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洁
- 作品数:11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增高病例分析及与疾病转归的关系初探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外周血有核红细胞(NRBC)增高病例的特点及其与疾病转归的关系,为协助临床及早发现患者不良预后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择2016年1—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期间外周血NRBC〉0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预后结果(存活或死亡)、住院期间外周血NRBC绝对值(NRBC# )和外周血NRBC比率(NRBC% )的最高值、临床诊断进行组间比较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NRBC#、NRBC% 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229例外周血NRBC增高患者中死亡48例,存活181例.死亡组的年龄、NRBC#、NRBC% 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年龄、NRBC#、NRBC% 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外周血NRBC数量增多,患者病死率增大.NRBC#、NRBC% 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和0.713(P〈0.001).NRBC#和NRBC% 对患者预后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0550×109/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 和69.6% )和0.950/100白细胞(WB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6% 和76.2% ),NRBC# ≥0.0550×109/L或NR-BC% ≥0.950/100WBC可作为判断患者不良预后的"警戒线".结论 随着外周血NRBC数量的增高,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大、预后较差,对临床及早发现不良预后具有参考价值;NRBC水平可能成为外周血NRBC升高患者评估临床疗效的指标.
- 魏洁谢振锋吴晓蔓邓小燕陈波彭亮
- 关键词:有核红细胞预后
-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后脑组织及小胶质细胞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后小鼠脑内组织蛋白酶(CTS)表达情况。方法建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BALB/c小鼠模型,分离脑组织,提取RNA和总蛋白。分光光度计检测RNA吸光度和浓度,合格后送RNA测序。设计组织蛋白酶A、B、C、D、E、F、G、H、K、L、O、S、W、Z引物,Real-time PCR扩增特异性片段,检测正常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7、14、21 d小鼠脑组织内组织蛋白酶转录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组及感染后7、14、21 d组小鼠脑组织内组织蛋白酶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显示组织蛋白酶D(CTSD)在正常组及21 d组小鼠脑组织内细胞定位。Iba-1是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分子,与CTSD共标记。收集广州管圆线虫四期幼虫,提取可溶性虫体抗原。体外培养小胶质细胞系BV2。可溶性虫体抗原(25μg/mL)、脂多糖(LPS)(1μg/mL)、IL-13(ng/mL)刺激BV2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分离总蛋白。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检测浓度后,WB检测CTSD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7、14、21 d组小鼠脑组织转录组测序,14种组织蛋白酶即CTSL、S、F、A、H、B、Z、D、O、K、C、E、W、G存在差异表达。CTSJ、M、P、Q、R未在转录组测序中查到结果。经Real-time PCR验证,各CTS在感染不同时间表达水平不尽相同。随感染时间延长,CTSD表达水平逐渐升高,21 d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显示正常组和21 d组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与CTSD可共定位,且21 d组荧光强于正常组。可溶性虫体抗原、LPS、IL-13刺激BV2细胞,WB结果显示,虫体抗原刺激CTSD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LPS组,IL-13组最低。结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可诱导BALB/c小鼠脑组织及小胶质细胞表达CTSD,后者可能参与脑炎的发生发展。
- 魏洁邓健许莲曾幸达吴忠道
-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组织蛋白酶D小胶质细胞脑组织
- 229例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型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了解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和基因型分布特征,为防治男性HPV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CR联合膜杂交法对2016-2018年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229例男性患者进行21种HPV基因型检测,并分析基因型别特点。结果229例样本中共70例阳性,阳性率为30.57%。低危型中阳性率最高为HPV6、11型,分别为10.92%、7.86%;高危型中阳性率最高为HPV16、51、52型,均为2.62%。阳性患者中以单一感染为主,占72.86%(51/70),二重以上感染占27.14%(19/70),最多达五重感染。单一感染以单纯低危型和单纯高危型为主,而多重感染以高低危混合型为主。不同年龄组间HP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7,P>0.05)。结论所检测男性HPV感染以HPV6、11、16、51、52型为主,阳性患者中以单一感染为主,多重感染则以高低危混合型为主。
- 魏洁刘伟金黄思聪陈荣彬张齐勇周强嘉红云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
- 血清抗PLA2R抗体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及肾功能相关指标、病理活检指标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通过肾脏穿刺病理活检确诊的80例膜性肾病(M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62例IMN患者(IMN组)和18例其他MN患者(非-IMN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肾功能相关指标[血清胆固醇(CHOL)、肌酐(Cr)、甘油三酯(TG)、尿酸(UA)、总蛋白(TP)、清蛋白(ALB)]、免疫学指标[球蛋白(GLB)、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并分析抗PLA2R抗体与病理活检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血清抗PLA2R抗体诊断IMN的特异度为72.2%,灵敏度为58.1%;IMN组中,肾组织临床病理分期诊断为Ⅰ期的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率为50.0%,Ⅱ期为63.6%,Ⅲ期为40.0%;IMN组血清CHOL、TG、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P、ALB、GLB、IgG、IgA、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IMN组TP、ALB、IgG水平低于对照组,UA、C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中抗PLA2R抗体阳性患者TP、IgG水平低于抗PLA2R抗体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抗PLA2R抗体联合肾功能和免疫学指标及病理活检指标对IMN的诊断及评估肾脏损伤程度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 李志方陈荣彬林烨欣魏洁
-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肾功能指标病理活检
- 蠕形住肠线虫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检获虫体进行鉴定。方法对从粪便中检获的虫体及排出的虫卵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虫体基因组DNA,用蠕形住肠线虫(简称蛲虫)18S rRNA基因片段特异性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送测序。结果与目的序列及GenBank中其他常见人体寄生虫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并做同源性分析。结果镜下可见虫体头翼、咽管球和阴门,虫卵为长椭圆形,两侧不对称,符合蛲虫虫体和虫卵特征。PCR结果显示,扩增产物约150 bp,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经BLAST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扩增产物测序与蛲虫18S rRNA吻合。结论该患者粪便检获虫体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蛲虫。本研究为建立蛲虫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打下基础。
- 魏洁张依陈荣彬林桢陈文捷周强王立富
- 关键词: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
- 女性健康体检人群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状况
- 2024年
- 目的 了解本地区女性健康体检人群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体检女性人群2 729例,其中单独UU培养1 091例,UU培养与CT抗原联合检测(UU+CT)1 638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健康体检人群2 729例UU培养总阳性率52.84%,1 638例UU+CT联合检测中,CT阳性率2.38%,UU+CT共同阳性率1.83%。UU各年龄组阳性率不同,其中41~<51岁阳性率最高为59.60%,51~<61岁组和≥61岁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各年龄组阳性率不同,41~<51岁阳性率最高,为3.38%,但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育龄组(35~45岁)UU阳性率59.08%,低育龄组(<35岁)UU阳性率54.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P<0.05);CT在高低育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9-2022年UU和CT阳性率逐年下降,仅UU阳性率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19.94,P<0.05)。结论 女性在健康体检中应重视生殖道病原体筛查,尤其是育龄妇女,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干预,减少病原体传播。
- 陈荣彬李志方嘉红云魏洁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
-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检验实习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检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效果和意义。方法构建医学检验实习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制定《实习轮转记录》(学生用)和《实习考核要点》(教师用)。结果以形成性评价体系作为实习及带教的纲要,实习和带教有的放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结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应用,有效促进实习教学管理,提高实习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专业素质,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和独立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 魏洁林梅双邓小燕
- HTML5互动网页在骨髓细胞形态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骨髓细胞形态教学是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面临形态学的特殊性、学时减少、教学效率低、共享性与互动性差等诸多问题。为适应移动终端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趋势,本研究小组将HTML5互动网页运用在骨髓细胞形态教学中,将抽象、微观的骨髓细胞形态直观化与具体化的同时,实现了教学图像信息资料的共享性、互动性、再现性与重复性,真正满足骨髓细胞形态教学的各种需求,为骨髓细胞形态教学构建出了一种全新的、多维动态的教学方式。
- 林梅双邓聪邓小燕魏洁
- 关键词:骨髓细胞形态学临床血液学
- SRPK1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肝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1(SRPK1)对肝癌细胞株HepG2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 通过Ualcan及TIMER 2.0数据库分析SRPK1 mRNA在肝细胞癌(LIHC)与正常样本、配对癌旁样本之间的表达差异,与生存时间、临床分期、病理分期、TP53变异、人种、性别、年龄、体重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用HPA数据库的免疫组化数据验证SRPK1蛋白在LIHC组织及正常对照间的表达差异。构建SRPK1过表达及抑表达的HepG2细胞,并根据SRPK1表达差异分为SRPK1组及对照的Vector组,shRNA组及对照的Scramble组。Western blot检测4组细胞株SRPK1的蛋白水平。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EMT分子标记物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差异。核浆蛋白分离比较细胞β-catenin入核程度的变化。GEPIA2数据库分析在LIHC组织中SRPK1与Wnt/β-catenin通路下游基因Twist、MYC、MMP9的相关性,Real-time PCR验证SRPK1对Twist、MYC、MMP 9表达的影响。结果 SRPK1表达在LIHC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配对癌旁样本(P<0.05),随疾病分期及病理分级增加而增加(P<0.05),高表达SRPK1组总生存期低于低表达组(P=0.035),LIHC患者TP53突变组SRPK1表达高于非突变组(P<0.05),在不同种族、性别、年龄、体重间无差别(P>0.05)。SRPK1过表达HepG2细胞E-cadherin表达下降,Vimentin表达增加(P<0.05);抑表达细胞E-cadherin增加,Vimentin下降(P<0.05)。SRPK1在LIHC组织中分别与Twist、MYC、MMP9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SRPK1过表达细胞β-catenin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增加(P<0.05),Twist、MYC、MMP9表达增加(P<0.05);反之,抑表达细胞β-catenin在细胞核中表达下降(P<0.05),Twist、MYC、MMP9表达减少(P<0.05)。结论 SRPK1可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HepG2细胞EMT活化。
- 石永杰陈旖鹛黄思聪嘉红云周强魏洁肖绮雯康嘉乐
- 关键词:HEPG2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WNT/Β-CATENIN通路
- 1629例7种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分析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及致病情况。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道病毒检测标本1 629例,采用免疫荧光法对标本中腺病毒(AD),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型(FluA),流感病毒B型(FluB),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PIV2、PIV3)进行检测,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629例标本中阳性病例268例,阳性率为16.5%,其中RSV 115例,占阳性病例的42.9%。全年1-6月、10-12月RSV检出率最高,7-9月AD检出率最高。阳性病例中0~6岁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均以RSV居多。结论呼吸道病毒感染病例中以6岁以下婴幼儿多见,1-6月发病率高,RSV和AD阳性病例多,应尽早预防。
- 魏洁和鹏吴晓瑛李嘉豪邓小燕
- 关键词:呼吸道病毒免疫荧光法腺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