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继

作品数:12 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植被
  • 2篇地貌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水资源
  • 2篇土地利用
  • 2篇气候
  • 1篇地貌类型
  • 1篇地形
  • 1篇遥感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源地
  • 1篇蒸散
  • 1篇蒸散发
  • 1篇植被变化
  • 1篇植被类型
  • 1篇植被指数
  • 1篇生态工程
  • 1篇生态廊道

机构

  • 1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贵州省地质矿...

作者

  • 12篇张继
  • 10篇周旭
  • 2篇周秋文
  • 1篇林丽

传媒

  • 3篇生态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山地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贵州科学
  • 1篇测绘工程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82—2016年广西NDVI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20年
植被变化及其与驱动因素的关系研究是开展大规模植被恢复效益评估以及进一步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而目前对喀斯特地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仍不明晰。以广西为例,基于NDVI、气温、降雨和DEM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线性趋势分析、统计降尺度和偏相关分析法,对1982—2016年广西NDVI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2—2016年广西多年平均NDVI为0.53,年NDVI呈波动增长趋势,变化率为0.013/10a。广西植被覆盖呈南部、东部向中部、西部和西北部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非喀斯特区的植被覆盖高于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区,高海拔地区的植被覆盖低于低海拔地区,高植被覆盖主要分布在坡度为0°~10°、>40°的南坡和东南坡;(2)非喀斯特区的NDVI增加趋势明显,峰林平原的NDVI出现下降趋势。随着坡度的增加,植被改善越明显。不同坡度和坡向的植被覆盖变化存在差异,但植被改善区所占面积比例均大于退化区;(3)广西多年平均气温为20℃,变化率为0.255℃/10a,呈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8 mm,变化率为22.43 mm/10a,呈南部、东部向西北部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NDVI、降雨量和气温在不同季节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4)NDVI受气温的影响程度强于降雨,尤其与冬季气温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夏季降雨具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峰丛洼地的NDVI与降雨呈明显的负相关,峰林平原的NDVI与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韦小茶周秋文张继唐欣彭正林丽杨江州
关键词:NDVI气候地形
基于不同发展情景的黔中经济区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被引量:4
2021年
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是提升国土空间开发质量与效益的基础保障,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发展潜力为导向,生态敏感性为约束,运用多要素空间叠置分析法,构建黔中经济区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潜力-约束判别矩阵,得到三种发展情景下的适宜性评价方案。结果表明:(1)区域发展潜力总体呈中间高外围低的态势,发展潜力对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有着正向拉动作用。(2)区域生态敏感性在空间上集聚与分散分布并存,以水源地、水域和生态保护区为主的高敏区集聚分布于研究区中部。(3)三种情景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空间差异明显。生态优先-兼顾发展情景能基本保障未来发展的用地需求,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发展为主-生态约束情景适宜于以快速城镇化和经济发展为主的发展目标,不利于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并重情景在满足区域国土空间用地开发需求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效融合。识别不同发展情景下的开发建设适应性,统筹谋划未来用地的发展趋势和优化空间布局,助推国土集聚开发建设与分类保护相适应,为黔中经济区及其他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罗雪周旭杨江州蒋啸张继李洪广
关键词:发展潜力生态敏感性
清水河流域1978—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对1978年、1998年和2010年3期遥感影像目视解译获得3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清水河流域1978-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表明:清水河流域1978-2010年期间,农用地、难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草地面积先有所减少后增多,除林地以外其它土地类型变化幅度后期都较前期大;流域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主要是农用地转为低、中、高覆盖度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中覆盖度草地转为低、高覆盖度草地和林地,低覆盖度草地转为中、高覆盖度草地、林地。结果表明,近年来清水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效果明显。
周秋文韦小茶许幼霞周旭张继梁建方
关键词:土地利用水土保持遥感
贵州省水资源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对水资源脆弱性的时空变化分析可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缓解水资源脆弱程度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用组合权重法分析贵州省2004-2017年的水资源脆弱状况。结果表明:2004-2017年间贵州省水资源脆弱指数总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全省脆弱指数平均值为0.486,属于中度脆弱;基于PSR模型计算结果为: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脆弱指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各市(州)面临的水资源脆弱性问题仍十分严峻;导致全省脆弱指数部分地区偏高的原因主要是水资源面临的压力过大,现阶段水环境状况较差;废污水排放总量、农用化肥施用量、降雨量和水资源总量是影响全省水资源脆弱性的重要因素。总体而言,贵州省水资源属于中度脆弱,脆弱性空间差异明显,水资源脆弱性的形势较为严峻。因此,研究贵州省水资源脆弱性可为贵州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喀斯特地区水资源脆弱性的探索提供参考。
杨大方周旭张继杨江州罗雪
关键词:水资源脆弱性PSR模型
1961~2015年贵州高原≥10℃积温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9年
为揭示贵州高原≥10℃积温精细动态变化,以81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气温资料及地理信息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积温倾向率、累计距平、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10℃的积温整体变化及周期变化,模拟各年代积温带空间变化。结果表明:(1) 1961~2015年≥10℃积温平均值为5 147. 22℃,1997年前后发生由冷到暖的突变,积温变化主周期约为3~5年,8年;(2) 1961~2015年、1961~1996年、1997~2015年≥10℃积温倾向率均值分别为49. 5℃/10a、-28. 1℃/10a、123. 5℃/10a,1961~1996年表现为降温趋势,1997~2015年表现为升温趋势,三个时间段积温倾向率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3)多元回归拟合≥10℃积温年代际空间分布,复相关系数均高于0. 92,积温空间分布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升高的趋势;(4)不同年代际间积温带动态变化差异较大,1980s后约有60%以上区域表现为积温带Ⅱ升为积温带Ⅲ,积温带Ⅲ升为Ⅳ,1990s后降温区域消失。积温资源的增加对受高原气候限制的贵州高原有重要影响,对调整农业气候区划,确定作物种植区域以及最优化利用热量资源更具有针对性。
蒋啸周旭张继许幼霞杨江州牛潜
遵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岩溶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以遵义市为研究区,基于PSR模型构建岩溶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权重,以综合指数模型评价2004—2015年遵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结果表明:2004—2015年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压力、状态和综合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2004—2013年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处于轻度失调阶段,2014—2015年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处于中级协调阶段,水资源与经济、环境发展从轻度失调转变为中级协调;并对遵义市水资源治理提出相关建议。
杨江州蔡振饶张继蒋啸牛潜
关键词:熵权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喀斯特山地城市生态系统弹性变化分析——以贵阳市区为例被引量:14
2019年
生态系统弹性是衡量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和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基于生态系统弹性强度系数和生态系统弹性限度系数构建了生态系统弹性力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标准差距平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级,对贵阳市区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生态系统弹性时空演变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贵阳市区的生态系统弹性力分级占比较大的主要为较强、中等和较弱,占总面积的95%左右,其余为很弱和很强的区域,占比约5%;(2)贵阳市区的生态系统弹性力在2000~2015年大体呈波动减弱态势,其中弹性力分级为较弱和很弱的区域分别增长3.24%和1.12%,而较强的区域则减少2.60%;(3)但弹性力很强的地区面积增加0.83%,部分区域的生态系统弹性力有所增强。
牛潜周旭张继杨江州黄雪勇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
贵州高原不同地貌区和植被类型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被引量:23
2019年
贵州高原具有少日照、多云雨和复杂下垫面的山地特殊气候和地形,准确探究该区域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时空分异特征对进一步了解喀斯特地区碳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气象站点数据用ANUSPLIN软件进行插值处理,与使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和质量控制文件重新构建高质量的MODIS-NDVI数据作为CASA模型的输入数据模拟植被NPP,再结合MOD16-ET数据估算WUE。综合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稳定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贵州高原2000—2014年各地貌区、植被类型WUE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研究区近15年来WUE均值和趋势的空间格局都呈西部高于东部的特点, WUE趋势呈显著增加态势( R^2 =0.63, P <0.001)。(2)从各地貌区来看,多年WUE均值排序为:断陷盆地>岩溶峡谷>峰丛洼地>非喀斯特地貌>岩溶高原>岩溶槽谷,其中断陷盆地和岩溶峡谷呈显著( P <0.05)增加趋势。(3)从不同植被类型来看, WUE大小呈混交林>阔叶林>耕地>针叶林>草地>灌丛排序。针叶林和灌丛变异系数(CV)值较高,但前者对气候波动的抵挡能力更强,增加速率更快。草地CV值最低,变化速率最慢,不易受气候波动的影响。由于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实施效果显著,使耕地WUE的变化速率最快。
张继周旭蒋啸杨江州罗雪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
基于土地利用的贵州省乌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采用动态度与转移矩阵方法分析2000—2015年贵州省乌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以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体系,计算2000、2005、2010、2015年贵州省乌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并运用GM(1.1)灰色模型对研究区内未来十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乌江流域土地利用发生较大变化,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265936.98 hm^2、81622.9 hm^2、9369.11 hm^2和76679.31 hm^2,耕地面积则减少433815.29 hm^2,未利用地面积呈小范围波动态势。(2)2000—2015年,乌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8.41×10^(10)元增至19.29×10^(10)元,增幅达4.8%。(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林地与耕地的变化较为敏感。(4)根据灰色模型预测出:到2030年,流域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继续增长至20.22×10^(10)元,耕地面积将继续快速减少,建设用地将呈几何倍数继续扩张,这将对区域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牛潜周旭许幼霞杨江州张继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
生态工程建设背景下贵州高原的植被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1
2019年
基于MODIS-NDVI和气象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对生态工程建设背景下贵州高原的植被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定量探讨气候因素与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6年期间,贵州高原植被NDVI在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分布于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等,低值分布于湿地保护工程区。NDVI总体呈上升趋势,湿地保护工程区、退耕还林工程区等植被覆盖上升速率较快,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呈略微的下降趋势。(2)植被改善区域(83.74%)分布于研究区边缘及西北部,退化区域(16.26%)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其中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植被改善最为明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和速生丰产工程区改善效果较差。(3)从气侯因素分析来看,气温和降水在总体上与NDVI均呈正相关,气温对贵州高原植被生长的影响大于降水。(4)从人类活动分析来看,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建设作用强于破坏作用,人类活动正作用(76.68%)主要分布于西北部,负作用(23.32%)集中分布于东南部。植被覆盖增加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对植被的贡献率为75.53%,气候因素为24.47%。
张继周旭蒋啸杨江州牛潜
关键词:植被变化生态工程气候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