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燕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CMP
  • 4篇螯合剂
  • 3篇CU
  • 2篇氧化剂
  • 2篇去除速率
  • 2篇TSV
  • 2篇A/O
  • 2篇F
  • 1篇抛光
  • 1篇抛光速率
  • 1篇抛光效果
  • 1篇抛光液
  • 1篇平坦化
  • 1篇粒径
  • 1篇均匀化
  • 1篇开路电位
  • 1篇化学机械抛光
  • 1篇活性剂
  • 1篇机械抛光
  • 1篇碱性抛光液

机构

  • 6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张燕
  • 4篇王辰伟
  • 4篇刘玉岭
  • 4篇邓海文
  • 3篇闫辰奇
  • 2篇檀柏梅
  • 2篇张金
  • 1篇洪姣
  • 1篇牛新环
  • 1篇何彦刚
  • 1篇高宝红
  • 1篇周建伟
  • 1篇秦然

传媒

  • 3篇微纳电子技术
  • 2篇功能材料
  • 1篇电子元件与材...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FA/OⅡ型螯合剂对多层Cu布线CMP后BTA去除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在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加入苯并三氮唑(BTA)抑制Cu界面和布线条的腐蚀。但同时,会与Cu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Cu-BTA钝化膜是CMP后主要的清洗对象之一。采用FA/OⅡ型螯合剂作为清洗液的主要成分,采用接触角测试仪及原子力显微镜来表征BTA的去除效果。通过改变FA/OⅡ型螯合剂的浓度完成一系列对比实验,确定最佳的清洗效果。通过对比实验得知,当清洗液中螯合剂的浓度为1.50×10^-4-200×10^-4时,此时清洗液的pH值〉10,能有效去除Cu-BTA钝化膜以及其它残留的有机物,接触角下降到29°,表面的粗糙度较低。
邓海文檀柏梅张燕高宝红王辰伟顾张冰
Cu CMP平坦化中螯合剂与氧化剂的协同作用
2015年
研究了在铜化学机械抛光(CMP)平坦化中螯合剂与氧化剂的协同作用。铜CMP抛光液主要由SiO2磨料、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螯合剂和氧化剂组成。针对不同比例螯合剂与氧化剂的协同作用,分别对抛光/静态腐蚀速率、电化学、片内非均匀性及平坦化、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检测。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当螯合剂与氧化剂的比例约为1∶1时,平坦化效果最好。研究为进一步优化抛光液配比,最终实现Cu CMP的全局平坦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闫辰奇刘玉岭张金王辰伟张燕邓海文安春燕
关键词:CMP螯合剂氧化剂平坦化
磨料粒径对多层Cu布线CMP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阐述了碱性抛光液中磨料的质量传递作用对多层Cu布线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抛光速率和抛光后晶圆表面状态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磨料粒径抛光液在3英寸(1英寸=2.54 cm)铜晶圆上的抛光实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磨料粒径抛光液的抛光速率以及抛光后晶圆的表面状态,选择了一种粒径为100 nm、质量分数为3%的磨料,粗抛(P1)的抛光速率达到650 nm/min,抛光后晶圆表面粗糙度由10.5 nm降至2.5 nm,大大提高了抛光后晶圆的表面状态以及平坦化效果,可对多层Cu布线CMP过程中磨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武鹏周建伟何彦刚刘玉岭秦然张燕
关键词:粒径抛光速率
氧化剂在TSV铜膜CMP中钝化机理被引量:3
2015年
为实现TSV硅衬底表面铜去除速率的优化,对影响TSV铜去除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抛光液组分(如磨料、螯合剂、活性剂和氧化剂)中的氧化剂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体积分数的氧化剂电化学实验进行钝化机理的研究,从而得到最佳的氧化剂体积分数,再进行铜的静态腐蚀实验和抛光实验对铜的去除速率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剂体积分数为0.5%时铜具有较高的去除速率,能够满足工业需要。最后,对CMP过程机理和钝化机理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氧化剂在TSV铜化学机械平坦化中的作用。
张燕刘玉岭王辰伟闫辰奇邓海文
关键词:去除速率开路电位氧化剂
螯合剂在TSV CMP中对铜膜抛光效果的影响
2015年
化学机械抛光(CMP)是硅通孔(TSV)工艺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抛光工艺和抛光液是影响抛光效果的两大决定因素。主要研究了抛光液中螯合剂在TSV CMP中对铜膜去除速率及抛光后铜膜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抛光液中螯合剂体积分数的增加,铜膜去除速率先增加后趋于平衡,螯合剂体积分数为5%时铜膜的去除速率最大,约为1 450 nm/min;随着抛光液中螯合剂体积分数的增加,抛光后铜膜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螯合剂体积分数为5%时铜膜表面粗糙度最小,约为1.77 nm。
洪姣刘玉岭牛新环王辰伟闫辰奇张金张燕
关键词:螯合剂碱性抛光液去除速率
FA/O碱性清洗液对GLSI多层Cu布线粗糙度的优化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自主研发的FA/O碱性清洗液对多层Cu布线表面粗糙度进行优化。通过改变清洗液中螯合剂与活性剂的体积分数,做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配比。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布线片表面清洗前后粗糙度的变化,电化学测试仪测试各种清洗液对晶圆表面的腐蚀情况。通过对比实验得出当FA/O碱性清洗液中FA/O II螯合剂体积分数为0.015%,O-20活性剂体积分数为0.15%时,表面粗糙度值最小为1.39 nm,而且表面和界面均没有腐蚀。
邓海文檀柏梅张燕顾张冰
关键词:粗糙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