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雨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SPP1和ASPP2基因高表达对白藜芦醇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ASPP1和ASPP2基因高表达对白藜芦醇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瞬时转染法将pcDNA3/ASPP1和pcDNA3/ASPP2质粒分别转染入乳腺癌细胞MCF-7中,经G418筛选获得高表达ASPP1和ASPP2的MCF-7阳性克隆细胞株MCF-7/ASPP1与MCF-7/ASPP2。MCF-7、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分别加入0、25、50μmol/L白藜芦醇,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T法检测细胞p53下游基因bax与p21mRNA表达情况;3种细胞分别加入0、100、200μmol/L白藜芦醇,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MTT结果显示,25、5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存活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RT-PCR结果显示,25、5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中Bax和p21mRNA表达水平高于MCF-7细胞;细胞凋亡试验结果显示,100、2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凋亡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MCF-7细胞(P<0.05)。结论 ASPP1和ASPP2高表达可增强乳腺癌细胞对白藜芦醇的敏感性,且随浓度增高而敏感性增强。
- 史玉洁谢红建宋晓霞刘秋雨龚智泉吴凯彦
- 关键词:乳腺癌白藜芦醇ASPP2凋亡
- 人乳腺癌多西他赛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干细胞分选及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基因表达水平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分选人乳腺癌多西他赛(Docetaxel)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干细胞,探讨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采用悬浮培养联合多西他赛法分选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干细胞,采用悬浮培养法富集BT549、BT549/Docetaxel干细胞,进行CD44、CD24细胞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T549、BT549/Docetaxel干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 (ABCG2)基因表达.结果 BT549/Docetaxel与BT549干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39.22 ±0.65)、(29.20 ±0.5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分析显示,BT549微球体细胞的CD44^ +/CD24^-/low比例为(13.8±0.5)%,高于单层培养BT549细胞的比例(2.8±0.6)%(P<0.01).BT549/Docetaxel微球体细胞的CD44^ +/CD24^-/low比例为(19.1±0.3)%,高于单层培养BT549/Docetaxel细胞的比例(5.0±0.4)%(P<0.01).BT549/Docetaxel微球体细胞的CD44^+/CD24^-/low比例高于BT549微球体细胞的CD44^ +/CD24^-/low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T549干细胞内药物的含量为(46.9 ±0.5)ng/10^6个细胞,BT549/Docetaxel干细胞内药物的含量为(7.1±0.3)ng/10^6个细胞,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培养基培养4h后,BT549细胞内药物的含量为(28.3±0.6) ng/10^6个细胞,BT549/Docetaxel细胞内药物的含量(3.5±0.1) ng/106个细胞,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G2的mRNA在BT549/Docetaxel干细胞内表达量明显高于在BT549干细胞内中的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功筛选人乳腺癌多西他赛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干细胞,生长及耐药性稳定.ABCG2基因在BT549/Docetaxel干细胞内表达量明显增高.
- 李文涛孙文聪邓萌王磊黄毅刘秋荣王冰冯淑曼刘秋雨胡文茄翟保平
- 关键词:多西他赛耐药乳腺癌干细胞
- 特殊类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遗传学变异特征研究
-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GIST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研究 目的: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约20%-30%显示恶性生物学特征,同时11%-...
- 刘秋雨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学特征临床预后
- 文献传递
- 半乳糖凝集素-3和67000层黏连蛋白受体蛋白和mRNA在四肢静脉血管畸形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67000层黏连蛋白受体(67LR)蛋白和mRNA在四肢静脉血管畸形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65例四肢静脉畸形组织和20例远端手术切缘正常组织中Galectin-3和67LR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四肢静脉血管畸形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四肢静脉血管畸形组织中Galectin-3和67LR阳性率分别为83% (138/165)、76%(126/165),高于正常组织中的15% (3/20),10%(2/20,P<0.05);其两者mRNA阳性率分别为86% (143/165)、78%(129/165)高于对照组的20% (4/20),15% (3/20,P<0.05).四肢静脉血管畸形组织中Galectin-3和67LR蛋白及其mRNA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P>0.05);而Galectin-3和67LR蛋白及其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局部侵袭深度深者明显高于侵袭深度浅者(x2=22.051、5.525,P<0.05),且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在无明显界限者中明显高于界限清者(x2=7.756、9.599,P<0.05).结论 四肢静脉血管畸形组织中Galectin-3和67LR蛋白及其基因mRNA的表达可能在基因转录水平已经上调,2个基因可能参与促进了静脉血管畸形的发生、发展,与静脉血管畸形在四肢局部侵袭破坏密切相关.
- 乔军波刘秋雨李金马玉春董长宪
- 关键词:四肢静脉畸形半乳糖凝集素-3
- 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和mRNA在眼部静脉血管畸形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背景 眼部静脉血管畸形呈终生渐进性发展,并表现出局部侵袭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对局部组织器官造成形态及功能损害.研究表明,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恶性肿瘤的局部侵袭密切相关,研究其在眼部静脉畸形局部侵袭中的作用对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研究Gal-3蛋白和mRNA在眼部静脉畸形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外科和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手术切除的118例眼部静脉畸形病理标本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眼部静脉畸形组织中Gal-3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以2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正常的病理标本远端切缘作为对照.将患者分为Gal-3蛋白和mRNA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比较2个组间患者病变组织中Gal-3表达与病变侵袭深度及病变形状和边界清晰度的关联.结果 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眼部静脉血管畸形组织中含有多数中到大管径的血管腔隙,内衬扁平内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显示Gal-3蛋白及其mRNA均表达于细胞质及细胞核,呈棕褐色染色.眼部静脉畸形组织中Gal-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5.93%(66/118),明显高于远端手术切缘正常组织的15.00% (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461,P<0.05).眼部静脉畸形组织中Gal-3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9.32% (70/118),明显高于远端手术切缘正常组织的20.0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33,P<0.05).≤12岁与>12岁患者之间及不同性别间Gal-3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x2=0.334、0.128,均P>0.05;性别:x2 =0.606、1.155,均P>0.05);Gal-3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组累及跟肌等深部组织的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Gal-3蛋白及mRNA阴性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2.688、23.695,均P<0.05);Gal-3蛋白及mRNA阴性表达组�
- 乔军波刘秋雨李金马玉春董长宪
- 关键词:半乳糖凝集素-3原位杂交技术
- 四肢静脉血管畸形组织中67000层粘连蛋白受体基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检测67000层粘连蛋白受体(67LR)基因在四肢静脉血管畸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67LR基因与四肢静脉血管畸形发生和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12例新鲜四肢静脉畸形组织标本,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组织标本12例做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67LR的表达。结果静脉畸形组和对照组67LR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59±0.388、0.219±0.202和5.31×10^-3±8.82×10^-4、(4.93±5.41)×10^-4;眼部静脉畸形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1,0.019),并随着病变侵及深度及范围的加重有递增的趋势。结论67LR基因在四肢受累严重的组织中表达高于轻度病变或表浅者,其表达异常与静脉畸形局部侵袭发展关系密切,对该基因表达异常的检测,可用于判断局部侵犯程度。其四肢静脉血管畸形的发病机制可能与67LR基因的参与密切相关。
- 乔军波李金马玉春刘秋雨董长宪
- 关键词:四肢静脉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