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振宇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模拟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7篇半导体
  • 6篇深槽
  • 6篇终端
  • 4篇耐压
  • 4篇介质耐压
  • 4篇绝缘
  • 4篇绝缘层
  • 3篇耐压性
  • 3篇耐压性能
  • 2篇刻蚀
  • 2篇刻蚀工艺
  • 2篇半导体工艺
  • 2篇掺杂
  • 1篇电流采样
  • 1篇总剂量
  • 1篇加固技术
  • 1篇加速寿命试验
  • 1篇高压大电流
  • 1篇半导体器件
  • 1篇大电流

机构

  • 8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信息产业部电...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作者

  • 8篇张振宇
  • 7篇王健安
  • 6篇谭开洲
  • 6篇杨永晖
  • 6篇唐昭焕
  • 6篇邱盛
  • 4篇胡刚毅
  • 4篇刘勇
  • 4篇陈光炳
  • 4篇王育新
  • 4篇钟怡
  • 4篇许斌
  • 4篇王志宽
  • 4篇陈文锁
  • 4篇黄磊
  • 2篇崔伟
  • 2篇张静
  • 2篇王斌
  • 1篇王健安
  • 1篇杨少华

传媒

  • 1篇微电子学
  • 1篇太赫兹科学与...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压半导体介质耐压终端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半导体介质耐压终端,包括高掺杂半导体材料层、形成于高掺杂半导体材料层上的外延层、外延层顶部部分区域处理后形成的有源器件区,在有源器件区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深槽,第一深槽垂直穿过外延层,进入到高掺杂半导体材料...
谭开洲付强唐昭焕胡刚毅许斌陈光炳王健安王育新张振宇杨永晖钟怡刘勇黄磊王志宽朱坤峰陈文锁邱盛
文献传递
一种深槽半导体器件耐压终端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槽半导体器件耐压终端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带有第一导电杂质的半导体层,采用通用半导体工艺技术,在半导体层内部分区域形成被保护的有源区;通过刻蚀工艺在半导体材料片内形成一个或多个深槽;垂直半导体材料片...
谭开洲张霞唐昭焕吴雪王斌肖添朱坤峰杨永晖王健安张振宇邱盛张静崔伟黄东
文献传递
半导体器件贮存可靠性快速评价方法被引量:4
2015年
为解决复杂环境下半导体器件的贮存可靠性评估问题,结合半导体器件的贮存失效机理及其寿命-应力模型,提出了基于多贮存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的半导体器件贮存可靠性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某款中频对数放大电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加速寿命试验结果的分析,获得了电路在规定贮存时间下的可靠度。
罗俊代天君刘华辉杨勇张振宇杨少华
关键词:半导体器件加速寿命试验
高压半导体介质耐压终端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半导体介质耐压终端,包括高掺杂半导体材料层、形成于高掺杂半导体材料层上的外延层、外延层顶部部分区域处理后形成的有源器件区,在有源器件区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深槽,第一深槽垂直穿过外延层,进入到高掺杂半导体材料...
谭开洲付强唐昭焕胡刚毅许斌陈光炳王健安王育新张振宇杨永晖钟怡刘勇黄磊王志宽朱坤峰陈文锁邱盛
文献传递
高压半导体介质耐压终端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半导体介质耐压终端,包括高掺杂半导体材料层、形成于高掺杂半导体材料层上的外延层、外延层顶部部分区域处理后形成的有源器件区,在有源器件区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深槽,第一深槽垂直穿过外延层,进入到高掺杂半导体材料...
谭开洲付强唐昭焕胡刚毅许斌陈光炳王健安王育新张振宇杨永晖钟怡刘勇黄磊王志宽朱坤峰陈文锁邱盛
文献传递
一种深槽半导体器件耐压终端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槽半导体器件耐压终端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带有第一导电杂质的半导体层,采用通用半导体工艺技术,在半导体层内部分区域形成被保护的有源区;通过刻蚀工艺在半导体材料片内形成一个或多个深槽;垂直半导体材料片...
谭开洲张霞唐昭焕吴雪王斌肖添朱坤峰杨永晖王健安张振宇邱盛张静崔伟黄东
文献传递
高压半导体介质耐压终端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半导体介质耐压终端,包括高掺杂半导体材料层、形成于高掺杂半导体材料层上的外延层、外延层顶部部分区域处理后形成的有源器件区,在有源器件区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深槽,第一深槽垂直穿过外延层,进入到高掺杂半导体材料...
谭开洲付强唐昭焕胡刚毅许斌陈光炳王健安王育新张振宇杨永晖钟怡刘勇黄磊王志宽朱坤峰陈文锁邱盛
高压大电流单片DC/DC的抗总剂量加固技术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电流模、电压模双环控制结构,结合峰值电流采样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一款功率集成的单片DC/DC变换器。设计的峰值电流采样、斜率补偿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系统的快速瞬态响应能力;针对高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电流采样等高压模块电路,通过采样齐纳二极管、高压NJFET代替高压厚栅MOSFET等的设计方法,从总体上降低高压器件的数量,在基于30 V BCD(Bipolar-CMOS-DMOS)工艺上,结合特殊器件的版图设计方法,制作出一款输入电压5.5~17 V,电压调整率小于10 mV,电流调整率小于25 mV,输出电流大于5 A,系统静态电流小于25 mA,最高工作效率为93%的高效单片DC/DC,其抗总剂量能力大于100 krad(Si)。
胡永贵胡永贵王健安王健安孙毛毛
关键词:总剂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