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英杰
- 作品数:18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多民族和谐文化建设研究——以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扬为例
- <正>和谐社会是人们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尤其是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便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讨论也层...
- 师英杰
- 文献传递
- 我国传统社会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启示──以唐宋两代为例
- 2018年
-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纵观我国历史长河,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为现代社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认真总结并借鉴、吸取我国传统社会文化建设的有利经验。
- 师英杰
-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唐宋文明传承
- 论和谐社会的文化价值诉求被引量:1
- 2010年
- 师英杰
- 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诉求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党中央
- 思政课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被引量:7
- 2020年
-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和民族文化的继承开拓者,肩负着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他们是否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民族与祖国的未来,而思政课是全面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和关键课程。为培养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少数民族未来人才,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内容、策略与方法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创新。为此,一方面需要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需要构建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软环境,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 李晶师英杰
- 关键词:思政课少数民族大学生
- 在疫情大考中坚定“四个自信”被引量:3
- 2020年
-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危机也是考验,通过这场考验,世界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面对未来,我们要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有勇气、有底气、有信心、有胆识地面对前行路上的任何挑战。
- 师英杰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原则被引量:1
- 2011年
- 我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不仅要有硬实力的支撑,还必须依靠文化软实力的运作。建构中国文化软实力应遵循五条原则:坚持"以一领多"的原则,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以驾驭当今文化层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坚持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原则,从而确保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的独特内涵,重塑我国在全球背景中的文化身份;坚持文化创新原则,这样才能保持文化的生命力与活力,才能使文化具备辐射力与感染力;坚持会通整合的原则,不仅要与外会通,积极发展,博采众长,还要正视我国多民族、多习俗的现实,整合内部资源;坚持人本原则,这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的主体原则,即要以人为主体,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战略方针。
- 师英杰
-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文化创新民族文化人本原则
- 在传统形而上学批判中推进认识论研究方向的转变
- 2010年
- 传统形而上学批判对近现代认识论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类主体和理性的批判,导致传统认知方法的变更。二是法兰克福学派和解构主义发动的对传统形而上学根基的批判,致使认识主客体关系的转变和认识结构主导地位的建立。传统形而上学批判在我国则推动了党的思想认识路线的重建,并且加深了对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认识。
- 朱虹师英杰
- 关键词:认识论
- 创新的实践基础分析
- 2011年
- 彻底、深入地理解创新问题,必须将创新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把握创新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创新的实践基础进行了分析:人的创新动力产生于人在实践中的需要;创新活动的实施体现了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人的创新活动根植于领先性实践;实践是检验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
- 师英杰
- 多民族和谐文化建设研究——以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扬为例
- 和谐社会是人们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尤其是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便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讨论也层出不穷...
- 师英杰
- 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中把握创新
- 2023年
-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创新机制与实践路径方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在经历了改革开放40余年的成功实践之后,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矛盾叠加等系列发展难题,而立足时代背景化解改革进入深水区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正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所指出的,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带动社会良性运行才能奏效。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唯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增长动力的转换。
- 师英杰李心蕊
- 关键词:社会良性运行知识经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