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国伟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水分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土壤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 2篇水分特征
  • 2篇土壤水分特征
  • 2篇黄土
  • 2篇黄土高原
  • 2篇黄土塬
  • 2篇黄土塬区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补给
  • 1篇深层渗漏
  • 1篇土壤干燥
  • 1篇土壤干燥化
  • 1篇剖面
  • 1篇干燥化
  • 1篇补给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3篇李志
  • 3篇林国伟
  • 2篇黄亚楠
  • 2篇李晨曦
  • 1篇向伟
  • 1篇林雪青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白草塬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为研究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在甘肃会宁县白草塬采集农地、杏林地、杏林‖柠条地和杏林‖苜蓿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0~10 m剖面土样,通过制定表征土壤水分亏缺的指标和氯离子质量平衡法,从土壤水分含量、储水量、干燥化和深层渗漏量等角度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作用强度和深度不同。0~10 m剖面的平均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农地>杏林地>杏林‖柠条地>杏林‖苜蓿地。0~5 m包含杏树的两种间作地平均土壤含水量已达到或接近萎蔫湿度,土壤达到中度甚至重度干燥化;5~10 m各利用方式干燥化程度有所减轻。4种样地土壤水分深层渗漏量为8.8~13.6 mm·a ^-1,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4.0%。由于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时间不到10年,尽管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分有较大影响,但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尚不显著。
黄亚楠林国伟李志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地利用变化深层渗漏黄土塬区
黄土高原白草塬土壤水分特征及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对黄土高原白草塬土壤水分特征及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进行分析,为该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并分析白草塬6种利用方式下0—10m的土壤水分,并基于土壤储水量、水分亏缺量及干燥化指数等指标评价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6种土地利用方式0—10m平均含水量表现为:农地>荒草地>苜蓿地>杏林地>杏林柠条间作地>杏林苜蓿间作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深度不同,苜蓿地与荒草地的影响集中在0—5m,而包含杏树的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向深层推进甚至可贯穿整个剖面。0—5m除农地外皆有重度土壤干燥化现象;5—10m包含杏树的利用方式干燥化程度较农地、荒草地和苜蓿地严重。[结论]农地转变为包含杏树的利用方式后对土壤深层水分有显著的影响,造成土壤水分储水量减少和干燥化现象严重。
林国伟李志李晨曦向伟林雪青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地利用变化黄土塬区
洛川塬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揭示洛川塬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为优化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壤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农地、荒草地以及8,13,15,24,28和30a果龄的苹果园0—10m剖面的土壤水分,对比分析各样地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储水量及土壤干燥化特征。[结果](1)0—10m平均土壤水分含量:荒草地>农地≈8a果园>13a果园≈15a果园>24a果园≈30a果园>28a果园;≥24a果园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而其他样地的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逐渐接近田间持水量。(2)以农地为参照,不同果园4—10m土壤水分减少量明显高于0—4m减少量,与农地的差异性随果龄增大而越发显著。(3)农地和荒草地转化为不同年限果园后出现水分亏缺现象,亏缺量占田间持水量的12%~46%。(4)24,28和30a果园分别出现轻度、中度和轻度干燥化现象。[结论]农地和荒草地转变成不同年限果园后,出现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并导致一定厚度的干层存在。
黄亚楠李晨曦林国伟李志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地利用变化土壤干燥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