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腺
  • 4篇肿瘤
  • 3篇腺癌
  • 3篇腺肿瘤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细胞
  • 2篇恶性
  • 2篇DCE-MR...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动态对比增强
  • 1篇动态增强MR...

机构

  • 9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9篇高岩峰
  • 6篇张啸飞
  • 5篇刘兵
  • 3篇吉茹
  • 2篇阎辉
  • 1篇刘慧
  • 1篇王振飞
  • 1篇孔令慧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肿瘤影像学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时间窗冠状动脉介入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左室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窗冠状动脉介入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左室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5/2015-10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窗分为早期组(n=38)、中期组(n=33)、晚期组(n=29),接受PCI治疗的时间分别为<6 h、6~12 h、12~24 h,比较三组患者的心肌酶含量、心功能超声指标、远期预后情况.结果:心肌酶谱:早期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T(cTnI)、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明显低于中期组和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功能:早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室内径缩短率(LVFS)、室壁增厚率(△T)、室间隔运动幅度(AIS)均明显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随访1年,早期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的发生率(18.42%)明显低于中期组(45.45%)与晚期组(5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于发病后6 h内早期进行介入治疗有助于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其左心室功能以及预后情况.
高岩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时间窗心肌酶
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动态对比增强MRI影像学特征分析及ADC特点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影像学征象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并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查证实的138例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7~71(56.1±5.6)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乳腺常规MRI扫描,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析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DCE-MRI特征;测量ADC并分析其特点。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将乳腺癌分为不同分子亚型。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DCE-MRI特征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分子亚型的ADC。结果138例乳腺癌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Luminal A型14例、Luminal B型62例、HER-2过表达型33例、基底细胞样型29例。4种乳腺癌分子亚型中,基底细胞样型较其他3种类型体积大(χ^(2)=0.70、15.21、6.87,均P<0.01);Luminal A型多边缘光滑,其他3种类型边缘多不规则(χ^(2)=26.41、7.23、7.88,均P<0.01);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多呈边缘强化,而Luminal A型乳腺癌多呈均匀强化,且其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以Ⅱ型居多,其他3种类型的TIC类型以Ⅲ型为主(χ^(2)=12.325,P<0.01)。所有患者病灶的ADC为(0.497×10^(-3)~1.367×10^(-3))mm^(2)/s[(0.865±0.021)×10^(-3) mm^(2)/s]。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ADC最高[(1.023±0.027)×10^(-3) mm^(2)/s],基底细胞样型和Luminal A型乳腺癌次之[(0.957±0.025)×10^(-3) mm^(2)/s和(0.902±0.033)×10^(-3) mm^(2)/s],Luminal B型乳腺癌最低[(0.852±0.013)×10^(-3) mm^(2)/s]。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ADC与基底细胞样型及Luminal B型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80、12.40,均P<0.01),Luminal B型与Luminal A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50,P<0.01)。结论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DCE-MRI影像学征象及ADC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乳腺癌患者术前预�
贺春燕高岩峰
关键词:分子分型生物学因子
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DCE-MRI特征及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乳腺非肿块强化(NME)病变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影像特征,并探究可以鉴别乳腺NME病变良恶性的影像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117例患者的乳腺DCE-MRI影像资料,年龄28~71岁,平均(52.1±5.6)岁。搜集、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灶随访结果,所有患者于术前均行乳腺DCE-MRI扫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呈良性和随访期间病变稳定或消退的NME归类为良性。比较分析乳腺良恶性NME的DCE-MRI影像特征。结果 恶性NME的分布类型中节段分布最多见(P=0.001),阳性预测值(PPV)较高(77.8%)。簇状环形强化模式与恶性NME之间有显著关联性(P=0.005),PPV为50.0%。所有恶性NME均无均匀强化模式。通过比较良、恶性NME的分布类型/强化模式组合发现节段分布/簇状环形强化模式与恶性NME显著相关(P=0.001),该组合的PPV为69.2%。恶性NME中最多见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为Ⅱ型,其PPV为40.0%。恶性NME与DWI扩散受限有显著相关性,但其PPV较低(57.1%)。STIR序列显示NME中囊性结构的存在与恶性NME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通过分析乳腺NME的DCE-MRI影像特征,发现节段分布和簇状环形强化与恶性NME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的预测指标。Ⅱ型TIC曲线和DWI扩散受限也与恶性NME存在相关性。
贺春燕张啸飞高岩峰吉茹仝伟兵刘兵
关键词:乳腺病变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MR动态增强以及数字化X线摄影的检测效果
2022年
探索数字化X线摄影与MR动态增强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2021年5月)(疑似患者108例,病理诊断已确诊102例),对患者分别开展MR动态增强监测与数字化X线摄影检测,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计算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观察阶段结果影像学资料。结果:108例乳疑似腺癌患者(病理诊断已确诊102例),开展MR动态增强检测,检测结果中阳性患者102例,阴性患者6例,假阴性(漏诊)2例,假阳性(误诊)2例,开展数字化X线摄影检测,检测结果中阳性患者98例,阴性患者10例,假阴性(漏诊)8例,假阳性(误诊)4例,MR动态增强检测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分别为96.30%、98.04%均高于数字化X线摄影检测88.89%、92.16%,差异显著(P<0.05),MR动态增强检测特异度66.67%与数字化X线摄影检测33.33%无对比差异(P>0.05)。相对比MR动态增强检测影像学资料更为清晰,可以精准地观察患者病灶部位,相比数字化X线摄影检测诊断率更高,但从本质上分析,二者各自优势劣势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结论:MR动态增强诊断乳腺癌患者准确率较高,可以降低外界因素产生的干扰,但对钙化显示不足,而数字化X线摄影对微小钙化诊断效率更高,各自优势不同,因而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联合方式,以保证患者病症可以及时诊断及早治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刘兵高岩峰阎辉赛音乌其日拉张啸飞
关键词:数字化X线摄影MR动态增强乳腺癌诊断符合率
肾上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附报告1例)
2018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右侧阴囊鞘膜积液反复发作2年余。2017年2月计划于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治疗,完善术前检查发现左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恶性病变不除外,建议手术或穿刺活检,患者拒绝,遂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消瘦、腰疼、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压异常波动,睡眠饮食正常,大小便无异常。入院查体:无特殊。相关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为1.120ng/mL,癌胚抗原为1.300ng/mL,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为7.86U/mL,CA15-3为13.12U/mL,CA19-9为6.04U/mL,CA724为1.48U/mL,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为0.373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为7.370ng/mL。增强CT:左侧肾上腺区椭圆形软组织肿块,病灶最大截面约7.7cm×6.6cm,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区,并见多发点状、小圆形钙化。增强扫描呈动脉期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性、渐进性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浑浊,且有结节样相似强化方式的小病灶包绕左肾动脉,左侧肾上腺未见显示(图1)。
高岩峰郭志娟张啸飞王振飞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动态增强MRI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准确性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预测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病理完全应答率(p CR)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完成NAC后手术切除且符合纳入标准,分析DCE-MRI评估NAC疗效的影像学资料,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MRI预测pCR的准确度(AC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并进一步分析其对不同亚型乳腺癌pCR的评估价值。结果:104例患者中18例(17.3%)获得放射学完全应答率(rCR),21例(20.2%)获得pCR。21例pCR患者中DCE-MRI诊断为rCR的为15例(71.4%),DCE-MRI诊断的86例非rCR患者中病理证实为非pCR的为80例(93.0%),其余6例病理证实为pCR。r CR与pCR呈显著正相关(P<0.001)。rCR预测乳腺癌NAC后pCR的敏感度、特异度、ACC、PPV及NPV分别为71.43%、93.02%、91.35%、83.33%及93.02%。结论:乳腺DCE-MRI能够较准确的预测NAC后乳腺癌患者的pCR,并且DCE-MRI预测各乳腺癌分子亚型的pCR的敏感度、特异度、ACC、PPV及NPV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DCE-MRI评估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准确性较高,而其对Luminal A及Luminal B型乳腺癌的评估价值有限。
贺春燕张啸飞刘兵高岩峰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DCE-MRI和多普勒超声(US)检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残留肿瘤的准确性,并评价辅助多普勒US能否提高DCE-MRI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8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在穿刺活检之前和NAC治疗之后40天内进行两次多普勒US及DCE-MRI检查,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普勒US、DCE-MRI检测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准确度(AC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并进一步分析辅助多普勒US能否提高DCE-MRI的准确性。结果:189例患者中,多普勒US和DCE-MRI分别诊断79例(42%)、45例(24%)乳腺癌获得影像完全反应,而病理诊断43例(23%)获得病理完全应答(pCR)。多普勒US、DCE-MRI检测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88%和72%,特异性分别为79%和91%,ACC分别为82%和69%,PPV分别为90%和95%,NPV分别为58%和38%。多普勒US、DCE-MRI诊断Luminal A型及基底细胞样型残留肿瘤的敏感性及ACC高于HER2过表达型及Luminal B型。DCE-MRI诊断的17例假阴性病例中,多普勒US正确诊断为阳性4例(24%)。结论:DCE-MRI诊断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准确率达82%,高于多普勒US,对于DCE-MRI诊断为临床完全反应的病例可以辅助多普勒US检查,从而降低假阴性,提高DCE-MRI诊断残留肿瘤的NPV。
贺春燕张啸飞刘兵仝伟兵吉茹艾伦高岩峰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肠母细胞型胃腺癌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9年
肠母细胞型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GAED)是一类恶性程度极高的原发性胃腺癌,与胃肝样腺癌同属于伴原始肠上皮结构和分化表型的腺癌,目前,国内外仍将GAED称为肝样腺癌。与普通胃腺癌相比,GAED易出现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和同时性/异时性肝转移,且患者预后较差[1]。GAED较为罕见,误诊率较高。本文结合文献复习3例GAED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郭志娟孟丹阳高岩峰吉茹刘慧孔令慧杨珍芳王金花
关键词:胃腺癌甲胎蛋白SALL4GLYPICAN-3
CT纹理分析在对比增强中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CT纹理分析对比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纳入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64例,均采取CT纹理分析技术,以鉴别良恶性患者。结果:64例SNP患者中56.3%为恶性,43.7%为良性;其中恶性组熵、熵差及熵和数值均明显大于良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纹理分析对比增强可准确鉴别SNP患者,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参考,值得推广。
刘兵高岩峰阎辉张啸飞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