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佳

作品数:10 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高铁
  • 3篇铁路
  • 3篇高速铁路
  • 2篇信息时代
  • 2篇游客
  • 2篇沪宁
  • 2篇沪宁高铁
  • 2篇ICT
  • 1篇地理
  • 1篇动因
  • 1篇引文
  • 1篇引文分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游客行为
  • 1篇支撑体系
  • 1篇知识
  • 1篇知识贡献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地理
  • 1篇人文地理学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住房和...
  • 1篇佐治亚理工学...

作者

  • 10篇唐佳
  • 6篇甄峰
  • 4篇李君轶
  • 2篇秦萧
  • 1篇席广亮
  • 1篇汪侠
  • 1篇张泉
  • 1篇冯娜
  • 1篇张高军

传媒

  • 3篇现代城市研究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地理科学
  • 1篇人文地理
  • 1篇思想战线
  • 1篇旅游学刊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分Logistic回归的旅游局官博转发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4
2015年
微博拓宽了旅游信息的传播渠道,也为旅游局开展目的地营销与宣传提供了优势平台与便捷路径。微博的转发是信息扩散程度的主要体现,也是检验旅游局官博运营价值的标准之一。文章以我国省级旅游局在新浪注册的官方微博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文献和长期观察,提取了影响微博转发的3类特征变量,即用户特征变量、文本特征变量和内容特征变量,并利用多分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各个因素对微博转发水平的影响、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局官博不同转发水平的影响因素不尽一致,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信息、开展营销。(2)用户特征、文本特征以及内容特征均会对信息转发产生重要影响,但各因素的影响显著度和作用方向存在差异。(3)对于转发水平,影响力度相对更大的因子主要是微博活动信息、粉丝数和图片。(4)变量筛选过程中剔除的地理分区、链接、表情、微栏目和视频等因子与转发水平没有显著关联。
唐佳李君轶
关键词:影响因素
面向城市社区规划的参与式感知与计算——概念模型与技术框架被引量:20
2020年
科学准确地感知社区居民参与现状、诊断存在问题,及时广泛地了解社区居民需求与诉求,对于提升新形势下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社区规划的能力与水平意义重大。借助网络和移动设备等技术手段,采取以人为主体的参与式感知方式获取数据,可实时感知和分析居民的情感、行为和所处的环境,进而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广泛性和时效性。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对面向城市社区规划的参与式感知与计算尚缺乏系统深入的机理探索和方法研究。本文针对中国城市社区规划的实际需求,构建了面向城市社区规划的参与式感知与计算概念模型,提出实现参与式感知与计算的技术框架,并探讨其中涉及的具体技术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深化面向城市社区的参与式感知与计算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为城市社区规划的公众参与和科学评估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张姗琪甄峰秦萧秦萧
关键词:城市社区规划感知计算公众参与
沪宁高铁沿线车站乘客候车活动特征及候车空间优化研究
2018年
作为高铁出行的重要空间载体,高铁候车空间建设深刻影响着居民的跨城流动体验。候车空间规划逐渐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以乘客候车活动需求为导向,建设与管理候车空间。目前,关于乘客候车活动缺乏精细化的实证研究,也忽视了信息技术影响下居民流动模式的转变。本文尝试建立"活动—需求—建设"的人本规划思路,基于沪宁高铁乘客候车活动问卷调查数据,了解高铁乘客的候车活动与空间需求,梳理空间建设的现存主要问题,提出高活力、智慧化、人本化的高铁候车空间优化策略。
王琼甄峰唐佳
关键词: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高铁走廊区域居民活动空间——概念模型与研究框架被引量:8
2018年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与区域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高速铁路正加速影响居民的行为活动,传统的活动空间已发生转型,而以高流动性为基本特点的信息时代高铁走廊区域活动空间逐渐形成。这一背景下,活动空间研究亟需立足信息与交通技术前沿,探究新时期活动空间的基本形态与研究范式。通过构建信息时代高铁走廊区域活动空间的概念模型,分析了活动空间的构成与形成机理,并从空间性质、尺度、形态、结构等方面提炼了活动空间的新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活动空间的研究框架,即构建以流动空间为基本的理论出发点,利用多元数据融合、集成分析的创新方法探索居民行为活动与区域空间要素的相互作用、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效应的研究框架。这对于活动空间研究体系的丰富和深化、实证研究的开展以及高铁走廊区域的统筹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唐佳甄峰秦萧
关键词:ICT高速铁路区域规划
慢游:概念、特征及动因被引量:18
2012年
慢游是以低碳交通方式前往有限的旅游目的地,放慢旅行、游览速度,停留更长时间以获得深度体验的新型旅游方式。通过和目前比较流行的大众旅游、生态旅游以及低碳旅游等相关概念的对比,慢游具有旅游节奏慢、目的地数量少、环境意识强烈等外部特征;而深度体验性、多元包容性、低负外部性是其内涵所在;旅游需求、时间条件、环境要求、文化传承和科技进步则是慢游形成的动因。就目前而言,个人能动性不足、现存旅游结构不完善是限制慢游在我国开展的主要因素。要开展此项旅游项目,我国应该通过培养游客的慢游意识、完善旅游业结构等策略来对其发展作积极响应。
李君轶唐佳张高军
关键词:动因
基于微博大数据的西安国内游客日内时间分布模式研究被引量:29
2016年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研究不同尺度的游客时间行为提供了可能。本文以西安为案例地,基于游客生成的大规模微博签到数据研究国内游客的日内时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1国内游客与日常用户的分时签到规律存在明显的差异;2游客在重要旅游节点的日内时间分布模式可分为"多峰波动型"、"日间活跃型"和"夜间活跃型";3客流的时间分布模式与空间特征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4空间与活动的叠加是形成游客时间分布模式的重要作用机制。
唐佳李君轶
关键词:国内游客
高铁走廊区域居民城际流动支撑体系优化策略研究--以沪宁高铁为例被引量:3
2020年
高速铁路显著提升了沿线居民的流动性,促进了居民流动范式的转型。但居民在依托高铁实现城际流动的同时仍然需要其他关键要素的支撑。既有研究对此关注较少且观点较为分散,缺乏对重要支撑要素的系统性梳理。文章从“人本化”的视角,尝试对高铁走廊区域居民城际流动的支撑要素进行梳理,并构建高铁走廊区域居民城际流动支撑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以沪宁高铁为例,通过分析居民城际出行行为探究支撑体系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优化策略。优化策略强调在发展思路上遵循“以人为本”,在发展路径上提升对于居民城际流动的支撑能力,即在保障性层面实现服务共享,在引导性层面实现经济共进与功能协调,在便利性层面实现出行服务的便捷高效与智慧集成,从而形成居民城际流动与区域空间发展相互增益的高流动性空间。
唐佳甄峰甄峰
关键词:高速铁路支撑体系
基于社会感知计算的游客时空行为研究被引量:31
2015年
在情景感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迎合社会感知计算发展的趋势,探讨旅游社会感知计算内涵及其应用。在分析了现实地理世界、游客行为研究和社会感知计算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旅游管理、传感器、游客活动和推理机的相互作用,构建了四位一体的游客行为社会感知计算概念模型。同时以西安国内游客为例,在新浪微博数据的支持和旅游社会感知计算框架下,探讨西安国内游客的时空共现和旅游流空间转移,探明了游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旅游空间行为及旅游流空间网络特征,为游客行为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借鉴。同时在目前社会感知计算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旅游社会感知计算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君轶唐佳冯娜
关键词:游客行为大数据
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高铁的快速发展方便了居民的跨城出行,引起了学者对高铁出行满意度的关注,但当前研究较少从出行链视角对高铁出行满意度进行分析。同时,信息通讯技术的普及促进了居民的智慧移动,但其对居民出行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也鲜有涉及。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数据,以南京市为例,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探索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ICT对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的ICT使用行为对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的促进作用不同。其中在使用ICT进行出行信息查询中,查询出行路线对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正向影响最大,其次是使用ICT确定出发时间,使用ICT选择交通方式的正向影响最弱;在使用ICT参与出行活动中,参与出行准备活动对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呈现正向显著影响。控制变量中,私家车出行与地铁出行相比对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有正向显著性影响,前出行阶段的耗费时间对居民满意度呈现负向影响,出行特征和社会经济属性特征对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影响不大。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果,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为智慧交通建设提出建议。
孔宇甄峰张泉唐佳
关键词:高速铁路ICT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被引量:2
2020年
以引用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的898篇英文文献和363篇中文文献为数据基础,综合运用引文内容分析和引文情境分析方法,基于中外引文的分析与对比,研究了“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研究发现:“流动空间”是国内外文献引用最多的理论观点,且国内研究的引用比例明显高于国外研究;国内外研究对于“网络社会理论”的关注点存在差异,国内研究主要聚焦于网络社会的外在空间形态及其的转型,而国外研究则更加关注网络社会的内在空间动力;引文内容承担着9种引用功能以及3类知识贡献,体现了“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批判性引用揭示了“网络社会理论”的不足之处,指出了“空间二元论”的抽象性、地方空间的重要性以及研究数据、方法和时代背景的局限性,为未来“网络社会理论”在人文地理学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启示。
唐佳甄峰甄峰
关键词:人文地理知识贡献引文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