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 作品数:84 被引量:216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中药治疗结核病临床评价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基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药治疗结核病临床疗效,研究中药治疗与结核病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采用主题词检索的方式检索有关中药治疗结核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截至2022年1月30日。采用改良Jadad评分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以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 CI)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采用漏斗图和Begg检验评价发表偏倚。应用Revman5.4和Stata12.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对10项RCTs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其中, 4篇RCT报道芩部丹治疗,样本量共517例,试验组261例,对照组256例。4篇RCT报道芪甲利肺治疗,样本量共473例,试验组239例,对照组234例。2篇RCT报道益肺通络辅助治疗,样本量共有325例,试验组174例,对照组151例。对8项RCTs进行定量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芩部丹治疗明显提高痰菌转阴率[OR=2.21, 95%CI(1.47~3.33),P=0.000 1],促进病灶吸收[OR=1.61, 95%CI(1.05~2.46),P=0.03],未改善空洞闭合[OR=2.22,95%CI(0.78~6.29),P=0.13]。芪甲利肺治疗显著提高痰菌转阴率[OR=2.24, 95%CI(1.13~4.40),(P=0.02)],促进病灶吸收[OR=2.15, 95%CI(1.44~3.20), P=0.000 2]和空洞闭合[OR=1.99, 95%CI(1.30~3.07), P=0.002]。漏斗图对称和Begg检验(P=0.216)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中药辅助治疗可能提高抗结核治疗的效果,但安全性指标需进一步评价。
- 郭毅佳康子卿付雷张炜焱王彬胡蒲圻杨婧兴蔡超
- 关键词:结核META分析
- 体外诱导获取对利奈唑胺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及其稳定性研究
- 2017年
- 目的利用浓度2倍递增的方法体外诱导获得对利奈唑胺(1inezolid,Lzd)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菌株,考察其耐药稳定性及用于筛选新化合物的抗结核活性。方法将MTB标准株H37Rv(ATCC27294)在Lzd浓度2倍递增的含药固体培养基上进行传代培养,逐步诱导菌株对Lzd耐药,运用微孔板阿尔玛蓝(microplatealamarblueassay,MABA)法测定部分抗结核药物对体外诱导Lzd耐药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对体外诱导获得的Lzd耐药株测序鉴定rp/C基因的突变情况。将诱导Lzd耐药菌株在无药固体培养基上连续传代培养10代以观察耐药稳定性变化,包括MIC变化和rp/C基因突变情况。结果MTB标准株诱导后得到7株单克隆MTB菌株,其对Lzd的MIC值范围是5.99~18.28μg/ml,为诱导前(0.25μg/m1)8倍以上,成功获得Lzd耐药株,且对Sutezolid(PNU.100480)同时发生交叉耐药,7株菌株均检测到rp/C基因中T460C的突变。体外诱导Lzd耐药株在无药固体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代,MIC值有所下降范围为4.71~7.47μg/ml),但均稳定在诱导前8倍以上。结论通过体外诱导实验可以获得对2种恶唑烷酮类(Oxazolidinones)药物均耐药的MTB耐药菌株;rp/C基因突变与MTB对恶唑烷酮类药物的耐药相关;MTB对恶唑烷酮类药物的耐药稳定性较强,较难复敏。
- 胡明豪王彬付雷徐建陆宇
- 关键词:分枝杆菌恶唑烷酮类体外研究连续传代
- Alamar blue法检测药物细胞内抗结核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建立基于Alamar blue法检测的巨噬细胞模型,应用于氯苯吩嗪衍生物细胞内抗结核活性的测定。方法以不同菌量/细胞比例感染巨噬细胞不同时间,阳性药INH、RFP、EMB与感染细胞作用不同时间,CFU计数测定细胞内菌量,考察最适感染复数、感染时间与药物作用时间。以比色法测定一些常用抗生素对感染细胞内菌量的影响,并与CFU计数结果比较,考察比色法的准确性、特异性,并应用比色法测定氯苯吩嗪衍生物的细胞内抗结核活性。结果最适感染复数为10:1,感染4h为宜,药物作用时间为3d。比色法与CFU计数测定药物细胞内抗菌活性的结果一致。所测的吩嗪类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细胞内抗菌活性。结论建立了Alamar blue比色法巨噬细胞筛选模型,可对细胞内药物抗结核活性作出快速、客观的评价。
- 郑梅琴陆宇王彬付雷
- 关键词:药物筛选巨噬细胞BLUE
- 抗结核药物及方案对结核性脑炎治疗作用及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测定三种抗结核药在健康和结核性脑膜炎小鼠脑组织中的浓度,评价几种单药和联合方案抗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活性;评价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参数。方法通过小鼠静脉感染H37Rv建立结核性脑膜炎模型,健康和结核性脑膜炎小鼠分别连续给予利福平(RFP)、左氧氟沙星(Lfx)、莫西沙星(Mfx)5d后,于不同的时间点取血和脑组织样本,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PK及PK/PD参数;结核性脑膜炎小鼠以常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治疗的几种抗结核药单药和Lfx、Mfx以及几种联合方案进行治疗,于给药56d后进行肺、脑活菌计数,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药及化疗方案抗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活性;并结合PK/PD参数进行评价。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小鼠的脑组织中RFP、Lfx、Mfx的AUC0-24分别增加56.0%、148.5%、80.4%;AUC0-24/MIC分别为445.0、16.5、7.4;各组治疗8周后,对肺结核的治疗除吡嗪酰胺(PZA)、Lfx以外,均有显著疗效;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除Lfx组以外,均有显著疗效,且异烟肼(INH)、PZA、丙硫异烟胺(Pto)、RFP+INH+Pto(RHPto)、RFP+INH+Lfx(RHLfx)、RFP+INH+Mfx(RHMfx)各组有非常显著的疗效,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1.87、1.26、0.97、1.42、1.31、1.33、1.32log10CFU。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小鼠的脑组织药量相比健康小鼠有显著增加;依据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不同情况,可以选用这几种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 赵伟杰付雷李芃王彬徐建
- 关键词:结核脑膜色谱法高压液相集落计数
- 体外诱导获取对利奈唑胺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及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利用浓度2倍递增的方法体外诱导获得对利奈唑胺(linezolid,Lzd)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菌株,考察其耐药稳定性及用于筛选新化合物的抗结核活性。方法将MTB标准株H37Rv(ATCC27294)在Lzd浓度2倍递增的含药固体培养基上进行传代培养,逐步诱导菌株对Lzd耐药,运用微孔板阿尔玛蓝(microplate alamar blueassay,MABA)法测定部分抗结核药物对体外诱导Lzd耐药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对体外诱导获得的Lzd耐药株测序鉴定rpfa基因的突变情况。将诱导Lzd耐药菌株在无药固体培养基上连续传代培养10代以观察耐药稳定性变化,包括MIC变化和rjbfG基因突变情况。结果MTB标准株诱导后得到7株单克隆MTB菌株,其对Lzd的MIC值范围是5.99~18.28μg/ml,为诱导前(0.25μg/m1)8倍以上,成功获得Lzd耐药株,且对Sutezolid(PNU-100480)同时发生交叉耐药,7株菌株均检测到rplC基因中T460C的突变。体外诱导Lzd耐药株在无药固体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代,MIC值有所下降(范围为4.71~7.47μg/ml),但均稳定在诱导前8倍以上。结论通过体外诱导实验可以获得对2种恶唑烷酮类(Oxazolidinones)药物均耐药的MTB耐药菌株;rplC基因突变与MTB对恶唑烷酮类药物的耐药相关;MTB对恶唑烷酮类药物的耐药稳定性较强,较难复敏。
- 胡明豪王彬付雷徐建陆宇
- 关键词:恶唑烷酮类体外研究连续传代
- 结核分枝杆菌对PA-824耐药的体外诱导及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体外诱导并获得结核分枝杆菌(MTB)对PA-824的耐药菌株。方法选取MTB标准株H_(37)Rv,在PA-824浓度二倍递增的含药培养基上进行传代培养,逐步诱导菌株对PA-824耐药,测定多种抗结核药物对PA-824耐药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对耐药株测序鉴定ddn和fgd1基因的突变情况。将耐药株在无药固体培养基上连续传代培养10代以观察耐药稳定性。结果 H_(37)Rv经逐步诱导后得到5株MTB单克隆,它们对PA-824的MIC值是诱导前8倍以上,且对TBA-354同时发生交叉耐药。测序结果显示fgd1基因未发生突变,但5株均检测到ddn基因突变。耐药株在无药固体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代后,MIC值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二倍递增体外诱导可以获得对2种硝基咪唑类(nitroimidazoles)药物均耐药的MTB菌株;MTB对硝基咪唑类药物的耐药可能与ddn基因突变有关;MTB对硝基咪唑类药物的耐药稳定性较强,不易复敏。
- 胡明豪徐建王彬付雷陆宇
-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耐药稳定性
- 维生素D在豚鼠结核感染中的辅助治疗作用评价
- 2019年
- 目的建立豚鼠慢性结核病模型,评价维生素D在结核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c方法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以气溶胶方式成功感染豚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每日常规剂量维生素D给药组(VD组)8只,单次高剂量维生素D隔周给药组(VDh组)8只,异烟脐-利福平给药组(H-R组)8只,异烟阱-利福平化疗联合每日常规剂量维生素D给药组(H-R+VD组)8只;异烟脐-利福平化疗联合单次高剂量维生素D隔周给药组(H-R+VDH组)8只。结核感染豚鼠4周后开始给药。分别于给药4周和8周后每组取4只豚鼠称体质量,处死,解剖,观察肺脏和脾脏病变,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和活菌计数二结果豚鼠感染及给药过程中各组耐受性良好,无死亡。单独维生素D治疗的两组均未见豚鼠肺脏和脾脏活菌计数下降,也未观察到肺脏和脾脏病变减轻。治疗4周H-R组肺脏和脾脏活菌计数分别为(4.98 ± 0.26 ) lgCFU 和(4.02 ± 0.03 ) lgCFU, H-R+VDh 组肺脏和脾脏活菌计数分别为(4.39 ±0.11 ) lgCFU 和(2.30 ± 0.43 )lgCFU, H-R+VDH组较H-R组肺脏和脾脏活菌计数分别下降了 0.591gCFU和1.721gCFU,并观察到脾脏病理改变较之减轻:治疗8周后H-R组肺脏和脾脏活菌计数分别为(3.73 ± 0.23 ) lgCFU和(2.26 ± 0.24 ) lgCFU, H-R+VDH组肺脏活菌计数为(3.21 ± 0.23 ) lgCFU,脾脏达到无菌化,H-R+VDh组较H-R组肺脏和脾脏活菌计数分别下降了0.521gCFU和2.261gCFU,并观察到肺脏病理改变较之减轻。治疗4周后H-R+VD组脾脏活菌计数为(2.36 ±0.10) lgCFU, H-R+VD组较H-R组脾脏活菌计数下降了1.661gCFU。结论在豚鼠慢性结核病模型中,维生素D显示出辅助异烟耕-利福平治疗结核病的作用,可以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临床。
- 冉飞勇付雷王彬郭少晨陆宇陈效友
- 关键词:维生素D疗效比较研究
- 结核分枝杆菌与麦可齐酮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
- 背景麦可齐酮——以前称为苯并噻嗪酮(PBTZ169)——对MDR-TB菌株及复制期菌株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该药的作用靶点是黄素酶DprE1,通过与DprE1蛋白活性氨基酸位点Cys387残基形成稳定共价复合物,阻止细胞壁...
- 陈曦李媛媛王彬陆宇
- 贝达喹啉的HPLC-MS/MS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浆中贝达喹啉浓度的LC-MS/MS。方法以用于临床患者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等处理后检测,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1 mm×100 mm,3.5μm)...
- 朱慧刘忠泉谢莉郭少晨王彬付雷陆宇
- 关键词:LC-MS/MS结核
- 文献传递
- 氯法齐明的抗结核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评价氯法齐明(clofazimine,CLF)在体外及体内的抗结核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微孔板指示剂法,测定氯法齐明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及临床分离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30株)的MIC;建立小鼠静脉感染H37RV的结核病模型[(1×10^5)CFU/只],根据氯法齐明剂量不同,分为3个治疗组:20mg/kg,每周给药5次(CLF-1组);10mg/kg,每周给药5次(CLF-2组)及20mg/kg,每周给药2次(CLF-3组);治疗30d后进行啼、脾活菌计数,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氯法齐明在小鼠体内的抗结核活性。结果氯法齐明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MIC为012-0.24ug/ml;对30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MIC为012~1.92ug/ml。在小鼠结核病治疗模型中,3个治疗组的小鼠肺活菌计数分别较空白对照组降低2.92、178和131.39log10 CFU,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7409,P〈O01)。结论氯法齐明具有较好的体外及体内抗结核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陆宇郑梅琴王彬赵伟杰李芃初乃惠梁博文
- 关键词:氯法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