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豫 作品数:13 被引量:33 H指数:3 供职机构: 黔东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19—2021年黔东南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黔东南州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状况,分析查验工作效果,为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2021年黔东南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补种情况及同时期3~12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相关数据。结果:2019—2021年黔东南州共查验托幼机构/小学8 243所,查验机构覆盖率为100.00%;共查验505 249人,查验对象覆盖率为100.00%。其中,托幼机构4 631所,共查验287 275人,有预防接种证者286 068人,持证率为99.58%;小学3 612所,共查验217 974人,有预防接种证者216 877人,持证率为99.50%。2019—2021年黔东南州入托、入学儿童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腮腺炎疫苗未完成全程接种的漏种儿童疫苗补种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除腮腺炎疫苗外,其他疫苗查验后补种率均>95.00%。2019—2021年黔东南州托幼机构/小学未暴发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传染病,无麻疹病例发生,乙型肝炎和腮腺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2019—2021年黔东南州开展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逐年规范,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有效控制了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在托幼机构/小学的发生和暴发。 时静 郭豫 邓茂铭关键词:入托儿童 入学儿童 预防接种证 传染病防控 黔东南州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结果分析 2011年 目的评价黔东南州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黔东南州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全州儿童报告接种率为98.33%,其中本地儿童报告接种率为98.40%;抽样调查接种率为97.43%;州统计局公布人口数估算接种率为92.57%。结论本次MV强化免疫达到了预期目标。 潘宏 段林李 郭豫 邓茂铭 吴念标关键词:麻疹疫苗 强化免疫 接种率 2014年黔东南州免疫规划综合评审调查结果分析 2017年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免疫规划工作开展情况,找出薄弱环节,为制定有关策略和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2014年黔东南州免疫规划工作实施、人员和经费保障、免疫规划监测指标、现场调查接种率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报告接种率等有效地对免疫规划工作质量进行考核。结果我州16县(市)免疫规划工作运作良好,综合评审得分均达90分以上,但政府经费投入和人员配置不足,加强接种合格接种率偏低,查验接种证补种率低,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管理欠缺,疫苗及冷链管理混乱。结论落实免疫规范保障措施,经费保障和人员投入,加强业务人员综合培训,是提升免疫规划工作的关键。 张义明 郭豫 潘宏 欧必东 段林李 李志明关键词:免疫规划 贵州省黔东南州消除疟疾前后疫情态势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贵州省黔东南州消除疟疾前后疫情特征,为今后当地巩固消除疟疾防治成果制定有效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8年黔东南州16个县(市)的疟疾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消除疟疾前(2005-2011年)、后(2012-2018年)当地居民疟原虫和流动人口疟原虫感染率,疟疾病例人群分布、季节分布、疟原虫种类、传疟媒介种类等特征.结果消除疟疾前共报告疟疾病例1412例,其中本地病例1361例,占总病例数的96.39%;消除疟疾后报告病例17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消除疟疾前,18~60岁人员比例为70.54%(996/1412),消除后的17例病例年龄均为18~60岁;儿童/学生比例由消除前的24.65%(348/1412)降至消除后的0;消除前疟疾病例发病高峰为6-10月份,且每月均有病例发生;而消除后,输入性病例呈散在发生;消除前疟原虫种类以间日疟为主(98.58%,1392/1412),消除后主要为恶性疟输入为主(70.59%,12/17);消除前后,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均为优势种群,2015年以后未发现微小按蚊和嗜人按蚊分布.结论黔东南州消除疟疾后,存在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疟疾病例风险,建议当地相关部门今后应重点做好境外回归人员疑似疟疾病例处置及其媒介监测工作. 唐德亮 罗涛 邓茂铭 狄静 郭豫 侯兴华 杨斌 石德慧 杨彰平 刘运维 祁远方 李琼 潘晓彦 吴国艳关键词:疟疾 疫情特征 黔东南州2005-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黔东南州乙脑的流行规律及疫情趋势,为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制定乙脑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黔东南州2005-2010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05-2010年乙脑发病391例,发病率为1.59/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91.56%的病例集中在6-8月。年龄以<10岁的儿童为主,占81.8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职业以散童和学生为多。结论黔东南州自2006年将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散发病例时有发生,从江、凯里等县市发病率还较高,因此黔东南州乙脑预防工作不容乐观,要采取疫苗接种、防蚊灭蚊等综合措施降低乙脑发病。 潘宏 时静 邓茂铭 周文红 郭豫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特征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可及性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分析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可及性,为合理规划预防接种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平均最邻近方法分析区域内门诊空间分布模式,利用热点分析方法分析以疫苗接种量为权重区域内接种人员、接种周期冷链设备和门诊面积的配置和设置情况,缓冲区分析方法分析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范围。结果:此研究区域内预防接种门诊空间分布格局呈离散性,门诊接种人员、接种服务时间、冷链设备、门诊服务面积在空间上配置具有差异,并鉴别出资源配置充足的热点区域58个和资源配置薄弱的冷点区域15个,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的可及范围为28 666km2。结论:利用距离分析、空间热点分析、缓冲区分析方法分析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的空间分布格局、服务资源的配置情况、服务可及范围,可为区域内预防接种门诊服务模式和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冯军 郭豫 杨燕妮 张大勇 张丽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缓冲区分析 卫生服务可及性 黔东南州实施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项目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对黔东南州实施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项目效果进行分析,探索提高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有效策略和措施。方法项目实施前后分别进行了基线调查和评估调查。基线调查对全州县级疾控中心、负责接生医疗卫生机构和好、中、差各1个乡镇卫生院的疫苗接种和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在抽取的3个乡镇中每乡镇按好、中、差各抽取1个村,每村随机抽取5名2009年出生的儿童家长和5名孕妇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调查。评估调查为随机抽取1个县级负责接生的医疗卫生机构和1个乡镇卫生院调查了解其2011年住院分娩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再对抽取的乡镇随机抽取1个中等水平的村,入村调查2011年在家和在医院出生的儿童各5名,了解其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同时对其母亲或监护人进行KAP问卷调查。以上资料结合乙肝疫苗接种常规报表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项目关键指标实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1年的项目实施,黔东南州各县报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平均从2009年的54.93%上升到2011年的92.05%,并且实现以县为单位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75%以上目标。农村孕产妇对乙肝疫苗接种知晓率、孕妇住院分娩率分别从项目前的30.4%(437/1 439)和79.8%(41 231/51 668)提高到项目后的69.9%(202/289)和89.9%(44 494/49 4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评估调查结果显示全州在家和住院分娩儿童抽样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4.8%(39/46)和99.2%(247/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项目对提高该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效果明显,提高住院分娩率及在家分娩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仍是今后工作重点。 罗涛 潘宏 侯兴华 邓茂铭 吴运凤 郭豫 段林李 吴念标 杨斌关键词:疫苗 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