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宪芳

作品数:4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恢复
  • 2篇团聚体
  • 2篇农田
  • 2篇子午岭林区
  • 2篇林区
  • 1篇有机碳
  • 1篇植被自然恢复
  • 1篇容重
  • 1篇水稳性
  • 1篇水稳性团聚体
  • 1篇土壤剖面
  • 1篇土壤容重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农田土壤
  • 1篇农作
  • 1篇农作物
  • 1篇主要农作物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泸州市环境保...

作者

  • 4篇李晓晓
  • 4篇赵世伟
  • 4篇曾宪芳
  • 3篇李婷
  • 2篇刘京
  • 2篇马帅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子午岭林区植被自然恢复下土壤剖面团聚体特征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研究了子午岭林区七种植被类型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随植被恢复的变化规律以及这3个指标随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对>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的影响可以达到70 cm土层;除白羊草群落外,0-70 cm土层上>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植被恢复逐渐提高,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随植被恢复逐渐减小,土壤结构随植被恢复逐渐改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碳之间呈极显著对数相关关系(p=0.01,n=32),当有机碳含量低于18.1 mg/g时,>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有机碳含量提高而明显提高、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则随有机碳含量提高而明显降低,即土壤结构稳定性明显提高;当有土壤机碳含量高于18.1 mg/g,>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渐趋稳定,即在白羊草、虎榛子、山杨和辽东栎阶段的0-5 cm土层土壤结构达到稳定状态。
马帅赵世伟李婷李晓晓曾宪芳
关键词:植被恢复水稳性团聚体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主要农作物碳足迹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农田碳足迹可以全面地反映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引起的碳排放效应,是指导农业生产节能减排的重要指标。为探明农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农田生产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碳足迹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测算了该县农作物碳足迹。结果表明,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碳足迹分别为1 487.56±164.59,913.03±142.99和809.75±144.99kg Ce/(hm2.a);碳成本分别为0.17±0.05,0.08±0.02g和0.12±0.03kg Ce/kg;化肥的施用量是影响碳足迹的主要因素,而水稻生产过程中灌溉水及育秧过程也是其碳足迹较高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农田固碳减排增汇效益,应压缩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玉米和小麦种植,同时,建立节肥低碳高效的种植模式是实现平罗县农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曾宪芳赵世伟李晓晓李婷刘京
关键词:农田碳足迹
西北干旱区县域农田表层土壤容重空间变异性特征被引量:17
2013年
以西北干旱区的宁夏平罗县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县域农田表层土壤容重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平罗县农田表层土壤容重的变化范围是1.079~1.612g/cm3,平均值为(1.355±0.107)g/cm3,变异系数为0.080,属于弱变异性,但在空间上呈现由西向东逐渐减小的南北走向条带状分布格局,土壤质地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李晓晓刘京赵世伟李婷曾宪芳
关键词:农田土壤容重
子午岭林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研究了子午岭林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团聚体有机碳分布以及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0—100 cm剖面上有机碳含量加权平均值随植被恢复年限逐渐升高,坡耕地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加权平均值为3.54 g/kg,弃耕地、草地、灌木和乔木阶段分别比坡耕地提高6.8%,36.6%,41.5%和73.6%;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植被恢复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20 cm以下土层;0—5和5—10 cm土层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植被恢复年限逐渐增加,并有向大粒级(>2 mm)团聚体中富集的趋势,1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植被恢复变化不明显;弃耕地、草地、灌木和乔木阶段0—20 cm土层>5,5~2和2~1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高于坡耕地,说明植被恢复0—20 cm土层土壤增加的有机碳更多地固定在>1 mm粒级团聚体中。
马帅赵世伟李婷李晓晓曾宪芳
关键词:植被恢复团聚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