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凯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上饶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心性
  • 2篇心性论
  • 1篇道一
  • 1篇德性
  • 1篇羞耻
  • 1篇羞耻心
  • 1篇羞辱
  • 1篇致知
  • 1篇时间观
  • 1篇视域
  • 1篇天理
  • 1篇仁者
  • 1篇庄学
  • 1篇理学
  • 1篇礼法
  • 1篇良知
  • 1篇良知说
  • 1篇马祖道一
  • 1篇教化
  • 1篇贯通

机构

  • 6篇上饶师范学院

作者

  • 6篇李凯
  • 5篇郭文

传媒

  • 2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朱子学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论马祖道一禅师的心性解脱思想及其“庄学”特色被引量:2
2016年
马祖道一心性思想的最终归结点主要是围绕着众生的自我解脱而发的,所谓的"成佛作祖"、得解脱,只须在一种无执取、无造作、自自然然、平平常常的"随顺自然"的生活中即可实现,而所谓的"非心非佛""道不属修""平常心是道"的心性论阐发,也可视为对"随顺自然"之解脱境界的一种说明。
李凯
关键词:马祖道一心性论
朱熹与王阳明“良知说”异同比较
2015年
朱熹的'良知'说是由其'格物致知'论生发开来的。就朱熹的'良知'说来看,'良知'乃是'出于天',是一种'不待学'而能的灵明昭觉之知。朱熹的'致知'论就是在穷极事物之理的过程中,推极吾之本具之知识。而'格物'与'致知'在朱熹看来是同一个过程,'格物致知'即是知觉之知与物之理的映照、对应。同时,朱熹又从心性论的角度来阐发其'良知'说以及'致知'说的思想理境。正是朱熹'良知'说以及'致知'论的如上理论内涵与思想特色。
李凯郭文
关键词:良知
论朱熹的理学时间观
2015年
朱熹对理学中的相关概念、学说理论的论说,体现出了其独具特色的理学时间观。在这一理境中,时间具有传统中国哲学"人文型"的时间意味。由于在朱熹理学中"理"或说"天理"的绝对先在性与永恒性,"时间"不仅成为天道纵贯流行的具体表征,更呈现出可循环往返的特性。由于"天理"笼罩一切,在"天理"的照察下,线性的时间观处于被最终消解的位置。
郭文李凯
关键词:天理
孟子“仁者得位”思想发微被引量:1
2015年
关于"德性"与"位"的关系,孔子主要强调德性修养对"位"的前提性和先决性。孟子的"仁者得位"的政治主张则认为,由于"德性"与"位"的关系只是一种应然而非必然的关系,"德性"修养也即"内圣"并不必然开出"位"的"外王"实践。因此,在孟子"仁者得位"的理论架构中,对德行修养的关注让位于对"位"的重视,"位"成为德性修养亟须解决的问题,是德性修养自我实现的必不可少的方式和途径。进一步看,孟子认为,要实现"仁者得位"这一理境,唯有"王"位才是最根本的方式和手段。而"内圣"与"外王"的高度统一成为孟子"仁者得位"思想的理想之境。
郭文李凯
关键词:德性
儒家礼法羞辱性惩罚思想探析
羞辱性惩罚思潮是在对近现代法治文明的批判性反思以及尝试重整传统道德的背景下产生的。作为对这一思潮的独特回应,儒家礼法因其对"羞耻心"的重视以及对道德教化的提扬,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羞辱性惩罚思想的内容。就礼法羞辱性惩罚思想...
郭文李凯
关键词:礼法羞耻心教化
心性论视域下朱熹“致知”理境探析被引量:1
2015年
朱熹的"致知"说在发挥人之本心先天本具的灵昭明觉之知的知觉之能的同时,通过推极心体本具的灵昭明觉之知,在穷理、尽心的工夫引导之下,臻于与物之理的一体贯通。从心性论的视角而言,作为知觉主体的"人心"本身由于具有德性色彩和善恶判断,意味着朱熹的"致知"理境并非纯粹停留在知性的知解层面,而是与德性修养的心性层面密切相关。这突显了灵明昭觉之知在致知的知解认识活动中显发其心性修养的德性意义和价值。在此一理境的照察下,人之心、性与天理通过"致知"的工夫一体贯通。
郭文李凯
关键词:心性论贯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