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威

作品数:23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鼠密度
  • 5篇侵害
  • 5篇种群构成
  • 4篇伊蚊
  • 4篇鼠类
  • 4篇蜚蠊
  • 4篇白纹伊蚊
  • 3篇蝇类
  • 3篇杀虫
  • 3篇杀虫剂
  • 3篇侵害状况
  • 3篇抗药
  • 3篇抗药性
  • 2篇鼠类种群
  • 2篇种群
  • 2篇蚊虫
  • 1篇德国小蠊
  • 1篇登革热
  • 1篇蝇类密度
  • 1篇幼虫

机构

  • 23篇西安市疾病预...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西安市精神卫...

作者

  • 23篇庞松涛
  • 23篇薛威
  • 19篇李广帅
  • 13篇陈保忠
  • 5篇解民
  • 4篇王欣
  • 2篇吴鹏斌
  • 1篇刘如如
  • 1篇王飞
  • 1篇陈志军
  • 1篇吕文
  • 1篇付晗
  • 1篇陈晨

传媒

  • 14篇中华卫生杀虫...
  • 4篇中国媒介生物...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安市2015-2018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掌握西安市蜚蠊种类、密度、粘捕率、分布特点及季节消长等情况,为蜚蠊防制措施的制定和爱国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地理方位在西安市东、南、西、北共选择6个区(县),每个区(县)选择宾馆、餐饮行业、超市、居民区、农贸市场和医院共6个监测点,奇数月中旬监测,采用粘捕法,晚放晨收,将捕获蜚蠊鉴定种类,计算蜚蠊密度和粘捕率,各月平均密度和平均粘捕率之间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城区和郊区成虫性别差异采用χ2检验,城区及郊区各月平均密度和平均粘捕率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5-2018年共捕获蜚蠊2 742只,其中美洲大蠊2只,其余均为德国小蠊。平均蜚蠊密度为0.18只/张,平均粘捕率为4.72%,2015年蜚蠊密度和粘捕率均最高,分别为0.36只/张和7.03%,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危害最严重的生境是餐饮行业,密度和粘捕率分别为0.40只/张和8.85%,超市应引起注意;蜚蠊密度和粘捕率季节消长呈现单峰趋势,7月最高,分别为0.26只/张和6.93%;不同生境季节趋势显示超市波动较大,7月最高,密度及粘捕率分别为1.02只/张和13.56%。餐饮行业和农贸市场5-9月保持在较高水平;各月平均蜚蠊密度和粘捕率呈一定相关性,城区和郊区危害情况差异不大,但郊区雌成虫构成比远高于城区。结论 2015-2018年西安市蜚蠊密度和粘捕率保持在低水平,不同生境监测结果与全国及其他地区基本一致,但季节消长趋势有所差别,餐饮行业和超市应当引起重视,城区和郊区蜚蠊危害差异不大。
李广帅陈保忠雷晓岗薛威庞松涛
关键词:蜚蠊
2020年西安市蝇类密度监测分析
2021年
目的了解西安市蝇类种群构成、密度变化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结果2020年共捕获蝇类870只,平均蝇密度为1.86只/笼;蝇种构成以家蝇和市蝇为主,其构成比分别为59.77%和33.22%;居民区的蝇密度最高,为2.60只/笼;蝇密度在6月达到高峰。结论西安市2020年蝇密度水平较低,防治工作应采取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
薛威廖姗庞松涛雷晓岗李广帅陈保忠
关键词:蝇类种群构成
西安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控制登革热、乙脑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和科学灭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幼蚊浸渍法、成蚊接触桶法。结果西安地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60、7.62、3.52、2.10倍,其中以氯菊酯抗性较高。结论应进一步加强蚊虫的抗药性监测,及时了解抗性发生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策略。
王欣吕文庞松涛陈保忠陈晨王飞刘如如付晗雷晓岗薛威
关键词:白纹伊蚊抗药性
2019年西安市白纹伊蚊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调查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掌握西安市白纹伊蚊对常用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白纹伊蚊防治制定科学有效方案。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法进行生物测定。结果残杀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对白纹伊蚊幼虫的LC50分别为31.033、3.747和1.880μg/L。白纹伊蚊幼虫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53、1.20和4.29。成蚊接触残杀威、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24 h死亡率分别为88.06%、95.38%和81.43%。结论白纹伊蚊可能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抗药性,需要尽快制定合理用药方案,以预防和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雷晓岗庞松涛陈保忠吕文王欣薛威李广帅
关键词:白纹伊蚊杀虫剂抗药性
2012—2016年西安市白纹伊蚊幼虫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了解西安市白纹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的季节消长及环境分布,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布雷图指数法,对6个监测点进行监测及调查,对分布类型和容器类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废旧物品回收站布雷图指数最高为13.80,各类型容器中废旧轮胎、闲置物品的阳性率分别为3.26%、2.23%。气温、降水量和布雷图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0.909。结论不同场所布雷图指数有差异,废旧物品回收站布雷图指数最高。废旧轮胎和闲置容器伊蚊阳性率较高。7月份布雷图指数最高,气温和降水量对布雷图指数有重要影响。
庞松涛雷晓岗陈保忠王欣薛威吴鹏斌
关键词:白纹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
西安市蜱虫初步调查
2023年
目的 了解西安市蜱虫种类分布,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本次调查共选择不同方位的16个采样点,游离蜱采用布旗法,寄生蜱采用体表检蜱法。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现蜱虫5属7种,包括长角血蜱、全沟硬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卵形硬蜱、森林革蜱、中华硬蜱,其中长角血蜱和全沟硬蜱为优势种。自然环境中游离蜱的平均密度为2.43只/100 m,其中山区、林地密度较高;寄生蜱的平均指数为5.85,山羊和犬的感染率较高。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西安市蜱虫种群的分布特征,为蜱虫防治提供参考。
庞松涛李广帅薛威徐琨金梁栋雷晓岗
西安市2022年城区蝇类侵害水平的调查
2023年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区蝇类侵害情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蝇类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11个市辖区随机抽取调查生境。调查分为室内环境和外环境,采用目测法调查,采用WPS 14309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侵害情况按照《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GB/T 27772-2011)进行评价。结果室内共抽取生境8种4475间房间,有蝇房间阳性率1.72%,蝇密度为1.79只/间,控制水平为A级。成蝇阳性率最高的生境是农贸市场,有蝇房间阳性率为2.48%,阳性率最高的城区是雁塔区,有蝇房间阳性率为2.44%。外环境共抽查生境722处,蝇类孳生地阳性率为0.42%,控制水平为A级,鄠邑、莲湖和未央区发现阳性孳生地,控制水平均为B级。防蝇设施抽查2161处,合格率为96.44%,控制水平为B级,农贸市场和灞桥区合格率最低,分别为92.53%、94.63%,控制水平均为C级。全市城镇蝇类密度控制水平为B级。结论西安市创建卫生城市和举办重大活动改善了全市卫生环境,有效降低了蝇类密度,2022年城区蝇密度控制水平较好。但农贸市场防蝇设施合格率不高,蝇类危害较为严重,雁塔区、莲湖区餐饮业发达,蝇类危害较为严重。
李广帅徐琨雷晓岗薛威金梁栋解民杨西平庞松涛
关键词:蝇类侵害
西安市2018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掌握西安市蜚蠊种类、密度、侵害率、分布特点及季节消长等情况,为蜚蠊防制措施的制定和爱国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地理方位在西安市东、南、西、北选择6个区(县),每个区(县)选择宾馆、餐饮行业、超市、居民区、农贸市场和医院共6个监测点,2018年奇数月中旬监测,采用粘捕法,晚放晨收,鉴定种类,计算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蜚蠊密度和侵害率之间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城区和郊区之间的侵害率差异采用χ2检验,不同月份之间蜚蠊密度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共捕获蜚蠊233只,均为德国小蠊。蜚蠊密度为0.07只/张,侵害率为3.85%。侵害最严重的是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密度分别为0.15和0.13只/张;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呈现波动趋势,7月最高,为0.10只/张,侵害率呈现双峰趋势,最高峰为3和7月,分别为3.81%和5.61%;城区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均高于郊区。结论2018年西安市蜚蠊侵害最严重的是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7月蜚蠊密度最高;城区蜚蠊密度和侵害程度高于郊区。建议继续加强监测,在7月加强防控,尤其要对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制定有针对性的蜚蠊防制措施,将蜚蠊密度和侵害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李广帅庞松涛雷晓岗薛威陈保忠
关键词:蜚蠊侵害率
西安市2015—2019年鼠密度监测结果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掌握西安市鼠种构成、鼠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等情况,为制定防鼠灭鼠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9年按照西安市地理方位东、南、西、北共选择4个区(县),每个区(县)选择城镇居民区、农村自然村和食品餐饮业共5个监测点,奇数月中旬采用夹夜法监测,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鉴定鼠种并计算鼠密度,采用χ2检验对5年间鼠类种群构成和不同生境鼠类种群构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捕获4类鼠495只,平均鼠密度为0.39%,2016年鼠密度最低,为0.27%,2018年鼠密度最高,为0.58%。鼠密度季节消长呈不明显的双峰型,小高峰和大高峰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鼠密度分别为0.44%和0.46%,11月鼠密度最低,为0.32%。农村自然村鼠密度最高,为0.84%,城镇居民区鼠密度最低,为0.23%。不同生境小家鼠(M. musculus)的构成比最高,鼠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城镇居民区鼠密度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平稳,农村自然村呈双峰趋势,食品餐饮行业呈单峰趋势。小家鼠(M. musculus)在不同鼠种中季节消长趋势明显,1月、7月和9月为高峰期。结论 2015—2019年西安市鼠密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年份、不同生境、不同鼠种鼠密度有差异。建议以农村为工作重心制定不同生境的防鼠灭鼠措施,以达到减少鼠类传染病的目的。
李广帅刘美美庞松涛雷晓岗薛威
关键词:鼠密度种群构成
2019年西安市城镇鼠类侵害状况的调查
2021年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镇鼠类侵害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西安市共11个行政区,在各城区随机抽取调查生境。采用鼠迹法进行调查,鼠类侵害情况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室内鼠密度调查共抽取10种生境3 504间房,鼠迹阳性率为2.20%,鼠密度控制水平为B级。不同生境中阳性率最高的是机场和车站,为7.00%,和农贸市场均超出了容许水平。城区中阳性率最高的是灞桥区,为4.90%。外环境共调查206家单位,路径指数为0.39处/km,控制水平为A级。外环境中单位居民区和农贸市场发现了鼠迹,各城区中发现鼠迹的是高陵区、临潼区和长安区。调查防鼠设施3 214处,合格率为97.17%,为A级;各生境中合格率最高的是建筑工地和居委会,合格率为100.00%;各城区中合格率最高的是鄠邑区,为100.00%。全市城镇鼠密度控制水平为B级。结论建议根据调查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加强督导检查,将鼠类侵害控制在更低的水平。
庞松涛李广帅雷晓岗薛威
关键词:鼠类侵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