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湘林 作品数:15 被引量:125 H指数:6 供职机构: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湖南省科技厅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轻工技术与工程 农业科学 理学 更多>>
超标稻米打磨降镉技术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7 2018年 针对湖南地区镉含量0.1~0.6 mg/kg区间的9个籼稻品种稻米,采用现有的精米机械进行打磨降镉实验。结果显示,打磨度在19%以下时,降镉效率高,对整米率的影响较小,现有精米机械打磨是镉超标糙米的有效降镉技术途径;单位米粒流量、单次打磨度、单位减重效率等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短粒型分别为11.6 kg/min/L、3.3和363.0 g/min/L,长粒型的分别为11.0 kg/min/L、2.3和226.4 g/min/L。但是,要将所有稻米品种的镉含量从0.6 mg/kg降至0.2 mg/kg水平以下,现有精米机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庞敏 庞敏 陶湘林 陶湘林 吴跃辉 唐汉军关键词:稻米 一年生葛茎的化学成分与纤维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为充分利用葛麻纤维,采用化学法分析湖南和江西不同地区一年生野葛茎和人工栽培粉葛茎及葛麻的化学成分,探讨制麻技术对纤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电镜扫描、显微镜观察等对葛麻表面形态结构、单纤维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野生鲜葛茎的干物质总含量高于粉葛的,且干物质总量、不溶性纤维含量均随生长期延长而增加,粉葛的各项指标在地域和品种间均存在差异,在12月采收的3个粉葛中,太空粉葛茎的粗脂肪、粗蛋白、灰分和可溶性纤维的质量分数均较高,江西粉葛的均较低;碱处理法所得葛麻的残胶率明显小于自然发酵法的残胶率,其断裂强度较大,且葛麻表面的纤维结构较清晰;碱处理法所得不同原料葛麻的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在地域间、品种间均表现出明显差异,总体上野葛麻的断裂强度较高,野葛和粉葛均有随生长期延长而断裂强度增加的趋势,胶质等非纤维成分达17.5%~33.3%;野葛的纤维素含量均达80%以上,且不同生长期间的纤维素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粉葛的纤维素含量低于野葛的,且12月采收的样品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9月采收样品的;葛麻单纤维的公制支数为3098.2~3866.7 m/g,单纤维线密度为2.6~3.2 dtex,野葛麻的平均直径和公制支数优于粉葛麻的;葛麻的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与葛麻单纤维的理化特性具有密切关联。 高晓路 唐汉军 梁洁 陶湘林 魏颖娟 吴跃辉 陈志辉关键词:化学成分 纤维特性 电子鼻、电子舌鉴别不同蒸煮条件的毛霉型豆豉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为提高毛霉型豆豉品质评审的客观性、可靠性、重复性,减少人为评定差异,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对不同蒸煮条件的毛霉型豆豉进行分析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其差异性,并利用感官评价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电子鼻对湿蒸条件的样品的区分效果不佳,对干蒸条件的样品区分效果较好;电子舌对湿蒸和干蒸条件的样品都能很好的区分。121℃/35min湿蒸处理和135℃/25min湿蒸处理的样品相距较近,其风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105℃/25min干蒸的豆豉样品与其他样品相比差异较大,说明豆豉风味与蒸煮条件有较大关联。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电子鼻和电子舌较感官评价辨识度高,结果区分更精确客观。本研究可为毛霉型豆豉标准化生产、生产条件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陶湘林 蒋立文 苏悟 郑小芬关键词:电子鼻 电子舌 蒸煮条件 毛霉型豆豉 一种日本纳豆粉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以日本纳豆为原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得到纳豆粉。根据检验标准GB 5009.3—2010对纳豆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灰分和水分的含量以及纳豆芽孢杆菌的数量进行分析;应用福林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纳豆激酶的活性和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纳豆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达到40.2%;氨基酸组成合理;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57%;脂肪为19.62%;灰分为4.75%;水分为8.605%;纳豆芽孢杆菌数为5×106CFU/g,纳豆激酶活性含量为5 062.5 U/g;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390μg/g。 陶湘林 欧阳晶 黄璇 蒋立文关键词:真空冷冻干燥 苦瓜功能稻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及精米营养品质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花粉管通道法导入苦瓜DNA的籼稻子代D9和受体RT,采用IlluminaHiSeq^(TM)平台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了精米的基本营养成分、总皂苷成分以及膨胀势和米饭的食味品质。结果表明:苦瓜的部分DNA片段被整合进了受体水稻的DNA中,使生理活性成分总皂苷含量显著提高;苦瓜基因对水稻的营养成分有改善作用,使脂肪含量增加,膳食纤维与灰分的含量有所减少。 袁洁 何登骥 何加太 詹庆才 周昆 何艳 阳永建 魏颖娟 陶湘林 唐汉军关键词:籼稻 苦瓜 花粉管通道法 碱基序列 营养品质 温湿地域黄桃的制罐适宜性研究 2017年 本实验通过对黄桃果实进行解剖,采用目测、嗅闻、品尝的方法,运用质构和色差仪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温湿地域黄桃鲜果和罐头的感官品质特征、鲜果的物理性状、果肉色泽特性以及果肉质构特性,建立黄桃鲜果与罐头的感官品质5级综合评价标准体系、19个评价指标,将研究结果与市场相结合确定了7个关键技术指标,并对温湿地域的5个黄桃鲜果和罐头进行了客观评价分析。研究发现果肉质构的硬度、弹性以及黏力与罐头的品质呈正相关;果肉质构方面,罐头较鲜果下降率,弹性>黏力>硬度。总色差DE*值与果肉色呈正相关;当鲜果总色差DE*值接近50,罐头DE*值>鲜果DE*值,且变化率超过10%时,果肉色泽艳丽呈深橙黄。筛选出优质制罐品种4号(金露),其感官品质综合评价、完整性(条桃)、肉色、香气、质地和风味的标准分析平均值分别为1.63、1.13、0.88、0.75、0.75、1.50;平均单果质量183.16 g、纵径和横径分别为7.04 cm和7.10 cm、果肉厚度2.24 cm、可食率81.48%、果核率6.31%、质构硬度16.6 g、弹性0.42 mm、黏力2.0 g、总色差DE*值56.39。 吴跃辉 唐汉军 陶湘林 王业福 尚雪波 吴玉英关键词:黄桃 制罐 感官品质 色差 质构特性 应用核磁共振法研究豆豉发酵过程中水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5 2014年 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反映不同发酵时间的豆豉制品中氢质子组分及运动性,从而可得出不同发酵时间的豆豉制品中水分的变化规律。采用CPMG(CarrPurcellmeiboom—gill)测试,经PQ001分析软件及CPMG序列采集豆豉T2信号,得到他谱图。谱图显示豆豉中氢质子大致分为4种相态:T21(0.01~1.52ms)、T22(1.52N7.05ms)、T23(7.05-100ms)、T24(〉100ms)。从组分含量分析得出,随着厌氧发酵的进行、微生物分泌的酶系对蛋白质为主的原料的分解、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风味物质的形成,结合水含量不断减小,不易流动水即细胞内水存在相互转化的过程(T22与T23),自由水含量也有一定程度减小。随着发酵的进行,豆豉的鲜味成分大量形成、氨基酸态氮显著提高,风味物质显著增加,豆粒软化色泽加深。利用核磁共振法能够间接反映发酵过程中豆豉风味形成、质构等指标的变化。 苏悟 郑小芬 范琳 欧阳晶 陶湘林 李梓铭 蒋立文关键词:豆豉 发酵时间 核磁共振 水分 Correlation between Texture and Sensory Evaluation of Labadou 被引量:1 2014年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measure hardness and chewiness of Labadou with a texture analyzer and explore correlation of hardness and chewiness with quality by sensory evaluation. [Method] Labadou underwent compression, puncture, shearing and batch compression with four probes (P/100, P/2, A/LKB-F and A/BE) and sensory evaluation was made on Labadou as per Nine Point Calibration Method. Specifical y, chewiness measured by batch compression was taken a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and hardness as a dependent variable to get a prediction model of Labadou hardness by model fitting. [Result] The ideal parameters of Labadou included probe at A/BE, test speed at 1.0 mm/s, and strain at 70%. The chewiness was of extreme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hardness (r=0.92, P〈0.01). [Conclusions] The detecting method could detect distinct texture of different Labadou accurately and expediently. 李清明 蔡霞 蒋立文 陶湘林关键词:TEXTURE CORRELATION 2种不同工艺酱油原油的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9 2012年 通过用SPME萃取结合GC-MS分析了2种不同工艺酱油原油的挥发性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组分的相对含量,2种酱油中共鉴定出117种(7大类)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天然晒露的酱油共有62种,低盐保温发酵原油有84种,所鉴定的风味化合物包括15种醇,10种酚,18种酸,19种酯,21种醛酮化合物,27种杂环化合物和7种含硫化合物。其中O-愈创木酚、乙酸、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酸、2-甲基丁醛、苯甲醛、苯乙醛和三甲基吡嗪为2种酱油中都存在的主体物质。尽管酱油中多数香气成分含量极微,但是多种香气成分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酱油的风味。 范琳 蒋立文 陶湘林 李先淼关键词: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香气成分 曲霉型豆豉后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3 2012年 运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曲霉型豆豉后发酵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相对含量进行分析,鉴定出的整个后发酵过程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醇类5种、酯类7种、醛类3种、酸类1种、酮类1种、吡嗪类1种、烷烃类2种,共20种。随着后酵的进行,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种类逐渐增加,其中1-辛烯-3-醇、3-甲基丁醇、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苯乙醛、3-乙氧基丙烯、4-羟基2-丁酮、4-甲基吡嗪和2-甲基-丙酸乙酯为豆豉整个后发酵过程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而3-甲基丁醇、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4-甲基吡嗪和2-甲基-丙酸乙酯则对豆豉后酵过程中风味形成贡献较大,且其含量随着后酵进行逐渐增加。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在整个后酵过程中15d时,样品的风味最好,25d和30d次之。 范琳 陶湘林 欧阳晶 蒋立文关键词:豆豉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