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歆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南海东北部
  • 3篇营养盐
  • 3篇超微型
  • 2篇植物
  • 2篇水团
  • 2篇海区
  • 2篇浮游植物
  • 2篇初级生产力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A
  • 1篇异养细菌
  • 1篇植物生长
  • 1篇日变
  • 1篇生物量
  • 1篇水体
  • 1篇速率
  • 1篇通量
  • 1篇贫营养
  • 1篇秋季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篇谭烨辉
  • 8篇姜歆
  • 6篇李佳俊
  • 5篇柯志新
  • 4篇赵春宇
  • 3篇周林滨
  • 3篇黄良民
  • 2篇刘华健
  • 1篇李刚
  • 1篇沈萍萍

传媒

  • 2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南海东北部浮游植物对氮、磷加富的响应及与不同水团的关系被引量:8
2015年
2014年5月搭载"实验3"号科考船对南海东北部海区进行氮、磷营养盐现场加富培养实验。水团分析的结果表明,南海东北部海区的环境参数随着空间的变化大体可以分成3个区域:近岸海区、陆架海区和陆坡、海盆海区。加富培养过程中近岸海区和陆坡、海盆海区浮游植物未发生显著变化。陆架海区浮游植物出现显著增长,该海区浮游植物加富氮、磷以后在48h出现反应,同时添加氮、磷显著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各培养站位均检测到大量束毛藻,加富培养后迅速减少。营养盐的添加改变了海区浮游植物原有的硅甲藻比例与各粒级叶绿素比例,陆架海区培养后的改变最为明显,同时添加氮磷培养72h后,由甲藻为主的优势种如卡氏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光亮鳍藻(Dinophysis argus)、原甲藻(Prorocentrumsp.)转变成了以硅藻为主如绕孢角毛藻(Chaetoceros cinctu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放射角毛藻(Chaetoceros radicans)和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同时,加富实验表明磷酸盐的添加促进了陆架海区微微型浮游植物聚球藻的生长。
李佳俊沈萍萍谭烨辉姜歆周林滨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浮游植物水团
南海东北部分粒级叶绿素a和超微型光合生物的周日变化被引量:1
2017年
分别于2014年春、秋和2015年夏3个季节对南海东北部A站位(118°E,21.5°N)分粒级叶绿素a浓度和超微型光合生物(原绿球藻、聚球藻和超微型真核藻类)细胞丰度的昼夜变化进行了24 h时间序列连续观测和分析。通过萃取荧光法分析叶绿素a浓度,发现叶绿素a浓度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春季正午最高,秋季和夏季基本变化趋势为白天升高,夜晚降低;而因夏季中午的光抑制作用,叶绿素a的浓度相对较低。超微型光合生物(0.2~3μm)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最高(>71.49%),小型浮游植物(>20μm)贡献率最低(<10.41%)。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到3个超微型光合生物类群;其中,原绿球藻为优势类群,最大细胞丰度达1.05×10~5cells/m L,其次是聚球藻,超微型真核藻类的细胞丰度最低,但由于其单位细胞内的叶绿素a含量高,所以可能对叶绿素a的贡献最大。聚球藻丰度基本上白天下降,傍晚到午夜上升;秋季和夏季,超微型真核藻类的丰度白天高,夜晚低,而春季则相反;原绿球藻在秋季和春季的昼夜变化规律和超微型真核藻类相似。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光照是调控叶绿素a浓度和超微型光合生物丰度昼夜变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季节变化上,原绿球藻的细胞丰度季节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聚球藻的季节变化为秋>夏>春,超微型真核藻类的季节变化规律和聚球藻相反。
姜歆黄良民黄良民李佳俊谭烨辉赵春宇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
秋季南海东北部表层水体固氮及其对初级生产力贡献被引量:3
2016年
2014年10月在南海东北部利用^(15)N和^(14)C示踪法实测了28个站位表层固氮速率和初级生产力,结合温度、盐度、营养盐和叶绿素a(Ch a)分析了南海东北部表层水体生物固氮及其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结果表明,受珠江冲淡水影响最明显的站位(A1)肉眼可见大量丝状束毛藻(Trichodesmium),其固氮速率达3475nmol N·m–3·h–1,是其他站位固氮速率的1~3个数量级之多;其他站位表层固氮速率在4~213nmol N·m–3·h–1之间,平均固氮速率为77±54nmol N·m–3·h–1(n=27),固氮速率最低的站位出现在受中国沿岸流影响的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近岸(水深小于100m)站位表层固氮速率与温度显著正相关(R=0.68,n=11,p<0.05),相对高温、高磷和低硝酸盐可能是珠江冲淡水影响站位出现高固氮速率的原因,低温低盐则可能是台湾浅滩及其邻近近岸区域出现低固氮速率的原因。初级生产力(14.19~0.17 mg C·m–3·h–1)从近岸区域到外海逐渐降低,平均为0.61±0.45 mg C·m^(–3)·h^(–1),最高站位出现在台湾浅滩,最低站位出现在深海区。固氮作用对初级生产所需氮的贡献率(0.08%~9.30%,平均3.90%±3.10%)从近岸到外海逐渐增加,表层水温高于26℃时,固氮对初级生产的氮贡献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秋季南海东北部固氮和初级生产受珠江冲淡水和沿岸流等物理过程调控。
刘甲星周林滨李刚谭烨辉刘华健赵春宇柯志新李佳俊姜歆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秋季南海东北部
南海东北部贫营养海区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探究南海贫营养海区浮游植物的营养盐限制,2014年10月对南海东北部海区进行综合调查,并于陆坡海盆海区设置了不同种类的氮源和同时添加氮磷的实验组进行现场加富培养,观察不同粒径级的叶绿素以及各级主要浮游植物的响应。实验结果显示陆坡海盆海区浮游植物易对同时添加氮磷产生明显响应,浮游植物总叶绿素从0.1 mg/L左右增长到0.6 mg/L以上,且浮游植物加富5 d左右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加富营养盐氮磷后微微型(Pico)叶绿素均显著增长,而聚球藻没有出现与Pico级叶绿素同等程度的增长。31、51站各级浮游植物对单一添加氮源后发生一定程度的增长,不同种类的氮源间差异不大。6号站位由于初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态环境不同,响应的方式不同于31、51站,磷酸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促进能力相对更强。另外营养盐添加后,海区浮游植物原有的种群结构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同时添加氮磷组,硅藻成为主要优势种,主要包括绕孢角毛藻Chaetoceros cinctus,小细柱藻Leptocylindrus minimus,中华根管藻Rhizosolenia sinensis等。
李佳俊谭烨辉周林滨姜歆赵春宇
关键词:浮游植物
南海东北部海区超微型光合生物的初步研究
2014年10月南海东北部海区考察航次,采用现场悬挂式培养及流动海水控温培养结合同位素示踪测定了该海区初级生产力,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聚球藻(Synechococcus)、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及超微型...
刘华健黄良民谭烨辉姜歆柯志新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初级生产力叶绿素
大亚湾夏季和冬季超微型浮游生物的时空分布及环境调控被引量:4
2018年
通过流式细胞法,于2015年夏季(7月)和冬季(12月)对大亚湾超微型浮游生物(聚球藻、超微型真核藻类和异养细菌)的时空变化及环境调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夏季聚球藻、超微型真核藻类和异养细菌的丰度分别为(44.56±46.26)×10~3 cells·m L^(–1)、(3.00±4.50)×10~3 cells·m L^(–1)和(12.31±7.54)×10~5 cells·m L^(–1),冬季的丰度分别为(12.48±3.96)×10~3 cells·m L^(–1)、(0.78±0.71)×10~3 cells·m L^(–1)和(3.83±1.39)×10~5 cells·m L^(–1)。超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呈现为夏季高于冬季,受到温度、溶解无机氮组成和透明度的影响。夏季表层丰度明显高于底层,但冬季表底层无明显差异。在水平分布上,夏季湾内高营养盐基本对应高丰度,但石化区附近(S3站)营养盐高丰度却较低,范和港(S1站)低营养盐丰度却较高;湾口和湾外区主要受到外海水的影响,超微型浮游生物的3个类群丰度均较低。在沿岸流、海水垂直混合、外源营养盐输入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下,冬季湾中部和大鹏澳附近的聚球藻丰度较高,超微型真核藻类在湾口和范和港丰度较高,异养细菌在湾内和湾西部丰度较高。两个季节超微型真核藻类和异养细菌呈显著正相关。
姜歆柯志新柯志新李佳俊谭烨辉李佳俊
关键词:聚球藻异养细菌
南海东北部超微型光合生物的季节变化及对不同水团的响应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2013年冬季(11-12月)、2014年春季(5月)和2014年秋季(10-11月)三个季节南海东北部超微型光合生物的丰度、单细胞叶绿素荧光信号(FL3)和碳生物量的时空变化,探讨了超微型光合生物三...
姜歆黄良民谭烨辉李佳俊赵春宇周林滨柯志新李开枝
关键词:水团南海东北部
南海东北部间隙水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及其交换通量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究南海东北部沉积物间隙水中生源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于2014年10月至11月秋季,对南海东北部海区5个站位的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现场采样分析。结果发现,沉积物间隙水中NH4-N、NO3-N、NO2-N、PO4-P、Si O3-S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20、11.62、3.05、7.42、305.8μmol/L。其中Si O3-Si和NH4-N是沉积物间隙水中含量最大的两种组分,且NH4-N占无机氮的比例为57.4%~75.1%,是溶解无机氮的主要成分。通过实验室培养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通量进行估算,估算的营养盐NH4-N、NO3-N、NO2-N、PO4-P的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8.34、1.89、-0.89、0.41μmol/m^2/d。整体上沉积物作为NH4-N、NO3-N和PO4-P的源,不断地向上覆水释放营养物质,对南海东北部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及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步探讨了早期成岩过程中营养盐的地球化学行为,对沉积物中营养盐的积累和输运进行了探究。
赵春宇谭烨辉柯志新李佳俊姜歆向晨晖
关键词: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交换通量南海东北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