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霞
- 作品数:12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万古霉素致药物热伴白细胞减少2例的药学监护被引量:1
- 2023年
- 为帮助临床医师和药师认识、了解万古霉素致药物热伴白细胞减少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分析2例使用万古霉素感染控制后出现发热伴白细胞减少病例,结合文献学习、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进行关联性分析,为临床判断万古霉素致药物热伴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提供参考。2例患者分别于使用万古霉素第12、13天出现发热,均在输注万古霉素后1~2 h出现发热,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减少,予以停药2 h后无发热,后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根据Naranjo评估量表,对2例患者发生发热伴白细胞减少与怀疑药物万古霉素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评价,得分为7分,评价关系为很可能有关。临床药师与医师根据药物热发生的时间规律、体温变化特征及伴随的机体反应进行鉴别诊断,证实2例患者发热伴白细胞减少与使用万古霉素有关。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和会诊,可发挥药学专长,优化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 张春霞董志强张燕杨建华赵志军张勇
- 关键词:万古霉素药物热白细胞减少
- 多黏菌素治疗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致肾毒性的Meta分析
- 2023年
- 目的评价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者使用多黏菌素后的肾毒性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多黏菌素(试验组)对比其他抗菌药物(对照组)或者多黏菌素B(试验组)对比多黏菌素E(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队列研究,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7项研究,其中4篇RCT、33篇队列研究,共计587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CT[RR=2.64,95%CI(1.43,4.87),P=0.002]和队列研究[RR=1.59,95%CI(1.27,1.98),P<0.0001]中,试验组患者的肾毒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队列研究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中使用多黏菌素患者的肾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使用新型β-内酰胺及其酶抑制剂类药物、替加环素的患者;使用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指南标准、肾脏替代治疗标准、血肌酐升高0.5倍标准时,试验组患者的肾毒性发生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使用多黏菌素E患者的肾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使用多黏菌素B患者[RR=0.57,95%CI(0.39,0.84),P=0.005]。结论在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中,多黏菌素的肾毒性发生率较高,且多黏菌素E高于多黏菌素B。
- 王晓洁董志强董媛张春霞武婧陈晨
- 关键词:肾毒性
- 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合理应用研究概况
- 2020年
- 本文主要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阿比多尔(口服)和磷酸氯喹(口服)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治疗中的安全性数据以及瑞德西韦在动物实验、Ⅰ期临床试验、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数据及用于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初步数据进行简要综述,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 张春霞陈晨石妍董媛陈聪聪董志强
- 关键词:利巴韦林
- 包钢干熄焦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 本课题是根据包钢新体系的建设发展规划,为了满足高炉炼铁对焦炭质量的需求,新建4x60孔JNX3-70-2型焦炉,通过对干熄炉本体的设计、锅炉汽包液位及主蒸汽温度设计、除尘系统设计,来提高熄焦后的焦炭质量,为包钢降本增效做...
- 张春霞
- 关键词:控制系统干法熄焦热交换蒸汽温度
- 基于GCP药品管理模式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探讨
- 2024年
- 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毕业工作后的岗位适应能力,通过《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管理模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切身参与药物临床试验药品管理的工作环节,在实践过程中接受规范化、综合化、系统化的临床试验培训,充分掌握临床试验用药品的管理要素,提高临床科研的思维能力。以GCP指导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是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范化发展,推动药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可成为我国新药研发事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人才储备的重要环节。
- 张燕石妍陈聪聪张蕾张春霞董志强
- 关键词: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实践教学
- “双导师制”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问卷调查及分析
- 2022年
- 针对双导师制在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实施现状和需求进行分析,改革与探讨适宜的科学教育教学方法,为在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制定的科学人才培养方法及教学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包头医学院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双导师制培养方式现状和实践教学需求。结果 96.23% 学生对采用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持认同态度;62.26%认为双导师制受益匪浅,在自身学习过程中帮助很大。实践基地教学现状:100%学生觉得实践基地的教学模式能满足自身对专业知识的需求。92.45%学生认为实践基地的课程安排合理;43.4%学生认为在实践基地培养时间1年以上;92.45%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结合项目协同模式的教学方法收获大,80.21%学生认为实践学习考核标准适宜。结论 实践教育在培养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化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化相衔接,助力培养应用型药学高层次人才目标的实现。
- 张燕邬国栋张春霞齐君董志强
- 关键词:实践教学双导师制
- 包钢干熄焦自动控制系统被引量:1
- 2017年
- 介绍了包钢干熄焦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控制特性以及实现方法。
- 张春霞朱林
- 关键词:PLC自动控制
- 利奈唑胺致黑毛舌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药学监护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利奈唑胺致黑毛舌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后发生黑毛舌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结果 临床医师采纳药物调整方案与不良反应管理建议,患者病情好转,黑毛舌与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消退。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1例药品不良反应参与到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通过予以临床充分的药学信息支持,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张春霞董志强胡雪峰张燕张蕾陈聪聪张勇
-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监护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超高危患者的血脂达标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超高危患者的血脂达标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的ASCVD超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临床药师管理系统收集患者资料。纳入指标包括患者入院的实验室数据,以及出院后3周至6个月内复查的实验室数据,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血脂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ASCVD超高危患者血脂达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ASCVD超高危患者214例,经降血脂药物治疗41例达标,达标率19.2%(41/214)。对比血脂达标组和血脂未达标组的基线资料,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强度、心肌梗死(MI)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史[OR(95%CI):2.242(1.101,4.566)]、PCI史[OR(95%CI):2.178(1.043,4.546)]和高强度他汀类药物[OR(95%CI):3.361(1.509,7.483)]的使用是患者血脂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强度他汀类药物[OR(95%CI):2.805(1.211,6.497)]的使用是患者血脂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SCVD超高危人群的血脂达标率较低,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可提高该患者人群的血脂达标比例。
- 郭力文张勇乌雅罕张春霞侯斯琦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药高脂血症
- 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其胎儿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MNT)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体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和内分泌科确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内分泌科传统饮食指导;观察组接受营养医师制定的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方案,比较两组孕妇体重变化、妊娠结局、新生儿体重,以及治疗前后、分娩前血糖水平。结果: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8,P=0.000),观察组体重增长更接近合理数值;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9,P=0.000),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更接近合理数值。观察组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9.231,P=0.002),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χ2=5.455,P=0.02);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正常率高于对照组(χ2=6.787,P=0.009);观察组患者餐后1 h血糖正常率高于对照组(χ2=11.380,P=0.001);观察组患者餐后2 h血糖正常率高于对照组(χ2=6.944,P=0.008),最后一次产检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正常率高于对照组(χ2=13.303,P=0.000);观察组患者餐后1 h血糖正常率高于对照组(χ2=11.279,P=0.001);观察组患者餐后2 h血糖正常率高于对照组(χ2=11.279,P=0.001);分娩前两组Hb 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5,P=0.003);产后6~12周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正常转归率观察组大于对照组(χ2=5.934,P=0.015)。结论:MNT能提高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达标率,能有效控制GDM患者体重增长及胎儿出生体重,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本研究将探讨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MNT)对GDM患者及其胎儿的影响。
- 张春霞张立飞周起环刘开元刘建英毕海英张红霞李畅蕾
- 关键词:医学营养治疗妊娠期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