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蓉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台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多形
  • 1篇多形性
  • 1篇多形性腺瘤
  • 1篇性病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性
  • 1篇胰腺
  • 1篇胰腺腺泡细胞...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比较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随访
  • 1篇栓塞
  • 1篇双期增强
  • 1篇双期增强扫描

机构

  • 4篇东台市中医院

作者

  • 4篇吴小蓉
  • 1篇张继春
  • 1篇陈磊

传媒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7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就其诊断情况、临床表现展开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经血管成像在MPR、MIP及VR图像上可见肠系膜上动脉充盈缺损影,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从影像学上判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其中17例患者可见肠梗阻、14例患者有少量腹水、7例同时存在肠梗阻和腹水情况、2例未见明显异常。检出率100%,与手术病例证实相符。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可作为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方法,不但检出率高,且安全方便、快速简单,值得推广。
吴小蓉唐国桂
关键词: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缺血性病变
胰腺腺泡细胞癌的CT诊断
2017年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CT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由病理学证实的15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的CT诊断,分析其CT影像特征。结果胰腺腺泡细胞癌为一种胰腺外分泌恶性肿瘤,多为单发性肿瘤。CT显示肿瘤位于胰头6例,胰体部4例,胰尾部5例。平扫:肿块为等或者略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界限较清楚。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吴小蓉唐国桂
关键词:胰腺腺泡细胞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用于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采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选取东台市中医院2016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腮腺占位病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前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腮腺占位性病变影像特征、CT值情况、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准确性。结果: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良恶性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约登指数高于CT平扫,诊断漏诊率、误诊率低于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占位性病变影像特征:恶性病变病灶边界不清、外形不规则、合并坏死区域、病灶同周围组织CT差值大占比均显著高于良性腮腺占位性病变(P<0.01)。恶性腮腺占位性病变、良性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腮腺占位性病变发生后影响患者生活,不同性质疾病治疗预后差异大,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获取腮腺病灶清晰影像,通过观察病灶及邻近组织关系情况,准确鉴别患者病情,可推广应用。
陈磊张继春吴小蓉
关键词: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CT值
肝癌介入术后随访的影像学比较
2010年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已有30年历史,1979年开始用碘化油栓塞治疗肝癌并逐渐应用于临床,现已成为HCC非手术治疗的有效和首选方法。其基本原理:肝细胞癌的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尤其是有包膜的肝细胞癌,经导管自肝动脉注入化疗药物的杀伤作用与药物的浓度及与癌细胞的接触时间成正比,肝动脉灌注化疗可明显提高抗癌药物的杀伤作用,减少副反应。将提供肿瘤营养的肝动脉支栓塞,使肿瘤缺血坏死。灌注化疗与碘油栓塞并用可增加化疗药物与癌肿的接触时间,最终达到肿瘤缩小,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吴小蓉唐国桂
关键词:肝细胞癌随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