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虹利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气藏
  • 1篇动压力
  • 1篇须家河组
  • 1篇压力梯度
  • 1篇异常高压
  • 1篇异常高压气藏
  • 1篇油藏
  • 1篇油田
  • 1篇蒸汽吞吐
  • 1篇剩余油
  • 1篇四川盆地
  • 1篇盆地
  • 1篇启动压力梯度
  • 1篇气藏
  • 1篇稳产
  • 1篇稳产技术
  • 1篇辽河油田
  • 1篇介质变形

机构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

作者

  • 3篇刘虹利
  • 2篇黄显德
  • 2篇徐家年
  • 1篇冯国庆
  • 1篇王兴志
  • 1篇张帆
  • 1篇余洋
  • 1篇李涧松
  • 1篇任晓
  • 1篇张振军

传媒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天然气技术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稳产技术对策研究被引量:21
2007年
以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油藏为例,利用蒸汽吞吐温度场、饱和度场拟合结果及高温吸汽剖面、产液剖面、井温剖面等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了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高周期递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油层动用程度低、油井供液能力下降是高周期递减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强化机理研究,加大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力度,提出了多井同步蒸汽吞吐、间歇蒸汽吞吐、高温调剖、一注多采等稳产技术对策。在现场应用后,有效地缓解了超稠油高周期蒸汽吞吐产量递减,周期递减由8.31%下降到3.25%,相同周期产油量高于单井常规蒸汽吞吐200t左右,油汽比提高0.03。
徐家年冯国庆任晓黄显德刘虹利
关键词:超稠油蒸汽吞吐剩余油辽河油田
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气体在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中的渗流为偏离达西规律的非线性渗流,常规气藏数值模拟技术基于达西定律,无法对这种非线性渗流予以准确描述。基于以前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启动压差、变形介质对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渗流的影响,建立了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的三维气、水两相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模型可以考虑多种非线性渗流对气藏开发动态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对四川某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典型井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单井增压与不增压开采方案,对比结果表明,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采用增压开采,生产效果可得到明显改善。模拟单井采用增压开采后,当产气量为11×104 m3/d时,稳产期为8.5 a,采出程度为60.06%,与不增压开采相比,稳产期延长1 a,采出程度提高8.37%。
徐家年张振军李涧松黄显德刘虹利
关键词:低渗透气藏异常高压启动压力梯度介质变形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的储层主要分布在须六段和须四段。岩石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储层流体(油、气、水)储集能力、油气资源开采和储集岩渗透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明确岩石孔隙结构特征是发挥储层产能和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关键。通过对研究区取心段常规物性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的须四段和须六段砂岩储层孔喉特征为特低孔特低渗—低孔低渗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局部具有中孔、低渗储层分布;通过压汞实验分析孔隙结构各项参数值的变化情况,研究了该区内储层段的发育情况和储层孔喉的分布和变化;利用一元回归方法计算出孔隙度和渗透率与孔隙结构参数的相关物理方程,并以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中间参数作出孔隙结构指数与储层产能指数的关系图,研究表明两者有很高的负相关性。
刘虹利张帆王兴志张振军石新余洋
关键词: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孔隙结构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