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宇慧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环境意义
  • 2篇海侵
  • 2篇北部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油田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划分
  • 1篇地层划分对比
  • 1篇第四纪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油田
  • 1篇有孔虫
  • 1篇沙四段
  • 1篇孢粉
  • 1篇孢粉组合
  • 1篇孢粉组合特征
  • 1篇晚第四纪
  • 1篇微相

机构

  • 5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山东省地质调...

作者

  • 5篇陈宇慧
  • 4篇李守军
  • 3篇赵秀丽
  • 3篇王丽丽
  • 2篇张卓
  • 2篇徐华
  • 2篇刘强
  • 2篇刘晓
  • 2篇张祥玉
  • 2篇章磊
  • 1篇马文昭
  • 1篇王丽丽

传媒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国土资源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义北油田大43块沙四段沉积微相再研究
义北油田大43块地处东营市河口区义和庄境内,济阳坳陷义和庄凸起的东北坡,义东大断裂上升盘,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岩性断块的低渗透油田。对于这一区域,前人已经进行过研究,但由于当时研究范围小、钻井资料少、且数据陈旧等原因,导...
陈宇慧
关键词:地层划分对比沉积微相储层评价低渗透油田油气勘探
潍坊北部晚第四纪介形类与环境演变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盐度、温度等环境变化对介形类的属种组合、丰度、分异度等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莱州湾南岸地区潍坊北部的GK59孔、GK74孔、GK79孔、GK89孔的介形类样本的实验处理和分析,对以Neomonoceratina delicate,Neomonoceratina dongtaiensis,Pistocythereis bradyformis,Pontocythere spatiosus,Leptocythere ventriclivosa为优势的海相介形类和以Candoniella albicans,Candoniella pellucida,Ilyocypris subbradyi,Ilyocypris subpulchra为优势的淡水介形类进行划分,并与周边已知钻孔进行对比,认为此区域共发育三个海侵层,第Ⅲ海侵层和第Ⅱ海侵层发生在晚更新世,分别对应晚沾化海侵和献县海侵,第Ⅰ海侵层发生在全新世,对应黄骅海侵。并总结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层序和海侵范围,阐明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演化历史。
李守军陈宇慧赵秀丽王丽丽崔肖辉刘强刘晓
关键词:介形类海侵晚第四纪环境演变
山东省潍坊北部第四系有孔虫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对潍坊北部第四系钻孔GK89、GK79、GK74、GK59岩心中192个微体古生物样品进行分析,其中在66个样品中获得丰富的有孔虫化石,鉴定出17个属40个种,以广盐度Ammonia beccarii为优势种,其次有Ammonia annectens、Elphidium(多种)、Protelphidium、Cribrononion gnythosuturatum、Nonionella、Quinqueloculina等属种,形成广盐性化石组合。根据有孔虫属种、丰度、分异度在垂向上的分布进行沉积环境分析,划分出陆相、海陆过渡相及海相,识别出3个海侵层,对应该区更新世以来的3次海侵,自上而下分别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垦利海侵、广饶海侵和晚沾化海侵同期。该研究对于潍坊北部第四纪海侵及环境变化,尤其是加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赵秀丽章磊张祥玉李守军陈宇慧王丽丽马文昭徐华张卓
关键词:古环境海侵有孔虫
山东海阳姜家白垩纪水南组化石的发现及保护被引量:2
2016年
姜家位于山东省烟台海阳市北部。在进行烟台地区古生物化石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姜家这一白垩纪水南组良好的露头剖面,在其页岩中赋存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计有玉门延吉叶肢介、长壳延吉叶肢介、中华狼鳍鱼、松柏纲和银杏纲植物化石及昆虫化石。根据前人化石保护评价方法,结合化石的赋存层位、赋存条件、化石类型及保护现状,计算了海阳姜家质量综合指数,认为其属于重点保护区级别;最后根据当地自然情况及工程影响,圈定了保护区范围,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王丽丽李守军陈宇慧刘强崔肖辉刘晓
关键词:化石
莱州湾沿岸GK138孔孢粉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2018年
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钻孔的79个沉积物样品中孢粉定量统计分析,在34个样品中发现丰富的孢粉,共统计孢粉5 757粒,鉴定为83个属种,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孢粉组合带,组合带Ⅰ(66.00~70.80 m):PinusQuerc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孢粉带,组合带Ⅱ(51.34~54.44 m):Chenopodiaceae-Cyperus-Typha孢粉带,组合带Ⅲ(48.85~51.34 m):Pinus-Quercus孢粉带,组合带Ⅳ(34.11~39.60 m):Pinus-Quercus-PolypodiaceaeTypha孢粉带,组合带Ⅴ(20.56~34.11m):Picea-Pinus-Chenopodiaceae孢粉带,组合带Ⅵ(15.65~20.56m):Pinus-Chenopodiaceae-Artemisia-Typha孢粉带,组合带Ⅶ(10.72~15.65 m):Pinus—Artemisia—Quercus孢粉带。孢粉组合带特征呈现喜冷和喜暖的植物群落的相互演替,反映了莱州湾西部沿海地区晚更新世至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冷暖交替变化。
赵秀丽章磊张祥玉李守军徐华张卓陈宇慧王丽丽
关键词:孢粉组合古气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