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广帅

作品数:22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侵害
  • 5篇种群构成
  • 4篇鼠密度
  • 4篇蜚蠊
  • 3篇蝇类
  • 3篇鼠类
  • 3篇侵害状况
  • 2篇伊蚊
  • 2篇肾综合征
  • 2篇肾综合征出血...
  • 2篇鼠类种群
  • 2篇种群
  • 2篇综合征
  • 2篇综合征出血热
  • 2篇蚊虫
  • 2篇发病
  • 2篇白纹伊蚊
  • 2篇出血热
  • 1篇登革热
  • 1篇蝇类密度

机构

  • 22篇西安市疾病预...
  • 1篇西安市精神卫...

作者

  • 22篇李广帅
  • 19篇庞松涛
  • 19篇薛威
  • 10篇陈保忠
  • 5篇解民
  • 2篇李琴丽
  • 2篇蔡正华
  • 2篇祝睿
  • 2篇王欣
  • 2篇邢远
  • 1篇姚培杰
  • 1篇时学花
  • 1篇杨钢
  • 1篇李平
  • 1篇董煜
  • 1篇靳玲
  • 1篇陈伟
  • 1篇谢龙
  • 1篇张亚兰
  • 1篇吴小燕

传媒

  • 10篇中华卫生杀虫...
  • 4篇中国媒介生物...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9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9-2018年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特征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掌握其流行及发展规律,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9-2018年西安市HFRS疫情数据及人口学资料,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的三间分布(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情况。结果2009-2018年西安市共报告HFRS病例8710例,年均发病率为10.1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8/10万;自2010年(19.46/10万)的发病高峰后HFRS发病率逐年下降,至2017(9.14/10万)、2018年(9.04/10万)又有所回升。HFRS发病的时间分布为双峰型,以每年的秋冬季高峰(10月至次年1月)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4.08%(6452/8710);春夏季高峰(5-7月)占14.33%(1248/8710)。HFRS病例主要集中在长安区(2446例)、周至县(1494例)、户县(1170例)、临潼区(940例),占总病例数的69.46%(6050/8710)。HFRS病例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59岁,占总病例数的74.06%(6451/8710);男性发病率为14.77/10万,女性发病率为5.25/10万,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1.42,P<0.05);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8.38%(5956/8710)。结论2009-2016年西安市HFRS疫情总体下降,2017-2018年HFRS发病率有所回升。西安市应继续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措施加以干预,进一步实现对HFRS的有效控制。
李琴丽蔡正华邢远李广帅祝睿董煜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数据收集
2018年西安市鼠类种群及密度监测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掌握西安市鼠种构成、消长趋势及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为防鼠、灭鼠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地理东、南、西、北4个方位选择4个区县,每个区县选择城镇居民区、农村自然村和食品餐饮行业共5个监测点,奇数月中旬采用夹夜法监测。结果共捕获4类鼠119只,鼠密度0.58%,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占比49.58%。鼠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型,小高峰是3月,为0.60%;大高峰是7月,为0.84%;城镇居民区鼠密度高峰在7月,为0.84%;农村自然村在5月,为1.67%;食品餐饮行业呈双峰趋势,分别为3月的1.00%,7月的0.75%。结论 2018年西安市鼠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生境鼠密度、鼠种和消长趋势不同。建议根据以上特点制定不同生境的防鼠、灭鼠措施,将鼠密度控制在更低的水平。
庞松涛李广帅雷晓岗薛威陈保忠
关键词:鼠密度种群构成
西安市2018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掌握西安市蜚蠊种类、密度、侵害率、分布特点及季节消长等情况,为蜚蠊防制措施的制定和爱国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地理方位在西安市东、南、西、北选择6个区(县),每个区(县)选择宾馆、餐饮行业、超市、居民区、农贸市场和医院共6个监测点,2018年奇数月中旬监测,采用粘捕法,晚放晨收,鉴定种类,计算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蜚蠊密度和侵害率之间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城区和郊区之间的侵害率差异采用χ2检验,不同月份之间蜚蠊密度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共捕获蜚蠊233只,均为德国小蠊。蜚蠊密度为0.07只/张,侵害率为3.85%。侵害最严重的是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密度分别为0.15和0.13只/张;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呈现波动趋势,7月最高,为0.10只/张,侵害率呈现双峰趋势,最高峰为3和7月,分别为3.81%和5.61%;城区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均高于郊区。结论2018年西安市蜚蠊侵害最严重的是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7月蜚蠊密度最高;城区蜚蠊密度和侵害程度高于郊区。建议继续加强监测,在7月加强防控,尤其要对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制定有针对性的蜚蠊防制措施,将蜚蠊密度和侵害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李广帅庞松涛雷晓岗薛威陈保忠
关键词:蜚蠊侵害率
2016—2018年西安市蚊虫密度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2016—2018年连续3年对媒介成蚊的密度监测,分析蚊密度变化规律,为有针对性防控蚊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2018年每年4—10月采用人工小时法(2016年)、诱蚊灯法(2017—2018年)各进行1次成蚊密度监测,按不同地理方位选择监测点,使用Office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西安市2016—2018年合计捕获雌蚊6 636只,每年的蚊种均以淡色库蚊为主;不同年份各个生境的蚊密度大小在不断变化;不同生境中的优势蚊种均为淡色库蚊,构成比均大于50%,7—8月为蚊密度高峰季节。结论西安市蚊媒密度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应对城镇居民区和农户蚊媒密度加强监测频率,加大消杀力度,在蚊密度高峰来临前的5月和6月进行全面的灭蚊工作。
薛威庞松涛雷晓岗李广帅陈保忠
关键词:成蚊
2022年西安市蟑螂监测
2024年
目的了解西安市蟑螂的种群构成、生境分布、季节消长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结果共捕获蟑螂135只,德国小蠊130只,其余5只为褐斑大蠊。蟑螂平均密度为0.032只/张,平均粘捕率为1.51%。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中蟑螂密度和粘捕率均较高;不同季节蟑螂密度和粘捕率分布呈单峰曲线,且峰值均在9月。城区年平均蟑螂密度低于郊区。结论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仍是蟑螂侵害较高的场所,需要重点关注。
金梁栋庞松涛徐琨李广帅雷晓岗薛威解民杨西平
关键词:蟑螂
2017—2019年西安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西安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季节消长及环境分布,为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幼蚊使用布雷图指数法,成蚊使用双层叠帐法。结果2017—2019年平均布雷图指数为5.36,其中居民区布雷图指数为4.67,公园竹林3.31,废旧物品回收处/工地10.76。平均帐诱指数为2.99,其中7月最高,为2.12。结论废旧轮胎的白纹伊蚊密度最高,应该采取措施降低蚊密度。
雷晓岗庞松涛王欣陈保忠薛威李广帅
关键词:白纹伊蚊
西安市2015-2018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掌握西安市蜚蠊种类、密度、粘捕率、分布特点及季节消长等情况,为蜚蠊防制措施的制定和爱国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地理方位在西安市东、南、西、北共选择6个区(县),每个区(县)选择宾馆、餐饮行业、超市、居民区、农贸市场和医院共6个监测点,奇数月中旬监测,采用粘捕法,晚放晨收,将捕获蜚蠊鉴定种类,计算蜚蠊密度和粘捕率,各月平均密度和平均粘捕率之间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城区和郊区成虫性别差异采用χ2检验,城区及郊区各月平均密度和平均粘捕率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5-2018年共捕获蜚蠊2 742只,其中美洲大蠊2只,其余均为德国小蠊。平均蜚蠊密度为0.18只/张,平均粘捕率为4.72%,2015年蜚蠊密度和粘捕率均最高,分别为0.36只/张和7.03%,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危害最严重的生境是餐饮行业,密度和粘捕率分别为0.40只/张和8.85%,超市应引起注意;蜚蠊密度和粘捕率季节消长呈现单峰趋势,7月最高,分别为0.26只/张和6.93%;不同生境季节趋势显示超市波动较大,7月最高,密度及粘捕率分别为1.02只/张和13.56%。餐饮行业和农贸市场5-9月保持在较高水平;各月平均蜚蠊密度和粘捕率呈一定相关性,城区和郊区危害情况差异不大,但郊区雌成虫构成比远高于城区。结论 2015-2018年西安市蜚蠊密度和粘捕率保持在低水平,不同生境监测结果与全国及其他地区基本一致,但季节消长趋势有所差别,餐饮行业和超市应当引起重视,城区和郊区蜚蠊危害差异不大。
李广帅陈保忠雷晓岗薛威庞松涛
关键词:蜚蠊
2020年西安市蝇类密度监测分析
2021年
目的了解西安市蝇类种群构成、密度变化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结果2020年共捕获蝇类870只,平均蝇密度为1.86只/笼;蝇种构成以家蝇和市蝇为主,其构成比分别为59.77%和33.22%;居民区的蝇密度最高,为2.60只/笼;蝇密度在6月达到高峰。结论西安市2020年蝇密度水平较低,防治工作应采取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
薛威廖姗庞松涛雷晓岗李广帅陈保忠
关键词:蝇类种群构成
2019年西安市白纹伊蚊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调查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掌握西安市白纹伊蚊对常用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白纹伊蚊防治制定科学有效方案。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法进行生物测定。结果残杀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对白纹伊蚊幼虫的LC50分别为31.033、3.747和1.880μg/L。白纹伊蚊幼虫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53、1.20和4.29。成蚊接触残杀威、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24 h死亡率分别为88.06%、95.38%和81.43%。结论白纹伊蚊可能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抗药性,需要尽快制定合理用药方案,以预防和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雷晓岗庞松涛陈保忠吕文王欣薛威李广帅
关键词:白纹伊蚊杀虫剂抗药性
西安市蜱虫初步调查
2023年
目的 了解西安市蜱虫种类分布,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本次调查共选择不同方位的16个采样点,游离蜱采用布旗法,寄生蜱采用体表检蜱法。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现蜱虫5属7种,包括长角血蜱、全沟硬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卵形硬蜱、森林革蜱、中华硬蜱,其中长角血蜱和全沟硬蜱为优势种。自然环境中游离蜱的平均密度为2.43只/100 m,其中山区、林地密度较高;寄生蜱的平均指数为5.85,山羊和犬的感染率较高。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西安市蜱虫种群的分布特征,为蜱虫防治提供参考。
庞松涛李广帅薛威徐琨金梁栋雷晓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