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游

作品数:24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建筑科学
  • 15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桥梁
  • 5篇桥梁工程
  • 5篇桥面
  • 5篇桥面板
  • 5篇箱梁
  • 5篇钢桥
  • 5篇钢箱
  • 5篇钢箱梁
  • 4篇索夹
  • 4篇铺装
  • 4篇铺装层
  • 4篇桥面结构
  • 4篇主缆
  • 4篇组合桥
  • 4篇纳米
  • 4篇接头
  • 4篇空间主缆
  • 4篇环氧
  • 4篇环氧胶
  • 4篇隔板

机构

  • 24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作者

  • 24篇李游
  • 23篇李传习
  • 5篇陈卓异
  • 5篇柯璐
  • 2篇贺君
  • 1篇刘方成
  • 1篇王文强
  • 1篇黄侨
  • 1篇曹水东
  • 1篇柯红军
  • 1篇郭立成
  • 1篇郑辉
  • 1篇周群

传媒

  • 3篇长安大学学报...
  • 2篇复合材料学报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交通科学与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建筑材料学报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 3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间主缆扭转特性与扭转效应数值模拟
针对空间缆索悬索桥体系转换过程中主缆会产生扭转,而扭转刚度为各因素影响的变量,数值模拟中难以准确考虑,从而无法精确计算主缆扭转角及确定索夹预偏角的难题。本文揭示了吊索张拉过程主缆的扭转机理,从理论上分析了钢丝层间摩擦力对...
李游李传习刘智侃曾宇环
关键词:空间主缆数值模拟扭转刚度
高性能纳米材料环氧胶黏剂及CFRP加固钢结构界面性能研究
胶粘CFRP加固钢结构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方面,原结构通过黏结层将承担的部分荷载(包括活载)传递给CFRP,因此可以降低原结构的应力水平;另一方面,利用CFRP层疲劳强度高,通过黏结层的作用,约束原结...
李游
关键词:耐久性
文献传递
钢-超高性能混凝土胶接组合板受弯的界面性能被引量:5
2020年
通过胶粘组成的组合桥面系,可解决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开裂和桥面铺装层易损坏等难题。为研究钢-超高性能混凝土胶结组合桥面系的横向受弯性能,采用2种方案,对20块钢-超高性能混凝土胶接组合板进行了静力正/负弯矩加载试验,分析不同参数对其界面与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负弯矩作用下,保证胶黏层界面性能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配筋率,可提高该组合板面系的横向抗弯拉性能;现浇板纯弯段裂纹分布较密集,配筋率越高裂纹越密,而预制板裂纹较稀疏。正弯矩作用下的弹性极限与开裂荷载较负弯矩作用下的更大。因超高性能混凝土和钢板组合板之间的界面黏结强度较大,在2种界面处理方式下,组合板达到屈服时,其界面仍未脱离。组合板的开裂强度为8.9~22.2 MPa,整体大于6.41 MPa,可满足实际工程要求。
李传习胡正李游柯璐
关键词:黏结性能环氧胶黏剂
固化剂对室温胶黏CFRP板/钢板界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基于自研的纳米SiO_(2)环氧树脂胶黏剂配比,制作了室温固化的21个胶黏剂拉伸试件、20个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板/钢板双搭接接头试件,进行了胶黏剂拉伸力学指标及搭接试件承载能力、有效黏结长度、传力模式和黏结滑移本构等试验研究,得到了固化剂种类及掺量对搭接试件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固化剂种类和掺量不同的7种胶黏剂的拉伸强度依次为GY34(基于缩氨105和聚醚氨D230按质量比1∶2复配的胶黏剂)>GY35(基于聚醚氨D230的胶黏剂)>GY31(基于缩氨105的胶黏剂)>GY2(基于改进酚醛胺GR07的胶黏剂)>GY33(缩氨105和聚醚氨D230按质量比1∶1复配的胶黏剂)>GY1(基于芳香氨BD11的胶黏剂)>GY32(基于缩氨105和聚醚氨D230按质量比2∶1复配的胶黏剂);搭接试件的抗剪承载力依次为GY34-S>GY31-S>GY35-S>GY2-S>GY33-S>GY1-S>GY32-S;GY31-S、GY35-S、GY34-S的破坏模式为CFRP板层离,其界面胶层黏结强度大于CFRP板内层间剪切强度;各CFRP板/钢板搭接接头有效黏结长度为50~80 mm;4种采用单一固化剂粘接的搭接试件的黏结滑移曲线均为双线性三角形模型;采用GY34粘接的搭接试件的黏结滑移曲线为三线性直角梯形,界面韧性能得到提升.
李传习李游贺君贺君彭彦泽
关键词:固化剂室温
一种正交异性桥面板栓焊接头及外宽式拼接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交异性桥面板栓焊接头及外宽式拼接板。所述外宽式拼接板包括固定在U肋腹板内侧的内侧拼接板,固定在U肋腹板外侧的外侧拼接板;所述U肋腹板具有第一侧部分、平板部分和第二侧部分;所述第一侧部分的内侧和第二侧部分...
李传习冯峥郭立成王文强陈卓异柯璐李游
文献传递
纳米材料胶粘剂胶体拉伸性能与微观结构被引量:1
2020年
为制备出常温固化的环氧树脂结构胶粘剂,通过超声波细胞粉碎仪对羧基功能化碳纳米管(TNMC1)、羟基功能化碳纳米管(TNMH1)和氧化石墨烯(TNGO-10)3种纳米材料分别进行分散处理,制备了纳米材料增强环氧胶粘剂,测试了胶粘剂常温固化胶体的拉伸曲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取了拉伸断面形貌,分析了掺入纳米材料后的增强增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掺入微量的纳米材料能显著提高胶粘剂的拉伸性能。当TNGO-10掺量为0.1%时,加入了TNGO-10的胶粘剂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较纯胶粘剂提高了42.64%;当分别加入TNMC1和TNMH1掺量为0.2%时,相应胶粘剂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分别较纯胶粘剂提升了55.32%,38.08%;同时加入为0.05%的TNMH1和0.05%的TNGO-10时,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弹性模量较纯胶粘剂分别提高了56.41%,43.67%和19.5%,充分发挥了一维和二维2种纳米材料的协同效应。胶体拉伸断面SEM分析表明,TNMC1,TNMH1和TNGO-10的掺入能提高其断面的粗糙度,表面活性化的纳米材料与胶粘剂形成了紧密结合的界面,导致纳米材料周围的基体具有更明显的塑性变形。裂纹在遇到纳米材料时,需要绕过或者剪断纳米材料方能扩展,形成了二级裂纹,消耗了更多的断裂能。加入纳米材料后,胶粘剂拉伸试件的断裂形式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材料的强度与韧性显著提高。
李传习高有为李游刘宇飞
关键词:环氧胶粘剂纳米材料微观结构常温固化
纳米SiO2质量分数对胶粘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板-钢搭接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胶黏剂力学性能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CFRP)加固钢结构的界面黏结性能影响显著。基于研制的胶黏剂配比,分析了不同纳米SiO2质量分数对胶黏剂常温固化后基本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制作了31个CFRP板-钢板双搭接试件,对其进行了常温固化后的承载能力、有效黏结长度、传力模式、黏结-滑移本构等试验研究,得出了纳米SiO2质量分数对CFRP板-钢板搭接试件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常用商品胶黏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纳米SiO2质量分数的增加,胶黏剂应力-应变关系由线性转变为非线性,应变能、断裂伸长率及剪切强度分别最高提升了292.10%、202.88%和133.12%。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纳米SiO2的添加使断面粗糙度显著增加,形成了密集的塑性空穴,产生了更多的微裂纹,使胶黏剂的韧性大幅度提高。当纳米SiO2质量分数从0增至1wt%,搭接试件破坏模式由界面破坏逐渐变为CFRP板层离破坏。掺入纳米SiO2能显著增加搭接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提升256.96%)及界面有效黏结长度(提升3倍),提高CFRP表面的应变及界面剪应力峰值。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0与0.5wt%的搭接试件的黏结-滑移曲线为双线性三角形模型,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1wt%的搭接试件的黏结-滑移曲线为三线性梯形模型,黏结界面韧性大幅提升。CFRP-钢界面承载能力受胶黏剂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的双重影响,非线性高强度(即具有较高应变能)胶黏剂对应的CFRP-钢搭接接头具有更好的界面性能。
李传习李游高有为胡正刘一鸣
关键词:破坏模式
钢箱梁横隔板疲劳开裂原因及补强细节研究
针对压-压循环可不验算疲劳、横隔板弧形切口母材疲劳为面外反复变形所致、《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疲劳损伤效应系数取值等认知或规定,以及服役背景工程横隔板弧形切口处的补强细节尺寸确定,通过服役背...
李传习李游陈卓异柯璐
关键词:疲劳开裂
具有横桥向加固条的组合桥面结构及加固施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横桥向加固条的组合桥面结构及加固施工方法,该桥面结构,包括已有大量疲劳裂纹的钢桥面板和铺设于所述钢桥面板上方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层,在钢桥面板的顶面并列间隔粘接有多根沿横桥向的加固条,所述加固条由碳纤维增...
李传习李游高有为彭彦泽史文琪
文献传递
基于监测数据的钢箱梁U肋细节疲劳可靠性分析被引量:18
2020年
针对某悬索桥钢箱梁疲劳开裂严重,基于WIM动态称重系统采集的数据,对该桥通行车辆的车型、轴距、轴重、总重、是否超载进行了统计,明确了该桥交通荷载特征及各车道随机车流差异性,依据实桥动应变监测数据,运用雨流计数法及Palmgren-Miner线性损伤累积理论,获得了运营状态下各车道的疲劳应力谱,基于均匀设计-径向基神经网络-重要蒙特卡罗法(UD-RBF-IMC)相结合的算法,运用线弹性断裂力学对U肋对接焊缝疲劳可靠性进行了评估,研究了交通量及轴重增长对疲劳可靠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桥疲劳车型可简化为V2~V10共9类,左、右幅V2车型的总重均为单峰偏态分布,超载率不到4%,V3~V10车型的总重均为多峰分布,超载率大于30%,最高达69%;重车道V2~V10车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车道;温度日变化对疲劳应力谱的影响较小,采样频率对应力谱的影响较为显著,不宜小于50 Hz;结合UD、RBF、IMC算法各自的优点,有效提高了基于监测数据的钢箱梁细节疲劳可靠度指标的求解精度和效率;轴重增长系数对疲劳可靠度的影响明显大于交通量增长系数,在运营期间除控制交通量外,还需重点控制重车比例和超载率;当交通量增长系数为3%,轴重增长系数为0.6%时,1#测点疲劳寿命仅为74年;超车道重载卡车数量较少,高水平应力循环较少,疲劳寿命较长,而快车道和重车道重载卡车较多,高水平应力循环较多,存在疲劳开裂风险,需重点关注。
李游李游陈卓异李传习邓扬
关键词:桥梁工程钢箱梁疲劳可靠度线弹性断裂力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