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春砂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筛选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用于阳春砂不同发育时期的果皮和种子团中基因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的校正。【方法】以阳春砂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分为果皮和种子团)为材料,根据高通量测序得到的转录组和表达谱数据,选择5个表达稳定的常用内参基因β-actin、EF-1α、GAPDH、PGK和TUA作为候选基因,并利用qPCR技术检测它们在不同样品中表达水平的变化,使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对基因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5个内参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皮和种子团中的表达稳定性有明显的差异,其中GeNorm分析得到的内参基因的稳定顺序为:EF-1α=TUA>PGK>GAPDH>β-actin,NormFinder的分析结果中稳定性最好的是EF-1α,其次为TUA,其他3个内参基因稳定性的排列顺序与GeNorm软件的结果一致。【结论】可选用EF-1α和TUA作为阳春砂果实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量差异分析的双内参基因。
- 于安民王焕何雪莹邓可詹若挺杨锦芬
- 关键词:阳春砂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基因表达果实
- 水杨酸及其信号转导基因表达在阳春砂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对阳春砂发育过程中内源水杨酸含量及转导途径中的关键基因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方法】以6月、8月采集的阳春砂新鲜果实为实验材料,采用液相质谱联用(LC-MS/MS)的方法测定阳春砂种子团及果皮中水杨酸的含量并结合幼果期、成熟中期、成熟末期的阳春砂果实的高通量测序表达谱数据,分析3个发育时期中水杨酸信号转导通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阳春砂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团及果皮内水杨酸的含量变化一致,且与水杨酸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基本一致,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内源水杨酸与其信号转导基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推测为种子团内合成水杨酸后运输至果皮。
- 何雪莹杨锦芬张敏玲钟志敏于安民徐晖詹若挺陈蔚文
- 关键词:阳春砂果实发育水杨酸
- 茉莉酸甲酯影响阳春砂挥发性萜类代谢和基因转录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研究茉莉酸甲酯对阳春砂挥发性萜类合成的影响,深入了解挥发性萜类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溶液喷施阳春砂的叶片和果实,用微波法提取果实中的挥发性萜类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挥发性萜类成分的变化,通过转录组测序构建cDNA文库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果皮和种子团中分别检测到20种和33种挥发性萜类成分,600μmol·L-1MeJA喷果24 h后果皮和种子团中大部分挥发性萜类成分的积累量明显增加,如乙酸龙脑酯、樟脑和龙脑等;而200μmol·L-1 MeJA喷施叶片或果实对果皮及种子团中不同挥发性萜类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且200μmol·L-1 MeJA喷施果实比喷施叶片更能提高种子团中挥发性萜类成分的积累量。此外,转录组测序共获得68 168个Unigene,通过与公共数据库比对,共有48 627个Unigene获得注释。对KEGG代谢通路的注释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发现挥发性萜类代谢密切相关的Unigene有208个,MYC2类转录因子(JA信号转导的重要调控因子)相关的Unigene有22个。结论:MeJA能有效调控阳春砂中挥发性萜类成分的代谢,转录组测序获得了多个与挥发性萜类合成相关的候选基因,为深入开展阳春砂挥发性萜类生物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的发掘及调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 王焕杨锦芬邓可何雪莹詹若挺唐梁
- 关键词:茉莉酸甲酯阳春砂转录组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