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继卿

作品数:13 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气候
  • 7篇玉米
  • 7篇气候变化
  • 7篇气候变化背景
  • 6篇适宜播期
  • 6篇播期
  • 4篇作物
  • 4篇降水
  • 4篇春玉
  • 4篇春玉米
  • 3篇夏玉米
  • 3篇华北平原
  • 3篇APSIM模...
  • 2篇东北三省
  • 2篇同播
  • 2篇作物产量
  • 2篇利用效率
  • 2篇不同播期
  • 1篇大学生
  • 1篇一年两熟

机构

  • 1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3篇高继卿
  • 12篇杨晓光
  • 8篇孙爽
  • 8篇刘志娟
  • 8篇王晓煜
  • 6篇何斌
  • 1篇王克如
  • 1篇李少昆
  • 1篇潘志华
  • 1篇明博
  • 1篇谢瑞芝
  • 1篇赵锦
  • 1篇刘培莹
  • 1篇吴华杰
  • 1篇董朝阳
  • 1篇马艳阳
  • 1篇叶清
  • 1篇李克南
  • 1篇王珊
  • 1篇赵泉

传媒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吉林省梨树县不同作物产能及产能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东北地区旱地作物水分来源是降水,基于产能及产能水分利用效率比较分析吉林梨树可替代玉米种植的主要作物对该地区未来种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吉林省梨树县4种作物(大豆、小麦、谷子和马铃薯)2 a田间试验,结合各作物在不同降水年型条件下全生长季和各生育阶段的耗水规律及水分亏缺程度,以作物产能和产能水分利用效率为研究指标,对各作物在雨养及灌溉处理条件下的产能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经济效益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平水及丰水年,马铃薯产能显著高于其他作物,其他作物无显著差异,雨养条件下马铃薯及谷子均超过100 000 GJ/hm^2,不同降水年型条件下灌溉对马铃薯产能提升效果显著但提升幅度存在差异。比较各作物不同年型条件下的产能降水利用效率、产能灌溉水利用效率和产能农业水分利用效率,马铃薯均达到20 GJ/mm以上,显著高于其他作物,且不同作物的产能水分利用效率受降水年型及水分处理影响的程度不同。对比作物需水量与降水量的耦合程度,马铃薯水分亏缺最严重,其次为大豆和小麦;谷子产能降水利用效率及丰水年产能农业水利用效率仅低于马铃薯,且在全生育期各生育阶段发生水分亏缺现象较少,具有极好的抗旱能力。比较而言,基于作物产能、产能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作物结构调整,马铃薯和谷子相对于小麦和大豆有更大优势;基于作物抗旱能力,谷子具有绝对优势。
刘涛杨晓光高继卿何斌白帆张方亮刘志娟王晓煜孙爽孙爽陈曦
关键词:作物降水谷子水分利用效率产能
不同粮食作物光能利用效率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作物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明确不同作物光合、光截获能力与光能利用效率的差异性,对提高作物资源利用效率和种植结构调整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吉林省梨树县玉米、春小麦、大豆、谷子和马铃薯5种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2 a田间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光合特性、光截获能力和光能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玉米和谷子在营养及生殖生长阶段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不低于28.34μmol/(m^2·s),高于其他作物,且光合作用适宜光强范围较其他作物更宽。对比作物光合有效辐射截获能力可知,玉米、大豆和谷子的光截获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作物,但基于光截获能力分析需适当减小种植密度,避免种植密度过大影响作物中下部叶片发育;马铃薯和小麦则可在充分考虑水分、肥料等限制条件后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来提升作物群体光截获能力;作物上部最大光截获由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的过渡时期最高,对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提高有重要影响。马铃薯、玉米及谷子的全生长季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小麦和大豆;马铃薯、玉米及谷子在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过渡时期的光能利用率较其他生育期高。仅考虑产量最高,吉林梨树县优先种植玉米、马铃薯和谷子。
刘涛杨晓光高继卿何斌白帆张方亮刘志娟王晓煜孙爽万能涵陈曦黄秋婉柳晓庆
关键词:作物光合作用光分布光能利用效率经济指数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北方干湿区降水资源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65
2015年
中国北方地区降水资源空间差异较大且种植结构迥异,细致分析北方不同干湿区降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可为北方地区合理利用降水资源,调节种植结构,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该文利用中国北方15个省市30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过去50 a分为1961-1980年和1981-2010年两个时段,基于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划分标准,明确了与1961-1980年相比,1981年以来北方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空间变化特征;依据中国气象局降水量等级标准及春夏秋冬四季划分标准,系统分析了北方三大区域内小雨、中雨、大雨及暴雨各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在全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中的比例,以及降水在一年四季中的分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1981年以来西北地区的干旱区面积减少,东北地区的半湿润区面积减少,而半干旱区面积扩大明显。研究时段内干旱区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最近30a各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高于1980年之前的20a,其中小雨、中雨等级增加幅度最大;季节变化中,尤以冬季最明显。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年降水日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最近30 a小雨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有明显下降;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减少,半干旱区夏季降水减少更明显,半湿润区则以秋季减少最为显著。北方地区年内发生的降水事件95%以上是小雨和中雨,小雨和中雨量总计占全年降水量的75%;研究时段内北方地区的小雨频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中雨频率呈升高趋势,干旱区表现尤其明显,其对作物生长季内降水有效利用影响较小。各季节降水分配的变化中,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春季降水贡献率升高,半湿润区秋季降水贡献率降低;干旱区仅夏季降水频率有下降;半干旱区各季节降水频率指标变动最突出,春冬季节降水频率有�
高继卿杨晓光董朝阳李克南
关键词:气候变化降水干旱区降水资源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夏玉米适宜播期研究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中玉米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36%左右,如何稳定并提升玉米产量适应气候变化,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播期对夏玉...
张镇涛杨晓光高继卿王晓煜刘志娟孙爽何斌
关键词:玉米适宜播期气候变化作物产量
西北各省季节降水变化及其贡献的差异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24个气象台站1951-2015年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各季节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贡献率,解析西北五省(区)不同季节各等级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贡献率差异,明确不同季节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对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以及同季节内不同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对当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的作用,以探究西北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51-2015年,西北地区年降水日数以0.1d·10a^-1(P<0.01)的速率极显著减少,各站点年平均降水日数及线性变化趋势差异较大;(2)1951-2015年,西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以3.9mm·10a^-1(P<0.01)的速率极显著增加,变化显著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及青海地区;(3)研究区域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中各省(区)夏季降水量贡献率在50%~63%,降水日数贡献率在35%~48%,春秋两季降水接近,冬季降水最少;各季节降水均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各省(区)两者降水日数累计贡献率均在90%以上,暴雨仅发生在夏季且降水日数贡献率低于1%,秋季各等级降水分布与春季基本一致;(4)夏、秋季节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是年降水和降水日数变化的主要原因,小雨至中雨降水量和日数变化是导致季节总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而春、冬季降水在年降水、大雨至暴雨在当季(年)降水中不占优势,故其作用不明显。
孙悦高继卿杨晓光
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播期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约占全球玉米产量的20%左右,2011年玉米种植面积已达034亿hm2,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产量1928亿kg,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3.7%.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
白帆杨晓光王晓煜高继卿刘志娟孙爽何斌
关键词:玉米适宜播期作物产量
华北地区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智慧应对气候变化的水氮管理措施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华北地区44个气象站点1981-2020年气象、土壤和作物数据,利用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APSIM)模拟华北春玉米一年一熟和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的产量、CO_(2)和N2O排放量,解析与春玉米一年一熟种植制度相比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在周年产量提高的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APSIM模型模拟不同水氮管理措施下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并计算氮肥农学效率和水分生产力,采取归一化方法明确各处理达到高产、高效和低排多目标协同效果的主体种植制度应对气候变化的水氮智慧管理措施,以及定量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地区不同种植制度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的影响程度,明确不同水氮管理措施下周年产量、资源利用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空间差异性,为华北主体种植模式智慧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1981-2020年研究区域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0.48×10^(4)~1.65×10^(4)kg CO_(2)-eq·hm^(-2)和2.36×10^(4)~4.11×10^(4)kg CO_(2)-eq·hm^(-2),冬小麦-夏玉米较春玉米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406.7%;(2)1981-2020年研究区域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别为0.08~0.35kg CO_(2)-eq·kg^(-1)和0.19~0.47kg CO_(2)-eq·kg^(-1),冬小麦-夏玉米较春玉米增加了153.8%;(3)随着冬小麦灌溉量增加,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呈增加趋势,且灌溉时期对周年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无明显影响;(4)各作物氮肥施用量在0~225kg·hm^(-2)区间时,冬小麦-夏玉米的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施氮量达到225kg·hm^(-2)之后随着施氮量增加周年产量无显著变化,但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增加。针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采取适宜的灌溉模式和施氮量,
关凯心郭尔静高继卿张文梦张镇涛周丽涛郭世博杨晓光
关键词:温室气体
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播期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正>【研究背景】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约占全球玉米产量的20%左右,2011年玉米种植面积己达0.34亿hm~2,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产量1928亿kg,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3.7%。东北地区春玉...
白帆杨晓光王晓煜高继卿刘志娟孙爽何斌
关键词:玉米APSIM模型适宜播期
文献传递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夏玉米适宜播期研究
<正>【研究背景】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中玉米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36%左右,如何稳定并提升玉米产量适应气候变化,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明确气候变化背...
张镇涛杨晓光高继卿王晓煜刘志娟孙爽何斌
关键词:玉米气候变化适宜播期APSIM模型
文献传递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ⅩⅢ.东北三省春玉米熟型调整的降水限制及其对产量的可能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春玉米品种熟型调整敏感区域内的降水条件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可能影响,为当地春玉米种植品种熟型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1985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17年分为2个时间段(1961—1985年和1986—2017年)。基于东北三省春玉米品种熟型调整敏感区域内的2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点1981—2007年玉米生育期的观测资料,分析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条件的变化特征,并运用作物生产潜力逐级订正法计算降水条件变化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1)1961—2017年,东北三省春玉米品种熟型调整的敏感地带内实际播种期呈提前趋势,成熟期呈推迟趋势,实际生产中品种熟型的调整导致实际生育期延长。(2)敏感区域内春玉米品种熟型的调整,使生育前期(播种—拔节)和后期(开花—成熟)需水量增加,生育中期(拔节—开花)需水量减少;同时,生育前期有效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生育中期和后期有效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3)品种熟型调整后,春玉米生育中期有效降水量满足率最低。(4)品种熟型调整后,气候生产潜力在中晚熟品种调整为晚熟的区域5南部和西部的宽甸和通榆站点呈减小趋势,波动性增加,在特早熟品种调整为早熟的区域1和早熟品种调整为中熟的区域3北部气候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且波动性降低。【结论】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东北地区敏感区域内有效降水量满足率在生育中期和后期降低,气候生产潜力在研究区域的西部和南部减小、东部增大且不稳定性高。因此,在敏感区域的东部、西部和南部仍要进一步关注品种熟型的选取,同时在春玉米生育中期和后期,及时进行灌溉补充水分,确保春玉米产量。
李娥赵锦叶清高继卿杨晓光
关键词:东北三省敏感区春玉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