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杰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态承载力
  • 2篇生态足迹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净初级生...
  • 1篇三维模型
  • 1篇生态足迹方法
  • 1篇土地利用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维模型
  • 1篇武汉城市圈
  • 1篇协同性
  • 1篇经济贡献
  • 1篇净初级生产力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基尼系数
  • 1篇合作网络
  • 1篇PM
  • 1篇PM2.5

机构

  • 5篇武汉大学
  • 3篇湖北省地质局...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5篇陈晓杰
  • 4篇张金亭
  • 2篇王静
  • 1篇孔雪松
  • 1篇李泽慧
  • 1篇彭晓军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泰森多边形的南京市PM2.5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南京市PM2.5时空分异规律,探讨PM2.5浓度变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为南京市生态保护和空气污染治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南京市2013年12个月的日均PM2.5浓度数据以及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泰森多边形将南京市划分为9个研究区域,以月、季、年为时间尺度,对各个研究区内的PM2.5浓度的时空特征以及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时间上,南京市PM2.5浓度冬季呈现最高,达到129.93μg/m^3,夏季最低,达到44.65μg/m^3。空间上,迈皋桥和瑞金路监测区片年均浓度最高,达到78.90和78.56μg/m^3,仙林大学城和中华门监测区片年均PM2.5浓度最低,为72.09和72.64μg/m^3。在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中,与水域用地的相关性较强,春夏秋呈现正相关,冬季呈现负相关;年均PM2.5浓度与5种土地利用类型成不同程度的负相关。[结论]南京市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规律,土地利用类型对PM2.5浓度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陈晓杰张金亭张长城彭晓军
关键词:PM土地利用
生态足迹方法在武汉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2000年以来,随着武汉城市发展的加快,城市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问题凸显。引进生态足迹及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分析武汉市2008—2019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变化,通过生态赤字、万元GDP人均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指数研究武汉市可持续性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9年年间武汉市人均生态足迹总体表现为降低的趋势,由2008年的3.1066 hm^(2)/人下降到2019年的2.6090 hm^(2)/人,同期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8年0.1974 hm^(2)/人下降到2019年的0.1294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亦表现为降低趋势。其中,化石燃料用地是人均生态足迹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耕地为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足迹深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足迹广度呈平缓下降趋势。生态压力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可持续指数呈下降趋势,万元GDP人均生态足迹占比下降,总的来说,生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能力,但是存在较大生态压力。
张长城陈晓杰张金亭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三维模型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农业地理信息进展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对SCI和SCIE中有关农业地理信息的论文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自1991-2015年共有15127篇有关农业地理信息的文章发表。以"Agro-geoinformatics"为检索关键词,从文章发表数量、地理分布、国际之间合作以及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解释了农业地理信息在过去25年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农业地理信息的相关研究一直呈增长的趋势,在近年来,增长更为显著。(2)研究贡献最多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贡献最多的国家是美国。(3)关键词分析中以"遥感"、"GIS"、"精准农业"、"土壤湿度"等关键词近年来的迅速增长代表了农业地理信息的研究热点。
陈晓杰张金亭
关键词:合作网络
武汉城市圈生态足迹时空差异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被引量:10
2020年
自然资源的分配公平与配置效率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基础。本研究通过生态足迹方法,结合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评价武汉城市圈10年间生态环境演变特征和生态压力,并运用基尼系数构建生态承载系数和经济贡献系数,分析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性。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人均生态足迹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而人均生态承载力相对稳定,武汉城市圈整体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表明自然资本流量利用水平低且无法满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对资本存量的消耗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常态;生态需求与经济增长匹配水平在各城市间匹配较好。武汉属相对"高经济贡献、低生态承载贡献"城市,黄冈市和咸宁市属相对"高生态承载贡献、低经济贡献"城市。
陈晓杰王静孔雪松李泽慧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基尼系数经济贡献
基于CASA模型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湖北省为例被引量:14
2022年
为了揭示湖北省植被NPP的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基于CASA模型计算2000—2018年湖北省植被NPP,结合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利用重心模型、相关性分析和贡献指数等方法分析植被NPP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8年湖北省植被NPP年均值介于532.19~656.49 g C/(m^(2)·a),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湖北省植被NPP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植被NPP重心迁移轨迹呈M型,西北地区的增量和增速较大高于东南地区。(3)湖北省植被NPP与年均气温呈正相关的区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4.49%,主要分布在荆门、荆州地区以及宜昌东南部地区;年均NPP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的面积高达87.65%,主要分布在随州、襄阳和孝感北部地区。(4)2000—2018年研究区域内NPP总量增加19.86×10^(-2)Tg C,在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NPP损益中,主要由其他土地类型向林地、耕地和草地转换引起;不同时期土地覆盖变化对NPP总量的贡献率有所差异,2000—2010年建设用地贡献率最高为53.81%,2010—2018年耕地贡献率最高为61.53%。
陈晓杰张长城张金亭王静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CASA模型气候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