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小渟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晚清
  • 2篇晚清时期
  • 1篇言语行为
  • 1篇仪式
  • 1篇英语
  • 1篇语言政策
  • 1篇书报
  • 1篇图书
  • 1篇图书报刊
  • 1篇奏疏
  • 1篇礼貌
  • 1篇教士
  • 1篇恭维言语行为
  • 1篇报刊
  • 1篇传教
  • 1篇传教士

机构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周小渟
  • 1篇周桂君

传媒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晚清时期传教士活动与英语在中国的传播被引量:1
2017年
语言不但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建设的密钥。晚清时期来华传教士在华开办学校,出版图书,在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使英语走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英语初入中国国门时的情况表明,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缺乏语言规划与政策支持的个人与群体活动对语言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这就启示我们,传播文化要以语言为先导,而语言传播的效果往往取决于相应的语言规划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及目标人群对该种语言文化的接受程度。
周桂君周小渟
关键词:传教士图书报刊
历史仪式礼貌视阈下晚清奏疏恭维言语行为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本研究以《出使奏疏》为语料,基于Kádár的仪式礼貌理论,从历史语用学视角探究晚清奏疏恭维言语行为的仪式化表达、语用策略及权利义务关系内涵。研究发现,晚清臣子以固定的体例和词句实现仪式框架下的规约恭维表达,具备阶层性特征;在采用隐性恭维赞美皇上的同时,基于引导、鼓励等策略,使用肯定过去、预赞、转折等恭维手段实现非规约性表达,具备功能性与互动性特征。仪式化规约表达是强调臣子权利义务的仪式化言语烙印,仪式化非规约表达是维护、推进臣子权利义务的仪式化言语工具,两者作用于仪式群体道德秩序的感知与修复,是君臣间道德秩序的仪式化构建手段。本研究以“形式-功能”为研究路径,对晚清奏疏恭维言语行为进行探讨,旨在为汉语历史(不)礼貌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周小渟
关键词:晚清时期奏疏恭维言语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