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地层
  • 3篇第四纪
  • 3篇油田
  • 3篇晚第四纪
  • 2篇海相
  • 2篇海相地层
  • 2篇稠油
  • 1篇底栖有孔虫
  • 1篇地层格架
  • 1篇地层划分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测量
  • 1篇地震资料
  • 1篇断层
  • 1篇断层封闭
  • 1篇断层封闭性
  • 1篇油藏
  • 1篇油藏开发
  • 1篇有孔虫

机构

  • 12篇山东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山东胜利职业...
  • 2篇山东省地质调...
  • 1篇贵州大学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新疆工程学院

作者

  • 12篇刘晓
  • 8篇李守军
  • 8篇刘强
  • 3篇赵秀丽
  • 3篇蔡宏兴
  • 2篇高宗军
  • 2篇张卓
  • 2篇徐华
  • 2篇王延章
  • 2篇王德建
  • 2篇王丽丽
  • 2篇陈宇慧
  • 1篇刘亚囡
  • 1篇王甘露
  • 1篇闵伟
  • 1篇王爱丽
  • 1篇张峰玮
  • 1篇李百川
  • 1篇段雅君
  • 1篇刘海青

传媒

  • 3篇科技创新与应...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河南科技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国土资源

年份

  • 3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义北油田大43块沙四上亚段沉积微相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义北油田大43块位于济阳坳陷义和庄凸起东北部的斜坡带,东邻四扣洼陷,北邻郭局子洼陷。受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研究区发育多期区域不整合,地层超覆、剥蚀现象普遍,是被断层复杂化的岩性断块及构造岩性油藏,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本研究旨在针对目前制约大43块勘探开发面临的沉积微相和储层分布问题,依据区内已有的和邻近地区的地震、钻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该区的构造演化,对沙四段地层进行精细划分,采用点-线-面的思路,逐步进行单井相分析、连井剖面对比以及沉积微相展布恢复。通过研究地震剖面确定了西南方向古隆起的存在,确定了近物源来自于西南方向,对沙四上亚段进行了统层,并建立了扇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在横向上,沙四上亚段以扇三角洲相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滩坝亚相为主;在纵向上,沙四段为扇三角洲沉积经湖盆扩大过程发育为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的过程,砂体主要发育在沙四上的三砂组和二砂组的下部,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发育在一砂组。
李守军刘强张明星闵伟刘晓崔肖辉王德建王潇翊
关键词:沙四上亚段地层划分沉积微相
因子分析法在地球化学测量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2016年
在地球化学沉积物取样调查过程中,采取的样品的数量极其庞大,潜在控制变量较多,如何快捷有效地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数据变化找出异常区域,是样品数据分析的核心问题。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处理复杂的元素数据,通过计算将庞大的数据划分成少数重要因子,结合区域前期的勘察结果,对因子所代表的古环境进行探讨分析并统计成表、绘制成图,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使得数据变得更为直观可靠。为区域地质调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并在后续的勘探过程中得到了验证。
刘强程大强刘晓
关键词:地球化学测量水系沉积物
断层对油藏开发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断层是由地壳运动中产生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造成破坏作用产生的一种构造,它在油气成藏运聚及开发过程中常具备封闭和开启双重作用。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指出了开发过程中断层对注采井网的影响以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为中后期油藏开发改善注采关系,完善井网方式以及后期剩余油挖潜提供意见和建议。
段雅君李百川刘晓董运晓欧阳阳程大强
关键词:断层断层封闭性注采井网剩余油
地震资料在油田精细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地震资料解释在油田精细评价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地震勘探技术发展中的重要部分。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地震资料在油藏储集层的层序界面识别、精细构造地震解释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层序界面识别、精细构造地震解释是影响油藏储集层评价、有利区预测及后续开发的关键。文章对层序界面识别的地震特征及精细构造地震解释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程大强刘强刘晓
关键词:地震资料
莱州湾晚第四纪介形虫分布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化被引量:9
2016年
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GK111及GK95孔的255个沉积物样品中介形虫定量统计分析及分布特征研究,共鉴定出介形虫16属28种,结合钻孔岩性变化特征,进一步探讨研究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根据介形虫的种群分布特征及AMS 14C和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揭示研究区晚第四纪以来共发育3套海相地层,分别是中更新世晚期的第三海相层、晚更新世的第二海相层和全新世的第一海相层,由下向上分别对应于MIS 7、MIS 5和MIS 1的高海面阶段。Q型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划分出3个代表不同沉积环境的介形虫化石组合带:第Ⅲ化石组合带为中更新世晚期海侵的产物,沉积环境为潮间带环境;第Ⅱ化石组合为晚更新世海侵的产物,沉积环境为潮间带-潮下带沉积环境;第Ⅰ化石组合带为全新世海侵的产物,沉积环境为潮上带-潮间带沉积环境;介形虫的生态特征统计数据显示晚更新世时期海侵强度要明显强于中更新世和全新世海侵强度。
李守军崔肖辉徐华张卓赵秀丽高宗军刘强刘晓
关键词:晚第四纪介形虫海相地层沉积环境演化
哈山地区稠油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综合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哈山地区及周边油样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区的稠油特征及成因,为下步滚动勘探开发指明方向。结果表明:该区原油密度和黏度在平面上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纵向上由深到浅原油物性及族组成特征有变差趋势。通过原油饱和烃气相色谱、轻组分色谱峰、萜类、萘系列化合物、三芳甾烷系列化合物、芳烃生物标志物、咔唑类及其他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稠油成因复杂,是生物降解、氧化、水洗、逸散及二次充注综合作用的结果。二次充注发育、散失作用弱的区域为滚动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研究复杂稠油的成因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李守军刘晓王延章蔡宏兴崔肖辉
关键词:族组成气相色谱
滨浅湖滩坝相的测井相标志研究——以胜利油田大43块沙二段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滨浅湖滩坝相是陆相油气田的重要油气储层,研究其沉积微相特征及分布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识别测井相标志是进行沉积相带识别和沉积体系研究的重要环节。以胜利油田大43块沙二段为例,以测井资料为主,结合取芯资料,对研究区沙二段的滨浅湖滩坝相进行沉积微相划分。研究表明,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不同。其中,坝和滩亚相的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曲线特征区别明显,坝亚相以箱形、漏斗形为主,滩亚相以齿形、指形为主,且井径有变化,滩亚相较坝亚相的井径略大。碳酸盐岩滩微相的典型特征是自然电阻率呈指形且数值呈高值,井径较大;滨浅湖泥微相的典型特征是自然伽马曲线呈齿形且数值较高,井径大。这种利用测井相标志识别沉积微相的方法,对无取芯资料的井的沉积微相识别具有重要作用。
刘晓李守军王爱丽刘海青刘强王德建
关键词:沙二段
潍坊北部晚第四纪介形类与环境演变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盐度、温度等环境变化对介形类的属种组合、丰度、分异度等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莱州湾南岸地区潍坊北部的GK59孔、GK74孔、GK79孔、GK89孔的介形类样本的实验处理和分析,对以Neomonoceratina delicate,Neomonoceratina dongtaiensis,Pistocythereis bradyformis,Pontocythere spatiosus,Leptocythere ventriclivosa为优势的海相介形类和以Candoniella albicans,Candoniella pellucida,Ilyocypris subbradyi,Ilyocypris subpulchra为优势的淡水介形类进行划分,并与周边已知钻孔进行对比,认为此区域共发育三个海侵层,第Ⅲ海侵层和第Ⅱ海侵层发生在晚更新世,分别对应晚沾化海侵和献县海侵,第Ⅰ海侵层发生在全新世,对应黄骅海侵。并总结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层序和海侵范围,阐明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演化历史。
李守军陈宇慧赵秀丽王丽丽崔肖辉刘强刘晓
关键词:介形类海侵晚第四纪环境演变
山东海阳姜家白垩纪水南组化石的发现及保护被引量:2
2016年
姜家位于山东省烟台海阳市北部。在进行烟台地区古生物化石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姜家这一白垩纪水南组良好的露头剖面,在其页岩中赋存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计有玉门延吉叶肢介、长壳延吉叶肢介、中华狼鳍鱼、松柏纲和银杏纲植物化石及昆虫化石。根据前人化石保护评价方法,结合化石的赋存层位、赋存条件、化石类型及保护现状,计算了海阳姜家质量综合指数,认为其属于重点保护区级别;最后根据当地自然情况及工程影响,圈定了保护区范围,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王丽丽李守军陈宇慧刘强崔肖辉刘晓
关键词:化石
渤海莱州湾晚第四纪底栖有孔虫分布特征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2
2017年
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GK111及GK95孔的255个沉积物样品中的有孔虫定量统计分析,共鉴定出底栖有孔虫15属32种。根据底栖有孔虫的丰度和分异度等分布特征和AMS14 C和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揭示晚第四纪以来研究区共发育3套海相地层,分别是中更新世晚期的第三海相层、晚更新世的第二海相层和全新世的第一海相层,通过与全球海面变化曲线对比,发现其与MIS7、MIS5和MIS1阶段的高海面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样品的Q型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划分出3组代表不同沉积环境的有孔虫化石组合,第Ⅲ化石组合带为中更新世晚期海侵的产物,为河口-滨岸浅海环境。第Ⅱ化石组合为晚更新世海侵的产物,为潮间带-潮下带沉积环境,第Ⅰ化石组合带为潮上带-潮间带沉积环境。海相地层顶、底板高程和厚度的分析结果显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期间发生过不同期次、不同强度的构造活动,而进入全新世以后构造活动相对减弱。
李守军崔肖辉徐华张卓赵秀丽高宗军刘强刘晓
关键词:晚第四纪底栖有孔虫海相地层古环境意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