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玲
- 作品数:23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期刊排序计量学算法评价
- 2014年
- 学术期刊在传播新知识和认证科学功绩上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评价学术出版物时,对期刊的排序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对期刊排序计量学算法影响因子和h指数进行了简单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因子和h指数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的学术水平,但都各有其弊端,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评价期刊,应采用多种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聂晓张弢丁玲玲
- 湖北传统村落前湾村的社会经济价值与可持续发展被引量:2
- 2016年
- 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传统资源,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湖北省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湖北省自然和人文的活态资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前湾村是一个典型的寨墙防卫型传统村落,具有其独特的社会经济价值,但也存在发展障碍。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价值与意义主要在于有利于保护和研究传统文化,有利于保护和研究传统古建筑,有利于村落经济的发展。古建筑维修成本高、新产业开发难度大、村民文化保护意识单薄等是传统村落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编制保护与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及相应的法规条例;挖掘特色,吸引多渠道投资;自然环境的整治;培养适应旅游等产业的新型农民等是传统村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丁玲玲张弢聂晓
- 关键词: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
- 湖北传统村落经济及产业化发展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对湖北传统村落开展的调查,发现湖北传统村落的主要经济发展模式为:商贸物流模式、开发旅游模式、自然经济模式。湖北传统村落产业发展存在着特色优势产业不明晰;产业结构单一,产业抗风险能力弱;产业化发展缺乏与新技术的融合;适应市场的能力相对薄弱等困境。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改造传统小农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基于生态经济视角推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村落农业及旅游业等是湖北传统村落产业化发展的必须路径。
- 聂晓张弢丁玲玲
- 关键词:传统村落
- 襄阳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被引量:2
- 2015年
- 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协调发展度(D)的生态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评价了襄阳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8—2014年襄阳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现较稳定的上升趋势.2008—2010年,0.40≤D≤0.59,襄阳生态环境与经济处于过渡协调发展阶段;2011—2014年,0.60≤D≤0.89,襄阳生态环境与经济处于协调发展阶段;2014年,襄阳生态环境-经济系统已经达到良好协调发展类型.襄阳需要持续将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相结合,才能最终实现襄阳生态环境-经济系统的优质协调发展.
- 聂晓张弢丁玲玲
- 关键词:生态环境经济评价指标协调发展度
- 襄阳市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湿地公园已成为保护和开发湿地的重要途径,如何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是湿地公园建设与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长寿岛湿地属典型的自然河流湿地,具有重要保护意义和开发价值。介绍了襄阳市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概况,在实地调查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对长寿岛湿地公园开发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促进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张弢李柱丁玲玲
- 关键词:湿地公园SWOT分析
- 襄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 2015年
-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襄阳市近年来开展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探索,探索出适合本地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肯定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认清不足和困难,积极探索襄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以及建设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意识观念、体制机制、资金筹措、农民利益诉求等方面探讨加快襄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以便促进襄阳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聂晓张弢丁玲玲
-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襄阳市农村土地产权的若干问题探讨
- 2015年
-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如何处理因农村土地产权而产生的相关问题,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改革中的关键和重要问题之一。以襄阳市农村集体土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目前襄阳市农村集体土地的现状,探讨了其农村土地产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 丁玲玲傅辉张弢
- 关键词:产权
- 利用雨雪分寸重建福州前汛期雨季起始日期的方法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阐述清代福州雨雪分寸记录的特点;并利用福州1961—2010年器测降水记录,分析福州3~7月降水特征,提出辨识福州前汛期雨季开始日期的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清代福州雨雪分寸记录的内容和形式,分类构建利用雨雪分寸辨识福州前汛期雨季起始日期的方法;依据日降雨分寸、降雨日期和强度、时段的降水日期(或时段起止日期)及降水日(次)数与时段降雨状况描述等各类记录所具有的降雨信息特点,确定量化辨识"降雨强度突增"和"少雨期"指标的具体标准,解决在缺少日降雨分寸记录条件下定量辨识雨季开始日期这一难点问题,为重建过去300年华南地区前汛期雨季长序列提供方法。
- 葛全胜丁玲玲郑景云郝志新
- 华南地区300年来逐年冷冬指数数据集(1710-2009)
- 2018年
- 在对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等省区)历史文献资料(包括清代雨雪分寸档案和地方志类汇编资料)和仪器观测记录(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和分月中国地面气象记录)汇编基础上,基于鹿世瑾等(1990)的华南地区冬季冷暖分级标准,建立华南地区冷冬指数重建标准,即1级为冷;2级为寒;3级为大寒;4级为特寒。根据记录发生地区的霜雪冰冻状况,确定华南地区冬季的寒冷程度,对缺失年份进行了数据差补,以此研发了华南地区300年来逐年冷冬指数数据集(1710-2009)。数据结果表明,在300年中,大多数年份(145年)为寒(2级),占比48.33%;其次为大寒(3级,98年),占比32.67%;50年冷冬指数为冷(1级),占比16.67%;仅7年为特寒(4级),占比2.33%。该数据集存储为.xlsx格式,数据量为13.7 KB。
- 丁玲玲丁玲玲
- 浅析汉江流域历史时期降水变化
- 2017年
- 在对汉江流域历史时期降水变化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探讨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汉江流域降水相关气候要素的重建工作,总结认为:汉江流域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成果颇丰,具有多样的代用证据,为互相佐证提供了重要依据,且已有近几百年年分辨率的旱涝变化序列研究;但研究多集中于汉江上游,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对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丁玲玲张弢聂晓
- 关键词:汉江流域降水变化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