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过湘云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无锡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腰带
  • 2篇腰椎
  • 2篇腰椎穿刺
  • 2篇体位
  • 2篇脑病
  • 2篇靠背
  • 2篇肩带
  • 2篇侧板
  • 2篇穿刺
  • 1篇性病
  • 1篇婴儿
  • 1篇婴儿痉挛
  • 1篇婴儿痉挛症
  • 1篇预后
  • 1篇瑞氏综合征
  • 1篇头痛
  • 1篇托吡酯
  • 1篇前囟
  • 1篇切片
  • 1篇轻度

机构

  • 8篇无锡市儿童医...

作者

  • 8篇过湘云
  • 4篇华颖
  • 3篇孙明霞
  • 2篇徐晓华
  • 2篇张林
  • 2篇胡笑月
  • 2篇王艳萍
  • 1篇诸澎伟
  • 1篇吴峤微
  • 1篇王健彪
  • 1篇井森

传媒

  • 2篇癫痫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左乙拉西坦预防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预防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就诊的10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口服LEV治疗),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1.57±0.42)岁;对照组(50例,口服地西泮治疗),其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1.58±0.39)岁。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惊厥复发率、脑电图变化及神经发育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18.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00%,对照组复发率为14.00%,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脑电图异常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发育评估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且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LEV治疗和预防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方面效果显著,药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促进预后改善。
过湘云孙明霞张林
关键词: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预后
一种腰椎穿刺辅助固定仪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腰椎穿刺辅助固定仪,包括椅座,椅座的顶部一侧设置有靠背,椅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椅座侧板,靠背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靠背侧板,靠背靠近椅座上方的一侧设置有五点式安全带固定板,五点式安全带固定板的顶...
过湘云胡笑月
文献传递
一种腰椎穿刺辅助固定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腰椎穿刺辅助固定仪,包括椅座,椅座的顶部一侧设置有靠背,椅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椅座侧板,靠背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靠背侧板,靠背靠近椅座上方的一侧设置有五点式安全带固定板,五点式安全带固定板...
过湘云胡笑月
文献传递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治疗对婴儿痉挛症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主穹隆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观察抗癫痫药物对婴儿痉挛症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主穹窿蛋白(MVP)表达的影响,探讨婴儿痉挛症耐药的部分机制。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2月无锡市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婴儿痉挛症患儿30例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婴儿痉挛症患儿确诊后立即口服丙戊酸、托吡酯,治疗时间均超过6个月;用药前、用药后6个月应用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MVP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用药6个月后总效率66.7%。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中有少量MVP表达。婴儿痉挛症患儿用药前MVP大量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后6个月MVP较用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P可能参与婴儿痉挛症耐药的发生,丙戊酸联合托吡酯可以控制婴儿痉挛发作,并可能下调MVP的表达。
孙明霞过湘云徐晓华华颖王健彪井森
关键词:婴儿痉挛症丙戊酸托吡酯
儿童慢性头痛380例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小儿慢性头痛是小儿神经科门诊常见的症状,探讨其病因及相关因素非常必要,有利于正确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09月,通过小儿神经科门诊及神经科病房收集的小儿头痛病例380例,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
徐晓华华颖过湘云
关键词:发病机理
一例酷似瑞氏综合征的急性坏死性脑病
2019年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 e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 of childhood,ANEC)是小儿急性脑病的一种,多继发于病毒感染。病理为对称的脑组织软化伴部分组织溶解,主要见于丘脑、脑干被盖及大、小脑深部白质,组织学切片上述病变区可见新鲜坏死灶,但无星形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其临床表现为病毒性发热性疾病后迅速出现惊厥、意识障碍、昏迷,影像学改变具有诊断意义,为对称性多灶脑损害,双侧丘脑100%受累。
孙明霞诸澎伟华颖吴峤微过湘云马静波张林王艳萍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脑病瑞氏综合征急性脑病脑深部组织学切片坏死灶
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影脑病被引量:2
2017年
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mild encephalitis/encephalopathy with a 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MERS)是一种临床-影像学综合征,根据影像学受累部位分为MERS Ⅰ型和MERS Ⅱ型。儿童患者其病因主要以感染为主。该病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呕吐、惊厥等急性轻微脑炎或脑病症状,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胼胝体压部受累为主的病灶。临床症状及MRI病灶多在1个月内消失,预后良好。需要早期识别,避免过度治疗。
华颖王艳萍过湘云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确诊皮氏罗尔斯顿菌感染化脓性脑膜炎1例被引量:3
2021年
化脓性脑膜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CNS细菌感染性疾病,小婴儿临床表现、CSF改变常不典型,现报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 GS)确诊皮氏罗尔斯顿菌(RP)感染化脓性脑膜炎1例如下。1病例患儿,男,4月龄,因"发热1 d伴前囟隆起"于2020年2月7日入院。热峰39.8℃,发热间隔4 h,前囟饱满隆起,纳奶减少,无呕吐,无抽搐。
过湘云陈李兰马静波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细菌感染性疾病宏基因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