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精灵

作品数:6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石斑
  • 6篇石斑鱼
  • 6篇斑鱼
  • 4篇杂交子代
  • 4篇子代
  • 4篇鞍带石斑鱼
  • 3篇幼鱼
  • 3篇云纹石斑鱼
  • 3篇稚幼鱼
  • 3篇胚胎
  • 3篇胚胎发育
  • 3篇仔稚幼鱼
  • 2篇养殖
  • 2篇摄食
  • 2篇斜带石斑
  • 2篇斜带石斑鱼
  • 2篇免疫
  • 1篇形态性状
  • 1篇性状
  • 1篇循环水

机构

  • 6篇福建省水产研...
  • 4篇厦门小嶝水产...

作者

  • 6篇郑乐云
  • 6篇黄种持
  • 6篇吴精灵
  • 5篇吴水清
  • 4篇刘银华
  • 4篇仇登高
  • 3篇许朝辉
  • 1篇林克冰
  • 1篇杨求华

传媒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渔业研究
  • 1篇福建省海洋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观察被引量:12
2016年
对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在水温(22±1)℃、盐度33、p H7.8的海水中,杂交受精卵经过35 h 23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其中在卵裂期、囊胚期和仔鱼出膜前后,杂交子代胚胎的死亡率较高。杂交石斑鱼的孵化率为91.5%,低于对照组的93.1%;畸形率为10.5%,高于对照组的5.3%。根据杂交子代卵黄囊消失与否、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收缩、体色和鳞片的出现,可将杂交石斑鱼胎后发育分为:前期仔鱼(0!3日龄)、后期仔鱼(4!27日龄)、稚鱼期(28!45日龄)、幼鱼期(46日龄以后);通过与其亲本早期发育进行比较发现,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具有一定的杂交优势。
吴水清郑乐云黄种持仇登高许朝辉郑君飘邱峰岩吴精灵刘银华
关键词: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发育
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观察
近年来,对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在水温(22±1)℃、盐度33、pH7.8的海水中,杂交受精卵经过35 h23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期、...
吴水清郑乐云黄种持仇登高许朝辉郑君飘邱峰岩吴精灵刘银华
关键词: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发育
文献传递
投喂频率对流水养殖鞍带石斑鱼生长、摄食及免疫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在水温(28.59±1.74)℃下,选用冰鲜杂鱼饲养平均体质量为858.73g的鞍带石斑鱼,经过60d的生长实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1次/2d、1次/3d)对流水养殖鞍带石斑鱼生长、摄食及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鞍带石斑鱼存活率的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期间各个实验组存活率在99.40%~99.80%之间;各实验组间的肥满度(CF=2.22~2.35)、体质量变异系数(SV=20.08~24.27)、饲料系数(FCR=2.70~3.01)和日增质量(7.50~12.51g/d)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投喂频率1次/d组和1次/2d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和相对增质量(RWG)均显著高于1次/3d组(p<0.05),投喂频率1次/d组的日摄食率和1次/2d组的饲料转化效率均显著高于1次/3d组(p<0.05);在免疫酶活力方面,投喂频率对鞍带石斑鱼血浆中的碱性磷酸酶(AKP=0.083 5~0.089金氏单位/mL)、过氧化氢酶(CAT=7.96~8.19U/mL)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2.40~34.45U/mL)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流水模式养殖鞍带石斑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1次/d或1次/2d.
仇登高郑乐云郑乐云吴水清黄种持刘银华吴水清邱峰岩
关键词:鞍带石斑鱼投喂频率流水养殖
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观察
对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在水温22&#177;1℃、盐度33‰、pH7.8的海水中,杂交受精卵经过35h23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期、囊胚...
吴水清郑乐云黄种持仇登高许朝辉郑君飘吴精灵刘银华
关键词: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发育
杂交石斑鱼(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与其亲本形态性状比较研究被引量:20
2017年
研究了杂交石斑鱼[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赤点石斑鱼(E.akaara)♂]与其亲本的生长差异。采用形态学测量方法,分别测定了3种石斑鱼体质量和7个形态性状,对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进行通径分析,并分析杂交子代杂种优势。结果显示,3种石斑鱼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体质量与全长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0.932,杂交子代体质量与尾柄高的相关性最高(0.955),与全长的相关系数为0.927;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斜带石斑鱼保留体长、体高、尾柄高和体厚,赤点石斑鱼保留全长、体高和尾柄高,杂交子代保留全长、体高、尾柄高和体厚。对杂交子代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发现,体质量平均杂种优势为3.43%,体长平均杂种优势为3.02%,杂交子代同时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和负向超亲优势。该研究表明杂交子代(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的差异要小于赤点石斑鱼,杂交子代形态性状更偏向于母本。
吴水清郑乐云罗辉玉黄种持林克冰邱峰岩吴精灵林金波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杂交子代通径分析
循环水养殖密度和氨氮对斜带石斑鱼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被引量:19
2013年
选取平均体重为146.3 g/尾的斜带石斑鱼450尾分成3个密度组进行饲养,分别为低密度组D1(100尾/m3,14.6 kg/m3)、中密度组D2(150尾/m3,21.7 kg/m3)和高密度组D3(200尾/m3,29.5 kg/m3),比较不同养殖密度引起的水质变化对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摄食率和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氨氮含量随斜带石斑鱼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斜带石斑鱼的摄食率随水体中氨氮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斜带石斑鱼的生长速度呈现负相关性,各试验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07、0.66、0.47;各实验组斜带石斑鱼体重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各实验组的尾均增重量分别为118.5 g、63.3 g和44.1 g;养殖密度对斜带石斑鱼的饵料系数和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斜带石斑鱼的免疫指标血清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阐明了养殖密度引起养殖水质状况的改变,继而影响斜带石斑鱼摄食率的变化,从而造成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出现显著性差异,可能是养殖密度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影响的机制之一。
郑乐云杨求华黄种持吴精灵陈新明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摄食免疫指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