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从明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手术
  • 4篇椎体
  • 4篇疗效
  • 4篇颈椎
  • 3篇术后
  • 3篇前路
  • 3篇椎间盘
  • 3篇颈椎病
  • 3篇颈椎前路
  • 2篇胸腰段
  • 2篇胸腰段骨折
  • 2篇胸腰段椎体
  • 2篇胸腰段椎体骨...
  • 2篇腰段
  • 2篇融合术
  • 2篇术式
  • 2篇全切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弓根螺钉

机构

  • 5篇皖南医学院弋...
  • 3篇皖南医学院第...
  • 1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9篇李从明
  • 8篇王弘
  • 4篇徐宏光
  • 4篇张涛
  • 2篇张书丰

传媒

  • 3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两种内固定术式胸腰段椎体骨折近期临床疗效的比较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治疗方法,并比较长节段内固定短节段融合和经伤椎三节段内固定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中期疗效,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胸腰段椎体骨折...
李从明王弘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近期疗效
颈椎前路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相关风险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相关危险因素,用以指导、评估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颈椎病住院并接受前路减压手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术前患者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以及术前JOA评分等指标。将术后出现三角肌肌力降低1级以上者诊断为颈5神经根麻痹。以患者术后是否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为标准,将患者分为A组(颈5神经根麻痹组)、B组(非颈5神经根麻痹组)。分别测量并记录手术前后2组颈椎生理弧度变化、术前C4/5椎间孔前后径、椎体撑开高度、术前颈椎MRI T2像在C4/5节段上是否存在高信号等影像学参数。采集2组患者手术节段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与颈5神经根麻痹有关的风险因素。结果:术后9例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症状。2组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椎间孔前后径和减压节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减压节段数和椎间孔前后径是颈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临床上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患者,过度矫正患者颈椎生理弧度、术前患者椎间孔狭窄以及减压节段数是颈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危险因素。合理的减压手术是预防颈5神经根麻痹的关键。
李从明王弘张涛徐宏光张书丰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手术疗效比较
2016年
目的:比较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 ,CDA)与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CDF)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颈椎病50例,随机给予CDA(n=23),或者ACDF(n=27)治疗,术后12个月门诊随访。结果:两组术前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 )及JOA(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无统计学差异,CDA组比ACDF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1),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12个月,两组手术节段RO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CDA组ROM较术前得以维持,ACDF组降低。两组JOA及VAS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DA较ACDF能维持手术节段的活动度,CDA有望取代ACDF。
张涛王弘徐宏光李从明
关键词:颈椎病
两种内固定术式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两组,以下简称A组和B组。A组行长节段跨伤椎8钉内固定;B组行经伤椎置钉联合上、下邻椎三椎6钉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月和1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佳。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恢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随访影像学参数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脊柱后凸Cobb角的矫正有所丢失(P〈0.05);短节段内固定组矫正丢失大于长节段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内固定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均可靠。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短节段组,但在随访期间脊柱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压缩率矫正丢失方面更有优势。
李从明徐宏光王弘张涛张书丰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长节段短节段
比较微创PLIF和传统TLIF治疗腰椎滑脱近期临床疗效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术式和微创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共69例,年龄42岁至76岁,平均年龄76.8岁.69例患者分为两组.
李从明王弘
关键词:微创手术疗效
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我院504例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及术前化验指标与常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从而探讨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常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收集2012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期...
李从明王弘
关键词:高龄并发症围手术期
比较椎弓根螺钉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分别采用椎弓根螺钉单侧固定和双侧固定治疗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男58例,女4...
李从明王弘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脊柱融合术手术后并发症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与轴性症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颈椎椎体次全切术后轴性症状(AS)的发生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被诊断为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完成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术前均无颈部疼痛、僵硬等轴性症状,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电话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JOA评分、撑开高度、关节突距离、Cobb角,分析性别、年龄、椎体节段、椎间高度及关节突变化、术前曲度在有无AS患者中的差异,最后对椎体与关节突撑开值做一相关性研究。结果:65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0.6±8.19)岁。患者术后3个月~1年内出现的AS发生率为24.6%(16/65),其中C4椎体切除后AS的发生率18.2%(2/11),C5椎体切除后AS的发生率28%(7/32),C6椎体切除后AS发生率的31.8%(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关节突撑开值与椎体撑开值在有无AS的患者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颈椎后凸在AS的患者中分布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突与椎体撑开值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颈椎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后AS并不少见,术前颈椎后凸与获得性AS的发生有关,椎体过度撑开可增加关节突距离,进而导致颈部疼痛。
张涛王弘徐宏光李从明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轴性症状
颈椎前路减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相关风险分析
目的:回顾9例颈椎减压术后并发颈5神经根麻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影像资料,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并发颈5神经根麻痹症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和发病危险因素以及预后。以期合理制定患者颈前路手术方案和判断病人术后预后情况。...
李从明
关键词:颈椎病ACCFACDF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