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宝花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提取物
  • 2篇柠檬提取物
  • 2篇球菌
  • 2篇变形链球菌
  • 1篇多酚
  • 1篇修复性牙本质
  • 1篇牙本质
  • 1篇乙二胺四乙酸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效果
  • 1篇乳酸脱氢酶
  • 1篇水门汀
  • 1篇酸钠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研究
  • 1篇玷污层
  • 1篇羟基磷灰石
  • 1篇羟磷灰石
  • 1篇洗液
  • 1篇氯酸

机构

  • 5篇佳木斯大学附...
  • 2篇佳木斯大学
  • 2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5篇杨清岭
  • 5篇李宝花
  • 3篇赵玥
  • 2篇王志群
  • 2篇孔宇
  • 1篇荣光影
  • 1篇莫文静
  • 1篇丁元圣
  • 1篇许秀秀
  • 1篇谷巍
  • 1篇连爽

传媒

  • 2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蜂胶与柠檬提取物混合液对变形链球菌作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蜂胶与柠檬提取物混合液对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生长、产酸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主要致龋毒力因子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蜂胶、柠檬以及两者混合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通过分级抑制浓度(FIC)指数来判断两者联合使用对S.m(ATCC25175)生长作用的影响,并在低于混合液最小抑菌浓度的混合液中培养S.m,用pH计测其培养前后的△pH(酸碱度的变化),同时采用还原性辅酶I氧化法测定混合液对S.m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蜂胶与柠檬提取物混合液对变形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具有相加作用,随着菌混合液浓度的升高,△pH和乳酸脱氢酶活性逐渐降低。结论:蜂胶与柠檬提取物混合液能有效的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对其产酸及乳酸脱氢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杨清岭连爽赵玥李宝花莫文静
关键词:蜂胶变形链球菌产酸乳酸脱氢酶
羟基磷灰石-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机械性能、氟释放行为与抑菌效果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检测加入羟基磷灰石的改良玻璃离子水门汀(HA/GIC)的机械、氟释放与抑菌性能。方法:制备含28%HA质量分数的HA/GIC,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GIC和HA/GIC的抗弯强度与抗压强度,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微观形态,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氟释放累积量,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GIC和HA/GIC对总菌和变形链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HA/GIC的抗弯强度、抗压强度与氟释放累积量显著高于对照组GIC(P<0.05)。GIC内部存在较多不规则聚合单体颗粒和微裂缝,HA/GIC内羟基磷灰石颗粒与GIC原有成分结合紧密。HA/GIC对总菌和变形链球菌的抑菌效果强于传统GIC。结论:羟基磷灰石GIC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氟释放效果与抑菌效果。
赵玥丁元圣孔宇李宝花杨清岭
关键词:机械性能抑菌效果
茶多酚-柠檬提取物混合液对变形链球菌生长与黏附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茶多酚与柠檬提取物联合应用对变形链球菌生长、黏附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测定茶多酚、柠檬提取物以及两者混合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通过分级抑制浓度(FIC)指数来判断两者联合使用对变形链球菌生长作用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低于MIC浓度的混合液对变形链球菌在玻片上黏附的情况。结果茶多酚与柠檬提取物单独用药时,其MIC分别为1.56mg/mL和5.60mg/mL。联用的MIC为茶多酚0.78mg/mL和柠檬提取物4.50mg/mL,FIC为0.75。混合液对变形链球菌的黏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降低而明显增强。结论茶多酚与柠檬提取物联合应用对变形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具有相加作用,影响其在玻片表面的黏附。
许秀秀王志群杨清岭李宝花谷巍
关键词:茶多酚柠檬提取物变形链球菌
两种根管冲洗液对根管壁玷污层去除效果分析
2018年
目的:评价7%MA溶液和1%IP6溶液对根管壁玷污层的去除情况,并与17%EDTA溶液的去除效果相比较。方法:将40颗正畸拔出的单根前磨牙随机分成4组(n=10),A组:3%次氯酸钠溶液(根管预备过程中)+17%EDTA溶液(根管预备完成后);B组:3%次氯酸钠溶液(根管预备过程中)+蒸馏水(根管预备完成后);C组:3%次氯酸钠溶液(根管预备过程中)+1%IP6溶液(根管预备完成后);D组:3%次氯酸钠溶液(根管预备过程中)+7%MA溶液(根管预备完成后)。将根管分为根上1/3、根中1/3、根尖1/3,分别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玷污层的去除情况。结果:对于根管壁中根上1/3、根中1/3玷污层的去除情况,C、D组优于A、B两组(P<0.05),且D组比C组去除玷污层的效果好(P<0.05)。根尖1/3玷污层去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7%MA溶液和1%IP6溶液去除根管壁玷污层的效果皆优于17%EDTA溶液,且3%次氯酸钠溶液联合7%MA溶液去除根管壁中根上1/3、根中1/3玷污层的效果最佳。
安妍王俊扬李宝花孔宇赵玥杨清岭
关键词:玷污层根管冲洗
羟磷灰石类纳米与仿生材料盖髓的研究
2013年
目的:对比两种羟磷灰石作盖髓剂促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方面的差异。方法:对机械穿髓的狗牙直接盖髓,实验组(nHM、nHPM),对照组CH。观察7d和70d时穿髓处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HPM能诱导完整的牙本质桥而nHM则不能。结论:nHA/PA66作为盖髓剂促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能力强于nHA。
杨清岭李宝花荣光影王志群赵王月
关键词:盖髓羟磷灰石修复性牙本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