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涛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颈椎
  • 3篇融合术
  • 3篇术后
  • 3篇椎间盘
  • 3篇椎体
  • 3篇细胞
  • 3篇节段
  • 3篇颈椎病
  • 2篇信号
  • 2篇腰椎
  • 2篇融合术后
  • 2篇手术
  • 2篇髓型
  • 2篇体外
  • 2篇退变
  • 2篇前路
  • 2篇全切
  • 2篇椎体次全切
  • 2篇细胞衰老
  • 2篇细胞体外

机构

  • 5篇皖南医学院弋...
  • 5篇皖南医学院第...
  • 2篇皖南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2篇张涛
  • 9篇王弘
  • 8篇徐宏光
  • 4篇李从明
  • 3篇张书丰
  • 1篇张晓玲
  • 1篇赵泉来
  • 1篇文育锋
  • 1篇马明明
  • 1篇陈凌子
  • 1篇罗琨
  • 1篇张晓龙
  • 1篇郝娟娟
  • 1篇李程
  • 1篇袁明

传媒

  • 5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年份

  • 2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手术疗效比较
2016年
目的:比较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 ,CDA)与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CDF)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颈椎病50例,随机给予CDA(n=23),或者ACDF(n=27)治疗,术后12个月门诊随访。结果:两组术前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 )及JOA(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无统计学差异,CDA组比ACDF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1),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12个月,两组手术节段RO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CDA组ROM较术前得以维持,ACDF组降低。两组JOA及VAS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DA较ACDF能维持手术节段的活动度,CDA有望取代ACDF。
张涛王弘徐宏光李从明
关键词:颈椎病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手术方法的选择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与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月5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个节段)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选择,分为两组,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为A组(n=33),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为B组(n=20),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JOA评分、VAS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Cobb角。观察术后是否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及轴性症状。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较A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出血量较A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手术的JOA评分、VAS评分及NDI评分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每组手术末次随访的这些评分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A组术后CCI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影像学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A组、B组分别出现了6例及3例C5神经根麻痹,A组出现12例轴性痛,B组出现4例轴性痛,两组手术在并发症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两种手术在神经功能改善上无明显差异,单开门组会导致颈椎曲度的部分丢失。两种手术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及轴性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单开门组在两种并发症方面发病率较侧块螺钉组高。
李程王弘徐宏光张涛罗琨
关键词:颈椎病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侧块螺钉
两种内固定术式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两组,以下简称A组和B组。A组行长节段跨伤椎8钉内固定;B组行经伤椎置钉联合上、下邻椎三椎6钉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月和1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佳。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恢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随访影像学参数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脊柱后凸Cobb角的矫正有所丢失(P〈0.05);短节段内固定组矫正丢失大于长节段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内固定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均可靠。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短节段组,但在随访期间脊柱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压缩率矫正丢失方面更有优势。
李从明徐宏光王弘张涛张书丰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长节段短节段
IGF-I在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退变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究IGF-I在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退变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培养大鼠终板软骨细胞,建立体外自然退变模型,选取P2代终板软骨细胞,摸索IGF-I的作用浓度,以最佳药物浓度培养细胞.P2代细胞(空白对照组)、P...
张涛王弘徐宏光
关键词:IGF-IERKAKT
IGF对大鼠终板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
目的:终板软骨细胞的非正常成熟和骨化在腰椎退变中扮演重要角色,已知IGF-1具有刺激软骨细胞增殖和阻止其去分化的作用(离体和在体培养中)。然而,关于IGF-I对腰椎终板软骨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
张涛
关键词:IGF退行性疾病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研究进展
2016年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ASD)目前尚无明确定义,MRI检查等可显示椎间盘病变,其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相关。ASD病因包括术前既存邻近节段退变、椎体矢状位失衡、后方复合体损伤、生物力学影响等。针对这些原因,临床运用腰椎间盘置换术、动态固定、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等技术进行防治,但均缺乏长期随访结果。该文就腰椎融合术后ASD定义、影像学评价、发生率、发病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涛王弘徐宏光赵泉来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
颈椎前路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相关风险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相关危险因素,用以指导、评估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颈椎病住院并接受前路减压手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术前患者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以及术前JOA评分等指标。将术后出现三角肌肌力降低1级以上者诊断为颈5神经根麻痹。以患者术后是否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为标准,将患者分为A组(颈5神经根麻痹组)、B组(非颈5神经根麻痹组)。分别测量并记录手术前后2组颈椎生理弧度变化、术前C4/5椎间孔前后径、椎体撑开高度、术前颈椎MRI T2像在C4/5节段上是否存在高信号等影像学参数。采集2组患者手术节段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与颈5神经根麻痹有关的风险因素。结果:术后9例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症状。2组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椎间孔前后径和减压节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减压节段数和椎间孔前后径是颈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临床上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患者,过度矫正患者颈椎生理弧度、术前患者椎间孔狭窄以及减压节段数是颈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危险因素。合理的减压手术是预防颈5神经根麻痹的关键。
李从明王弘张涛徐宏光张书丰
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影响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segmentdegeneration,ASD)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因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
张涛王弘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
IGF-I延缓大鼠终板软骨细胞衰老与凋亡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IGF-I是否可以延缓体外培养的大鼠终板软骨细胞衰老与凋亡。方法:大鼠腰椎终板软骨细胞离体培养并传代,取P2代细胞进行相关实验。以COL-2A的mRNA相对表达含量为观察对象,探索IGF-I的作用浓度与时间。I...
张涛
关键词:IGF-I衰老凋亡ERK信号通路AKT信号通路
文献传递
AKT/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退变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AKT/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退变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终板软骨细胞,建立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传代退变模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2代细胞)、自然传代退变组(P5代细胞)、P5代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组、P5代AKT/mTOR信号通路激动剂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各组细胞蛋白聚糖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AKT及P—AKT蛋白的表达变化;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中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9及AKT/mTO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mTOR基因表达变化。结果随着大鼠终板软骨细胞的体外自然传代退变的进行,大鼠终板软骨细胞的表型逐渐减少甚至丢失;在自然传代组中:Ⅱ型胶原(P5/P2=0.28,P=0.0427)、蛋白多糖(P5/P2=0.33,P=0.0263)、SOX9(P5/P2=0.40,P:0.0182)及mTOR(P5/P2=0.28,P=0.0381)的表达明显降低;在AKT/mTOR抑制剂组中:Ⅱ型胶原(P5/P2=0.19,P=0.0347)、蛋白多糖(PS/P2=0.25,P=0.023)、SOX9(P5/P2=0.31,P=0.0342)及mTOR(P5/P2=0.20,P=0.0241)的表达较自然传代组降低;在AKT/mTOR激动剂组中:及Ⅱ型胶原(P5/P2=0.41,P=0.0441)、蛋白多糖(P5/P2=0.53,P=0.0151)、SOX9(P5/P2=0.61.P=0.0197)roTOR(PS/P2=0.41,P=0.0381)的表达较自然传代退变及抑制剂组升高。结论AKT/mTOR信号通路可能在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传代退变的过程中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为添加AKT/mTOR信号通路的抑制剂(LY294002)或激动剂(IGF-1)可加速或抑制、减缓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退变的发生。
张书丰王弘张涛徐宏光马明明张晓玲
关键词:椎间盘软骨细胞信号传递细胞衰老AKT/MTO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