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柳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冶金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篇薄板
  • 2篇热轧
  • 2篇板坯
  • 2篇薄板坯
  • 2篇CSP
  • 1篇带钢
  • 1篇氮含量
  • 1篇低碳钢
  • 1篇增氮
  • 1篇轧板
  • 1篇轧带
  • 1篇直接合金化
  • 1篇碳钢
  • 1篇热轧板
  • 1篇热轧板卷
  • 1篇热轧薄板
  • 1篇热轧带钢
  • 1篇中碳
  • 1篇铸坯
  • 1篇纵裂纹

机构

  • 5篇武汉科技大学
  • 3篇武汉钢铁股份...
  • 1篇涟源钢铁集团...

作者

  • 5篇杨柳
  • 4篇彭其春
  • 3篇钱龙
  • 3篇刘炳宇
  • 3篇童志博
  • 2篇李具中
  • 1篇陈建新
  • 1篇周春泉
  • 1篇彭明耀
  • 1篇何金平
  • 1篇薛正良
  • 1篇刘双
  • 1篇邹健
  • 1篇宋生强
  • 1篇胡建文
  • 1篇肖君臣
  • 1篇陈立鹏
  • 1篇宋志宇

传媒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物理测试
  • 1篇钢铁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SP生产SPA-H钢铸坯纵裂纹的研究
2012年
通过金相组织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某厂CSP生产SPA-H钢表面纵裂纹的产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Ti、Al元素进入保护渣、钢水过热度较低、渣化不良等因素导致铸坯表面传热不均,部分位置形成凹陷,凝固收缩后在坯壳薄弱处因应力集中而产生开裂。
彭其春童志博杨柳邹健刘炳宇钱龙李具中
关键词:CSP低碳钢薄板坯
抑制MoO_3高温挥发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试验研究了温度和添加剂对MoO3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MoO3挥发越激烈,1 600℃时挥发率达到13.22%。当添加CaO时,MoO3挥发率降低,1 600℃下当w(CaO)达到20%~30%时,MoO3的挥发率降低到2%左右。XRD分析结果表明,CaO与MoO3生成了CaMoO4,从而降低了MoO3的活性,因此添加CaO能有效抑制MoO3的挥发。
杨柳肖君臣宋志宇刘双宋生强薛正良
关键词:直接合金化CAO
CSP热轧板卷边部裂纹成因初探
2012年
对CSP工艺生产的热轧薄板边裂原因进行了金相检测、SEM和能谱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边部裂纹上表面和横截面裂纹附近组织与试样其他部位相同,均为铁素体+少量渗碳体,无脱碳组织,裂纹处主要元素为O、Si、Ca,且分布细长,有压碎痕迹,推测其为压碎的CaSiO3夹杂,并发现裂纹处有保护渣成分,推测SPHC边部裂纹是在轧制过程中形成的,且是由卷渣带入的大颗粒的CaSiO3夹杂,在轧制过程中,应力集中导致板卷开裂。
彭其春童志博胡建文杨柳刘炳宇钱龙
关键词:热轧薄板卷渣
中碳含硼钢氮含量的控制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氧氮分析仪分析湖南华菱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碳含硼钢A36-LB在生产各工序中氮含量的变化,研究其吸氮原因。结果表明,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不稳定是造成该厂钢中氮含量波动的主要因素;虽然转炉终点碳含量高可以降低钢中的氮含量,但同时也会导致钢中磷含量增高;在LF精炼整个过程中钢水增氮约11×10-6,增氮较多,其中原材料增氮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电弧加热过程增氮较为严重;连铸工艺段增氮较少,保护浇铸较好。
彭其春童志博陈立鹏杨柳彭明耀周春泉陈建新
关键词:增氮LF精炼
CSP工艺Q235B热轧带钢边部裂纹成因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为减少采用CSP工艺生产的Q235B热轧带钢边部裂纹缺陷,分别在Q235B连铸坯和热轧带钢裂纹处进行取样,通过宏观形貌、金相组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铸坯角部横裂纹与热轧带钢边部裂纹的演变规律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结晶器卷渣、冷却不均匀是产生连铸坯角部裂纹的主要原因;第2道次过渡带钢的金相组织中出现混晶现象,裂纹边上存在脱碳现象;热轧带钢边部裂纹主要源自于铸坯裂纹,并在轧制过程中得到扩展。根据连铸工艺参数,对边部裂纹缺陷率与液渣层厚度、保护渣消耗量、结晶器振动参数、中间包过热度、结晶器传热参数以及铸坯宽度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边部裂纹控制工艺措施。
彭其春杨柳刘炳宇钱龙李具中何金平
关键词:热轧带钢薄板坯连铸Q235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