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宁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多态性
  • 2篇心病
  • 2篇血管
  • 2篇冠心病
  • 2篇冠心病患者
  • 2篇病患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等位基因频率
  • 1篇多态性位点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生成

机构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刘晓宁
  • 2篇黄晓红
  • 2篇孙凯
  • 2篇张陆
  • 2篇宋燕
  • 1篇陈在嘉
  • 1篇张红叶
  • 1篇贾云香
  • 1篇吴晓东
  • 1篇刘海波
  • 1篇陈纪林
  • 1篇尚蔚
  • 1篇杨跃进
  • 1篇石毅
  • 1篇窦相峰
  • 1篇张春玲
  • 1篇鞠振宇
  • 1篇许海燕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与血压水平或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可能通过血压和其它途径在脑出血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大样本病例 -对照研究 ,拟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 D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 ,从 7个研究中心收集 4 75例脑出血病例 ,匹配 4 75例对照 ,病例和对照均接受心脑血管病标准问卷调查、血生化检查。PCR检测 ACE基因 I/ D多态性。结果 脑出血组和对照组 ACE基因 I/ D多态性基因型频数分布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两组 ACE基因 I/ D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基因型 :χ2 =0 .172 ,P=0 .918;等位基因 :χ2 =0 .0 8,P=0 .773)。多因素分析调整传统危险因素后 ,ACE基因 ORDI/ II=1.0 9(95 % CI 0 .6 8~ 1.78) ,ORDD/ II=1.10 (95 % CI 0 .6 9~ 1.77) ,表明 ACE基因 I/ D多态性和脑出血无关。结论  ACE基因 I/ D多态性和脑出血不存在关联关系 ,ACE基因I/ D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人脑出血的遗传影响因素。
尚蔚窦相峰张红叶黄晓红刘晓宁鞠振宇孙凯宋燕张陆吴晓东惠汝太
关键词:脑出血ACE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PCR检测人脑
冠心病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A1298C和胱硫醚缩合酶G919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CAD)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A1298C和胱硫醚缩合酶(CBS)G919A基因多态性。方法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检测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分析法(RFLP),CBS基因G919A多态性检测采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ARMS)方法,血浆Hcy水平测定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结果MTHFR基因1298位点在冠心病组和正常组各1例CC纯合子,AC杂合型频率在冠心病组(11.7%)低于正常对照组(21.4%),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型比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20914.5,P<0.05),但各基因型之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BS基因G919A多态性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型比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4.956,P>0.05),各基因型之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THFR基因A1298C与冠心病可能有一定关系,CBS基因G919A多态性与冠心病无明显关系,两者均不影响血浆Hcy水平。
许海燕贾云香陈在嘉刘海波刘晓宁惠汝太
关键词:冠心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
利用促血管生成素1多态性位点确定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确定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特别是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塞)的易感性的方法。具体地,本发明方法包括确定促血管生成素-1上的多态性位点2914C/G。本发明还涉及用于该方法的物质、组合物、试剂盒及其用途。
惠汝太张陆马丽娜石毅孙凯张春玲刘晓宁
文献传递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特点,分析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内切酶的方法检测了3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早发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男性275例,年龄<55岁;女性67例,年龄<65岁)及13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的GNB3基因C825T多态性。结果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C等位基因和CT、CC基因型频率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825T等位基因携带者和具有825TT基因型者早发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825T等位基因携带相对危险度=18,95%可信区间为1117~3040,P=0017;825TT基因型相对危险度=24,95%可信区间为1312~4254,P=0004),C等位基因和CC、CT基因型频率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B3基因C825T多态性的825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早期发病的遗传因素之一。
刘晓宁黄晓红宋燕陈纪林杨跃进惠汝太
关键词:冠心病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