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然
- 作品数:44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民族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人类生存的张力:创新实践与常规实践之辩
- 2010年
- 西方哲学从传统形而上学向现代生活世界的转变,体现了哲学向现实世界的回归。马克思哲学属于现代哲学,他认为人类的生存方式是实践。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是以实践结构内部要素是否发生本质变化为标准划分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实践。创新实践是异质性、创造性、进取性、风险性和破坏性的实践,常规实践是同质性、重复性、保守性、稳定性和保存性的实践。它们都具有两面性,相反相成,形成人类生存的张力。现实的人存在于以现在为契合点的两个生存维度形成的张力之间,人类的智慧让人们体悟到人类生存的辩证法。
- 刘然
- 生态文明、政治伦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蕴含的创新价值解析
- 2023年
- 从哲学研究的角度审视,创新的哲学根基是实践,创新就是创新实践。创新实践是当代人的生存方式,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时代中国的创新实践可以凝练为三大主题:生态文明、政治伦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 刘然王瑛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伦理哲学根基
- 儒家生态思想的三重维度分析
- 2024年
- 生态哲学是对工业文明时代的“扬弃”,生态文明建设要走出中国特色需要“向内求”。儒家生态思想内涵丰富,从三重维度看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在生态关系维度上,儒家给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在生态伦理关系上,儒家生态思想表明人要以“仁”心对待万物;在实践关系中,儒家生态思想主张适时节用,不可“偃苗助长”。儒家生态思想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相似之处,研究儒家生态思想,能够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启示。
- 蔡咪乐刘然
- 关键词:儒家生态思想生态实践
-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范畴的界定——兼评实践泛化论和实践狭化论
- 2012年
- 关于实践范畴的外延学界长期存在争议,两个基本倾向是泛化和狭化。外延的准确界定需要内涵的精确把握,在重新解读实践内涵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在哲学史中理解实践,二是把实践作为一个统一体进行研究。依此原则,我们的结论是:不是用物质或者精神规定实践,而是用实践规定物质和精神。实践是人类全部生活的基础,但是,不是所有人类活动都是实践。判断实践的标准是能动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依据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为核心文本,我们对物质活动、交往活动和精神活动分别做了比较精确的实践界定,明确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西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萨特的历史人类学中关于集合和群体的论述,以及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成果给了我们重要启示。
- 刘然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重要论述的三重意涵被引量:1
- 2022年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基础深厚、内涵深刻、意义深远。总体来看,包含历史所需、理论指引和自身优势等生成基础,内蕴实践观、人民观、生态观、理想观等内容层次,涵盖坚定文化自信、利于中华文化的守正创新以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价值意义。“两个结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新的规定和阐释,极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围与方向。
- 蔡佳哲刘然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介方法研究
- 2013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建构中最重大的事件。中介是一切居间因素和过渡环节,中介方法是一种辩证方法,一种在微观和宏观之间前进—回溯的方法,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介方法存在三个维度:历史维度、上下维度、层次维度。它们恰好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形成基本的对应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介方法的关键是实现三个维度以及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有机结合。
- 刘然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
- 论革命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历史凝聚,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在内在价值上,主要包括崇高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使命责任、统一的价值理念、坚韧的奋斗精神等,对培养家国同构的伟大情怀、强化中华民族使命担当、汇聚“五个认同”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在实践路径上,可以从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党史教育、强化创新引领、注重实践养成等方面入手,以突出革命文化的价值,进而更好地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蔡佳哲刘然
- 关键词:革命文化
- 乡村产业振兴的时代机遇、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基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考察
- 2024年
- 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考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时代优势与内在机理,剖析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提振乡村产业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发挥区位独特优势等建议。
- 孟安琪刘然
- 人类主导实践方式的历史演变——兼论两个实践研究视角的融合
- 2010年
-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现代哲学,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关注人的生存方式。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实践研究存在两个视角:一是全面生产实践的视角,按照人的生存领域和活动层次的不同,实践分为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关系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二是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的视角,按照实践内部结构要素的性质是否发生本质变化,实践分为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两个视角在现实生活世界中融合在一起,不仅普遍地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始终,而且普遍地相互联系。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们的地位存在差异。人类历史的基本图景是:在人的依赖关系社会,交往实践和常规实践处于统治地位;在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社会,物质生产实践突显出来,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分庭抗礼;在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精神生产实践和创新实践成为普照的光。
- 刘然
- 关键词:交往实践
- 革命文化作为中华各民族集体记忆的文化认同功能被引量:1
- 2023年
-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谱系中,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体现,反映中华各民族集体记忆,在文化认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革命文化刻写了一个既有时间线又有整体性的集体记忆图景。集体记忆是文化认同的前提和源泉,文化认同是集体记忆的结果和升华。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耦合共生,具有相同主体、共同经历、共有精神家园、共同目标。据此,面对中华民族文化安全的隐忧,我们认为革命文化作为中华各民族的集体记忆其文化认同功能的实现路径包含身份确认、内容建构、现实实践、精神系统、形式载体、价值取向等六个方面。
- 刘然
- 关键词:革命文化集体记忆文化认同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