刘普许艺凡刘佩佩邱赛西张惠芳吴珂邓瑞雪
关键词:紫斑牡丹化学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