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丽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地形
  • 1篇遗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社区参与
  • 1篇生态
  • 1篇试验区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农业
  • 1篇农业商品
  • 1篇气候
  • 1篇文化
  • 1篇文化遗产
  • 1篇民族村
  • 1篇民族村寨
  • 1篇民族村寨文化
  • 1篇喀斯特地区
  • 1篇NDVI
  • 1篇村寨

机构

  • 4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贵州省山地环...

作者

  • 4篇林丽
  • 1篇周秋文
  • 1篇张朝琼
  • 1篇郜红娟
  • 1篇廖昕荣
  • 1篇安裕伦
  • 1篇张继
  • 1篇杜江
  • 1篇刘静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982—2016年广西NDVI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20年
植被变化及其与驱动因素的关系研究是开展大规模植被恢复效益评估以及进一步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而目前对喀斯特地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仍不明晰。以广西为例,基于NDVI、气温、降雨和DEM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线性趋势分析、统计降尺度和偏相关分析法,对1982—2016年广西NDVI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2—2016年广西多年平均NDVI为0.53,年NDVI呈波动增长趋势,变化率为0.013/10a。广西植被覆盖呈南部、东部向中部、西部和西北部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非喀斯特区的植被覆盖高于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区,高海拔地区的植被覆盖低于低海拔地区,高植被覆盖主要分布在坡度为0°~10°、>40°的南坡和东南坡;(2)非喀斯特区的NDVI增加趋势明显,峰林平原的NDVI出现下降趋势。随着坡度的增加,植被改善越明显。不同坡度和坡向的植被覆盖变化存在差异,但植被改善区所占面积比例均大于退化区;(3)广西多年平均气温为20℃,变化率为0.255℃/10a,呈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8 mm,变化率为22.43 mm/10a,呈南部、东部向西北部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NDVI、降雨量和气温在不同季节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4)NDVI受气温的影响程度强于降雨,尤其与冬季气温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夏季降雨具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峰丛洼地的NDVI与降雨呈明显的负相关,峰林平原的NDVI与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韦小茶周秋文张继唐欣彭正林丽杨江州
关键词:NDVI气候地形
灰色统计评估在喀斯特地区农业商品产值分析中的应用——以毕节生态试验区为例
2010年
以2006年毕节地区各县市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灰色统计评估对喀斯特地区农业商品产值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5项农业经济产值中,渔业产值水平处于高类型指标,说明渔业产值在该区域内都高于平均水平;农业和牧业处于中类型指标,说明农业和牧业产值在该区域比较平衡,都接近平均水平;林业和服务业产值处于低类型指标,说明林业和服务业的产值水平在整个区域普遍较低,都低于平均水平。该评估结果可为区域合理利用分配农业资源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杜江安裕伦林丽
关键词:农业商品
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中领导群体消极假设现象探究——基于外力作用下社区参与式遗产保护模式被引量:1
2009年
在处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发展与传承问题上,基于外力作用下社区参与式遗产保护模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但参与方(主要是领导群体)的利益着眼点不同,各方利益博弈在所难免,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假设现象,对遗产保护项目造成负面影响。
林丽
关键词:文化遗产民族村寨社区参与
仁怀市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采用ArcGIS9.3平台解译并提取仁怀市2000-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研究了仁怀市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植被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呈递减趋势,林地和建设用地呈递增趋势;大量耕地、未利用地和牧草地转化为林地,部分林地和未利用地转化为耕地,其他地类主要转入建设用地。植被碳储量结构为林地>耕地>牧草地,植被碳储量从2000年的147.56×104t提高到2010年的173.26×104t,增加27.70×104t,退耕还林、还草和未利用地开发使植被碳储量增加59.10×104t,林地开发使植被碳储量减少8.61×104t。林地是影响仁怀市植被碳储量的主要因素。
张朝琼郜红娟廖昕荣刘静林丽
关键词:土地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