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军

作品数:3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复合材料
  • 3篇C/C
  • 3篇C/C-CU...
  • 3篇复合材
  • 2篇烧蚀
  • 1篇等离子
  • 1篇等离子喷涂
  • 1篇熔渗
  • 1篇烧蚀机理
  • 1篇烧蚀性能
  • 1篇涂层
  • 1篇喷涂
  • 1篇钨涂层
  • 1篇离子喷涂
  • 1篇磨损
  • 1篇摩擦磨损特性
  • 1篇表面等离子喷...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篇杨琳
  • 3篇冉丽萍
  • 3篇易茂中
  • 3篇李文军
  • 1篇彭芬
  • 1篇彭可
  • 1篇葛毅成
  • 1篇廖亚平

传媒

  • 2篇粉末冶金材料...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3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C/C-Cu复合材料表面等离子喷涂钨涂层被引量:14
2010年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C/C-Cu复合材料表面制备W涂层,采用氧乙炔焰进行烧蚀考核,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烧蚀前后涂层的显微组织及相组成进行分析,并与没有W涂层的C/C-Cu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熔蚀后有涂层的C/C-Cu复合材料质量损失仅0.9 mg/s,无涂层C/C-Cu试样的质量损失为5.6 mg/s。C/C-Cu复合材料表面W涂层较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烧蚀后C/C-Cu表面W涂层主要生成WO3和CuWO4,能谱分析(EDAX)表明有较多的Cu元素存在,但分布不均匀。W涂层在烧蚀后均较粗糙、疏松,存在孔洞和裂纹等缺陷,成为降低性能的重要因素。
葛毅成彭可杨琳冉丽萍易茂中李文军彭芬
关键词:复合材料钨涂层等离子喷涂烧蚀
C/C-Cu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及烧蚀机理被引量:22
2010年
采用真空熔渗技术制备新型C/C-Cu复合材料。采用氧-乙炔焰测试不同时间下C/C-Cu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利用XRD、SEM分析材料烧蚀后的物相组成及组织形貌,对C/C-Cu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烧蚀时间对材料的烧蚀率有显著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均呈上升趋势;烧蚀后复合材料表面生成氧化物相TiO2和Cu2O,原来的TiC相被TiO2相替代;C/C-Cu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优于C/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C/C-Cu复合材料的氧-乙炔焰烧蚀机制为热氧化烧蚀、热物理烧蚀(升华)和机械冲刷的综合作用。
冉丽萍李文军杨琳易茂中
关键词:C/C-CU复合材料烧蚀烧蚀机理
不同试验模式下C/C-Cu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无压熔渗工艺制备1种新型的具有自润滑耐磨性能的炭纤维整体织物/炭-铜(C/C-Cu)复合材料,分别在环-块运动模式、销-盘运动模式和往复运动模式下对该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研究,并与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滑板用C/Cu复合材料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C/C-Cu复合材料在不同试验模式下表现出迥异的摩擦磨损特性。往复运动模式下试样表面形成完整光滑的磨屑层,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均分别维持在0.02和1.70 mm3的较低水平,摩擦磨损性能优于C/Cu复合材料;环-块模式下试样磨损面粗糙,摩擦因数最高,达到0.25以上,磨损量最低,仅为0.75 mm3与C/Cu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相当;销-盘模式下试样的磨损量远高于其它2种摩擦模式,最高达55 mm3,摩擦磨损性能比C/Cu复合材料差。
杨琳易茂中冉丽萍廖亚平李文军
关键词:C/C-CU复合材料熔渗摩擦磨损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