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小雨

作品数:16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院校
  • 3篇教育
  • 3篇劳动者
  • 2篇职业院校
  • 2篇人口
  • 2篇适应性
  • 2篇贫困
  • 2篇贫困人口
  • 2篇中职
  • 2篇高职
  • 2篇高职院校
  • 2篇产业结构
  • 1篇新型职业农民
  • 1篇性别
  • 1篇学分银行
  • 1篇学历
  • 1篇学校会计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效应
  • 1篇职业教育

机构

  • 16篇河北科技师范...
  • 2篇漯河医学高等...

作者

  • 16篇侯小雨
  • 15篇闫志利
  • 2篇刘顺霞
  • 2篇曾姗
  • 1篇刘燕
  • 1篇高玉峰
  • 1篇张帅
  • 1篇闫志军

传媒

  • 3篇职教通讯
  • 2篇成人教育
  • 2篇职业教育研究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继续教育研究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天津职业大学...
  • 1篇新疆职业教育...
  • 1篇高等职业教育...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年份

  • 4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培训包与学分银行的融合效应与实现路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立学分银行、向学习者提供教育培训"技能包"的具体安排,体现了服务广大民众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理念。基于培训包和学分银行的起源及功能表现,立足我国培训包应用与学分银行建设现状,推进培训包与学分银行融合配套使用,可最大限度发挥两者效能,加快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进程。要高度重视域外经验的"本土化"改造,特别关注融合过程的"阶段化"特征,积极推进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努力实现管理体系的"统一化",尽力顾及各种认证的"适应性"。
侯小雨闫志利
关键词:培训包学分银行
我国职业培训机构协调运行机制构建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对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促进就业再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我国职业培训机构类型众多,所有制结构复杂,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基本处于独立运行的状态,相互合作明显不够,直接影响到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构建协调运行机制,促使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之间化"零和博弈"为"正和博弈",可达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之目的,进而为劳动者提供满意的职业培训。唯此,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才能逐步进入体系化状态。
高玉峰侯小雨闫志利
关键词:职业培训机构
基于成长过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构建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运用人力资源个体素质评价KSAIBs模型,以河北省遵化市生产经营型初级新型职业农民为例,从知识、技能、能力、中介变量、行为五个维度,调查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过程,发现存在成长基础差异化、影响因素多元化、成长组织形式化及成长过程终身化等特点。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构建资源技术整合机制、政策制度运行机制、农民素质提升机制、因人制宜精准机制及综合服务长效机制。
张帅侯小雨闫志利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
京津冀区域高等职业院校一体化布局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在探究区域高等职业院校一体化布局理论及政策依据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数据,分析了京津冀三地高等职业院校设置与区域人口数量、区域经济现状的匹配情况,发现京津冀区域高等职业院校布局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难以满足民众高等职业教育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解决这一问题,需优化外部条件、明确具体措施、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职业院校一体化布局。
闫志利侯小雨辛夏夏
关键词:京津冀高等职业院校
近十年民办中职教育规模变化趋势及其发展对策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04~2014年民办中职学校数量、学生数量、教师数量及经费投入等指标,分析了我国民办中职教育发展规模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自2009年起,我国民办中职教育规模呈逐步萎缩趋势。通过走访河北省部分学校后确认,民办中职学校发展呈现出专业设置市场化、服务面向扩大化、办学方式多样化和发展目标清晰化等特点,还面临着法律规制配套不全、招生状况不容乐观、师资队伍尚属薄弱、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学校管理不太得力等困境。加快我国民办中职教育发展,需依法完善民办中职教育发展政策,落实民办中职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民办中职学校教师待遇,构建民办中职学校投融资体系,引导民办中职学校强化内部管理等措施。
侯小雨闫志利
职业培训发展的省际差异、关联因素及对策建议——基于2014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选取《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4年职业培训机构数量、结业生数量、专任教师数量、固定资产总值4项指标,建立了职业培训发展综合指数,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实施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内陆30个省份(市、自治区)职业培训存在极不平衡现象,10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职业培训发展系数的灰色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人均财政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就业人员中高中及以上人口数量、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比、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第二产业产值、第一产业产值。促进我国职业培训均衡发展,需要实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推进地方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普及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
闫志利侯小雨刘燕
关键词:省际差异
河南省贫困人口的培训需求及性别差异研究
2019年
培训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需求调查是实施培训的首要环节。在河南省选择了三个贫困县,调查了贫困人口的培训需求及性别差异情况,发现河南省男性贫困人口相对较多;不同性别贫困人口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培训地点的需求无显著差异,对培训时间、培训时长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实施精准培训扶贫,需精准调查培训需求,依据培训需求优化培训要素,持续提升培训要素的质量水平,强化各类培训活动的管理,健全培训效果评价追踪制度。
侯小雨刘顺霞闫志利
关键词:贫困人口性别
北京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北京市政府发布的相关数据资料,利用匹配度和吻合度模型,分析"十二五"期间北京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状况。结果表明,北京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第二产业的匹配性最好,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差。在高职院校设置的19类专业中,五个专业无人才培养需求,九个专业人才培养供过于求,五个专业人才培养供不应求。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能力,需基于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调整专业设置、供求平衡调控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数量、特色职业院校建设目标设置特色专业,基于质量评价体制机制优化专业结构。
侯小雨曾姗闫志利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业结构适应性
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政治效应研究
2017年
为强化社会对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知,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提升政治生活质量、推动政治目标实现等三个维度,分析了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政治效应。认为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任务,必将有效扩大劳动者的政治参与,提升劳动者的政治觉悟,改善劳动者的政治行为。要通过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等措施,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进程,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
侯小雨闫志利
关键词:劳动者政治效应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问题及优化措施——以河北省为例被引量:13
2019年
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应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选取河北省为案例省份,根据国家及河北省统计部门发布的相关数据,利用匹配度和吻合度模型,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状况.结果表明,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第三产业的匹配性最好,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差.在高职院校设置的19类专业中,1个专业无人才培养需求,4个专业人才培养"供过于求",14个专业人才培养"供不应求".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能力,需基于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基于供求平衡调控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基于特色职业院校建设目标设置特色专业,基于质量评价体制机制优化专业结构.
侯小雨曾姗闫志利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业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