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响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为多发伤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多发伤患者14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是否合并重型颅脑损伤、中心体温、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输血量、pH值等指标。按是否发生TC将患者分为创伤性凝血病组和非创伤性凝血病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指标差异。结果 147例多发伤患者中共45例发生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率为30.61%。创伤性凝血病组和非创伤性凝血病组性别、年龄、损伤原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血红蛋白、血小板、ISS评分、APACHEⅡ评分、酸中毒、低体温、输血量、碱缺失≥6、休克指数≥1、合并严重颅脑损伤和GCS评分≤6分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酸中毒、GCS评分≤6分和合并颅脑损伤为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体温、酸中毒、GCS评分≤6分和合并重型颅脑损伤是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予以重视并进行针对性防治,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梅程清 叶正龙 邹晖 刘尚香 常小亮关键词:多发伤 创伤性凝血病 影响因素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ICU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20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综合ICU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脓毒症3.0诊断标准,诊断为脓毒症的107例患者为脓毒症组;以同期在本科住院无感染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入住ICU 24 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CRP、PCT及WBC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CRP和P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9.03±5.59比3.18±1.50,CRP(mg/L):146.9±68.3比46.5±35.8,PCT(ng/L):31.82±14.71比1.87±1.42,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CRP和PCT对脓毒症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4、0.915、0.879,其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871-0.978、0.855-0.975、0.807-0.951,P值分别为0.016、0.017、0.026,且以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诊断价值更高;当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最佳截点值为4.32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3.6%、88.7%,高于CRP和PCT的敏感度(75.1%、76.3%)及特异度(87.2%、82.5%)。结论CD64指数是诊断ICU脓毒症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邹晖 叶正龙 刘尚香 梅程清 常晓亮 胡志青 杨欢欢 吴勇关键词: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脓毒症 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正压拔管与负压拔管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正压拔管和负压拔管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后成功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压拔管组(53例)和负压拔管组(52例)。拔管时所有患者均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清除口、鼻、咽喉及气管内分泌物。负压拔管组断开呼吸机,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并越过远端开口,行气管内持续负压吸引,同时抽空气管导管气囊后,将吸痰管随同气管导管一起拔出;正压拔管组不断开呼吸机,在原有SBT模式下,指导患者用力吸气,当患者达到吸气高峰时,抽空气囊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两组均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5 L/min)。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5 min及1 h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30 min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严重呛咳、气道高反应、肺炎)。结果:拔管后5 min,正压拔管组患者PaO_(2)明显高于负压拔管组〔mmHg(1 mmHg≈0.133 kPa):123.4±30.2比111.0±21.1,P<0.05〕,pH值和PaCO_(2)略低于负压拔管组〔pH值:7.411±0.042比7.419±0.040,PaCO_(2)(mmHg):39.7±4.7比40.5±5.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拔管后1 h,正压拔管组患者pH值、PaO_(2)、PaCO_(2)均略低于负压拔管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30 min内,正压拔管组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负压拔管组〔呼吸急促:9.4%(5/53)比28.8%(15/52),心动过速:15.1%(8/53)比32.7%(17/52),血压升高:11.3%(6/53)比30.8%(16/52),血氧饱和度下降:7.5%(4/53)比34.6%(18/52),均P<0.05〕,严重呛咳发生率亦明显低于负压拔管组〔9.4%(5/53)� 刘尚香 叶正龙 邹晖 梅程清 胡志青 徐维慧关键词:低氧血症 气道高反应 CRP、PCT和WBC计数对ICU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估CRP、PCT和WBC计数对ICU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6月综合ICU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5例脓毒症和27例对照组,使用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等指标,分析CRP... 邹晖 叶正龙 刘尚香 梅程清 常晓亮 胡志清 杨欢欢 吴勇关键词:脓毒症 CRP PCT WBC计数 文献传递 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致腰大肌血肿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致腰大肌血肿一例的诊治过程,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一例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导致腰大肌出血患者,对其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诊治经验。结果患者入院后予以舒普深抗感染、化痰、腹膜透析等治疗,症状未改善。行胸腹部CT检查提示:肝脓肿,予泰能联合莫西沙星抗感染,同时请介入科在B超定位下行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见黄色脓性液体引出。引流液培养:肺炎克雷伯菌。经治疗后循环仍不稳定、氧合无改善。随后经胸腹部CT+增强扫描确诊为血肿,实施枸橼酸钠局部抗凝行血液净化治疗。最后该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建议对危重病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若不存在枸橼酸抗凝禁忌证,主张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而非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抗凝。 梅程清 叶正龙 邹晖 刘尚香 常晓亮关键词:血液净化 低分子量肝素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钙、血糖、血红蛋白变化及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血钙、血糖、血红蛋白变化,并分析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入住本院ICU的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预后分为死亡组36例,生存组64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血钙、血糖、血红蛋白含量及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生存组血糖、APACHEⅡ评分升高(P<0.05),死亡组血钙、血红蛋白含量降低(P<0.05),血糖、APACHEⅡ评分升高(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血钙、血红蛋白含量降低(P<0.05),血糖、APACHEⅡ评分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与血钙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呈负相关(r=-0.776,-0.871,P<0.05),与血糖含量呈正相关(r=0.86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钙、血糖、血红蛋白均不能作为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体内血钙、血红蛋白含量下降,血糖浓度升高,三者与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 梅程清 叶正龙 邹晖 刘尚香 胡志青关键词:血钙 血糖 血红蛋白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炎性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炎性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ACI患者80例为病例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62例)和重症组(18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内毒素(ET)、D-乳酸(D-LA)、二胺氧化酶(DAO)]和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比病例组与对照组、轻症组与重症组上述指标水平差异,并分析上述指标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的ET、D-LA、DAO及WBC、NEU%、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的ET、D-LA、DAO及WBC、NEU%、CRP、PCT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0.05);ACI患者的ET、D-LA、DAO及WBC、NEU%、CRP、PC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ACI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炎性指标水平异常增高,增高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早期检测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炎性指标有助于ACI病情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徐维慧 张彬 马玲 邹晖 杨欢欢 孙坚关键词:肠道屏障功能 炎性指标 病情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